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尚左手”画家高凤翰二十三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我们一起分享清朝中期扬州派画家高凤翰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高凤翰(1683~1749)胶州大户高氏第二股十一世,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汉族,山东胶县城南三里河村人。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
主要传世作品有《设色牡丹图》、《清白柱石图》、《富贵清高图》、《荷花图》、《自画像》、《雪景竹石图》、《雪景山水》、《莲塘清供图》、《草堂艺菊图》、《杂画图之秋海棠玉簪》、《山水书法册(六开)》、《天台白松图》、《素袜凌波图轴》、《与叶芳林合作》、《岁寒三友图》、《寿石图》、《题赠冷仲辰斗室诗》、《仿元人君子图》、《赠宋霞陵表侄并赞》、《锦绣富贵图》《影瘦香寒图》、《蕉竹文石图》、《寒林鸦阵图》
清朝中期高凤翰《设色牡丹图》赏析
清朝中期高凤翰《设色牡丹图》纸本 设色182cmx53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还用石青衬底。牡丹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剔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热烈为而秀雅,韵味十足。
清朝中期高凤翰《清白柱石图》赏析
清 高凤翰 《清白柱石图》纸本 墨笔131cmx42cm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清朝中期高凤翰《富贵清高图》赏析
清 高凤翰 《富贵清高图》纸本 设色21cmx240cm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全卷内容共分四个部分:卷首大篆清德宗光绪18年(公元1892年)合肥李经蕃题端:“高南阜富贵清图咏卷”,题左有楷书小字署款:“光绪壬辰腊八日,合肥李经蕃题”。
水墨《荷花图》:图用泼墨之技,书法之意,借泼洒淹润的五彩墨韵、流动幻化出一种浩淼深渊的沉郁苍茫境界:图首于大笔重捺中荡中一枝被狂风吹横,仰天翻卷,摇拽生姿的如盆叶荷;叶背晕淡墨、叶面染以深墨;叶茎钩以浓墨、茎上缀以焦墨。随意点染、涉笔成趣;浓淡相间,水墨淋漓。自中部起,则发挥了书法修养的优势,用纵横交错如惊蛇入草似的幽篁。圆劲如芴的荷茎,分割着狭长的横向画面。使图中由叶到花的过渡部分显得均衡和谐而富于变化。末段为全画的高潮:焦墨枯笔侧锋勾出一枝凌空傲立、迎风绽放的白莲,其下衬一片凋残半枯、垂着覆盆荷叶,轻漾水波之中。造型清冷俊逸,于秀雅中蕴含凛然难犯之气。尾部蒲根、芦苇杂然丛生,浮萍水草逐浪飘零,体现了行书、楷法的笔意和作者书画艺术修养互为发明的化境。从墨法上看:全图可谓继徐谓、陈淳、朱耷、原济之后对中国画水墨晕染变化的形式之美作了有益的探索:那泼墨如倾的荷叶与突现其后的焦墨莲花及隐约其间的水竹蒲草,组成了一片片墨、黑、灰、白色阶丰富、层次复杂的快面。而点、线、面的结合,又产生了一种或而似急风骤雨般的奏节、或而如轻歌曼舞般的韵律,从而将画面上游移弥漫于叶间花下,元气淋漓的水蒸雾气表现得非常微妙,令人回味无穷。
设色《富贵图》:开卷红绿牡丹晏仰欹侧相映成趣。背衬的老杆新枝上嫩芽芯蕾含苞欲放。中部用焦墨淡皴辅出山石横陈之态、用婉约细秀之笔写出茅草丛生之状。后段从石缝中斜枝曳出三枝大红牡丹,展枝怒放,意态闲雅;花叶用泼墨之法率意挥写,复加深色勾茎点缀,表尽叶之老嫩枯荣、正反转展卓姿。作者一反院体画家之精勾细勒技法及传统文人淡渲薄染的陈式,而纯用写意之法、简约之笔,浅色谈墨、随意点染而成;色彩柔雅古艳、感觉清新闲适。全图横陈纵抹,一气呵成,呈现出浓淡粗细,点线快面,柔劲枯润等种种视觉上仍的色差、节奏、美感上的鲜明对比,于疏斜历乱中写出自然景物的神采真妙。画左上方隶书自题:“西亭春艳图”。并写五言诗一首:“陆许东西花,阮无南北分。家贫有患难,画里赠春云。二弟珍五屡,请为作画笔。丁末之春,同苦乏食,聊于肌肠霍霍中,了此夙愿。兄南村识”。丁未乃清雍正5年(1683年),值凤翰45岁艺术成熟之时。
清朝中期高凤翰《荷花图》赏析
《荷花图》轴,清,高凤翰绘,纸本,设色,纵172厘米,横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荷塘秋色,荷花于秋风中若俯若仰,似显似藏。荷叶或以浓墨泼染,以示勃勃生机,或以赭色晕染,以示萧索凋败。全图在墨彩交融中表现了满池风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作者以洒脱不羁的笔墨抒发了豪放的情怀。
本幅款署:“投纸索画留承西亭者经年。丁未冬余将有远行,乃从雨廉偷闲,即刻为泼墨贻之。南村居士。”钤“高凤翰印”白文印、“仲威亦字西园”朱文印。“丁未”为清雍正五年(1727年),高凤翰时年45岁。
清朝中期高凤翰《自画像》赏析
《自画像》轴,清,高凤翰作,绢本,设色,纵106厘米,横53.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右下角自题:“寥天孤鶴,托迹冥鴻。迥臨絕嶠,坐領長風。倘有成連刺舡出沒其中乎?丁未三月初一日南村居士題。”钤“鳳”、“翰”。
