《道德经》一句“天道”,让白岩松放弃月赚2千万,奉为生命之书
人在生活的过程之中充满着喜怒哀乐,不管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大家都需要选择正确的面对。
尤其是当我们共同处在一个当下的环境之中,总是有一种感觉:自己找不到方向,只能眼看着别人赚大钱。
而有些人不为了钱所动,比如今年奔赴战“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
他们没有选择坐镇后方,而是只身去到武汉直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计较过后果,更别谈赚钱。
除此之外,每天在电视上直播他们这些医护工作者的白岩松,每一句话都给人以暖暖的力量。
在众多采访片段中,很多人对这样一段对话印象深刻。
白岩松:“我完全可以1个月挣2000万,但是我总是害怕,我挣钱变得这么容易了,然后呢?我拿它干嘛啊?我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这么多钱。”
白岩松在一段访谈中讲到,自己完全可以去做1个月2000万,去当一把评委,但是他认为他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这么多钱。他认为做一件事不在乎是不是挣了多少钱,而衡量的标准是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开心。
访谈的最后,他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句话可以说是老子对于年轻人的劝诫,同时也是白岩松的做人指南。
简单一点来讲,白岩松接着说年轻人要懂得自己真的需要什么,真的让自己在这个社会里变得快乐起来,而不是拿着手机了解信息,我们应该懂得自己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子的,这一点年轻人尤其重要。
为什么《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被白岩松奉为“生命之书”
俗话说“经是良言”,佛教的经晦涩难懂,但是明白其中的意思后,就可以手敲木鱼而嘴里念念不忘。
《道德经》也是这个道理,正因为它囊括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天规人道”,有普通人一眼读懂的真理,也仔细揣摩的大道,而且虽然5000字,但是带来了不止5000年的影响。核心思想“道”的概念,成为了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的概念。
这也是为什么白岩松把《道德经》奉为“生命之书”的原因。
早在2015年白岩松为《白说》做演讲的时候,曾说出影响自己人生的四本书,而知天命的年纪里,对他影响最大的书,就是《道德经》。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21世纪,白岩松作为不玩微信,不开微博的“怪人”偏偏酷爱《道德经》。
《道德经》里3句话,让你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说,人需要遵循地的规则,地遵循宇宙的规则,天遵循道的规则,道遵循的规则就是“自然”,完全呈现它自己而已。
2.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意是说,最方正的却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洪亮的声音却听来无声;最巨大的形象却看来不见;“道”精深而无名。
大器晚成,一般人都说大器晚成,因为他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人的才能各有不同,早慧与晚熟并存,历史上,少年居名者确实不少,但他们最终能成大器者则是凤毛麟角。
成就大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有价值的事物、最伟大的业绩都是在缓慢的打磨中完成。
最终有大成就的,往往是立志而能坚韧专注的人。
3.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老子指出,“天道”才是根本大道,是永恒之道。唯有遵循“天道”,才能走得远,走得久,并最终达到圆满的目的。只看到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以“人道”去实现,在短期内,或许有所收获。但这终于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化为乌有,并且将受到“天道”的惩罚。
因此,遵循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顺,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这三句话,包含了“天道地道人道”的解读,同时也暗含了为人处世的方法。
同时《道德经》让白岩松在面对人生的时候,能够做到更好的取舍。
马云行商数十载,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这几本书总会不断更换,但是唯独一本没有注解的《道德经》一直都在。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