《自画像》作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时年作者45岁。画面上,高凤翰身着白衫,头戴斗笠,侧身倚石坐于断壁悬崖之上,崖上松柏怪生,崖下波涛澎湃,陡峭的巨石冲出水面,长空中,一只孤鹤飞翔而来,画家俯览水面,似引起无限思绪。当时正值高凤翰仕途转折时期,是年,他赴济南省试,应选,次年赴京应试,考列一等,分发安徽试用。他并不热衷仕途,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很不满,应试做官可能是生活所迫,作品即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图中,画家将自己置于陡峭的绝壁之间,险峻的山石,汹涌的江水,奇生的古木,使人感受到的不是士大夫寄托林泉之志的山水,而是预示着人生的艰险,仕途的艰辛。
此图构图新颖,以仰视的角度截取山崖一角,江水自远而近布满画面,气势强大,使景物具有高远和深远之势,以烘托主题。高凤翰的自画像非常写实,据载,高凤翰长眉广额,身体伟岸,又有美髯,曾自署“髯高”。他曾画过一幅《披褐图》,其人物面貌与此幅相似。
清朝中期高凤翰《雪景竹石图》赏析
《雪景竹石图》轴,清,高凤翰绘,纸本,设色,纵140厘米,横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湖石耸立,秀竹盈雪,寒草委地,意境萧散。淡墨染就阴沉天气,冬日清冷跃然纸端。画石以染代皴,尤富质感,写竹则行笔快捷,浓淡相映,妙趣横生。古人常藉兰竹以寓文人高洁脱俗的性格,此图借幽篁凌寒傲雪之姿,将其耐寒燠、抗冰雪的坚贞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堪为佳作。
自题:“高节凌寒,偶为卯君先生写意,弟翰”。钤“南村”(朱文椭圆印),“高凤翰印”(白文方印),“海上诗伧”(白文方印),“渔樵沧海边”(白文方印)。
清朝中期高凤翰《雪景山水》赏析
《雪景山水》轴,清,高凤翰绘,绢本,设色,纵168.8厘米,横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自题七言诗一首,款署:“南村居士题画为研村大弟留玩。”钤“凤”、“翰”朱文联珠印、“西园居士”白文印。本幅右下自题:“雍正三年乙巳七月十有六日制。” 钤“西”、“园”朱文联珠印。雍正三年(1725年),高凤翰43岁。
图绘山中雪霁之景。平冈山丘,层层深远,银装素裹,萧肃宁静,冈峦上绿松、丛竹在凛凛寒风中却生意盎然,画面充满生机。画家以浓墨染绢地烘托雪景;树木画法工细,敷染清雅;构图注意景物大小、疏密、虚实的变化。
清朝中期高凤翰《莲塘清供图》赏析
《莲塘清供图》轴 ,清乾隆,高凤翰绘,纸本,设色,纵88厘米,横4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轴画莲荷蒲草数枝插于瓶中,为端午节清供之设。据款署“己未”(乾隆四年,1739)知为高凤翰57岁所画,此时他的右臂因风痹症已废两年,以左手作书画,笔墨华滋,敷色淡雅,信手勾勒,刚柔相济,别具一种奇拗超逸的格调。
自题:“莲蒲清供,为以俌客中午日之设,南阜翰左手并题。己未武京署中”。钤“左以拙妙”(白文方印),“天趣横生”(白文方印),“纵横离合取之”(白文方印),“阜道人”(朱文方印),“泰山沧海樵渔”(白文方印)。
清朝中期高凤翰《草堂艺菊图》赏析
清 高凤翰《草堂艺菊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22厘米,横51厘米,淡设色。(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以疏毫写草堂,细笔写修篁淡菊、老梅乔松。一翁策杖而行,当为画家自写。景物简繁错落,各得其所,布置极为精当。尤为可观者,是以清秀之笔,写出萧疏淡泊之气,实为大家手笔。
清朝中期高凤翰《杂画图之秋海棠玉簪》赏析
清朝中期高凤翰《杂画图之秋海棠玉簪》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扬州画派中,有一位用左手作画的北方名家,他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中年入仕受累致残。这偶然的事故,也成就了他独特的左手绘艺术风格——妙趣古拙。他就是扬州八怪中唯一的北方人——高凤翰。清人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大家。
清朝中期高凤翰《山水书法册(六开)》赏析
清 高风翰 《山水书法册(六开)》纸本水墨设色 各31.8 x24.8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高凤翰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被人誉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当时能得到其只字片幅不是易事。
高凤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将他列为“画中十哲”的。高凤翰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也是诗人。他的满腹才华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真是艺绝千古,昭厉后人。直至今天,我们仍能从他的各类作品中找到笔情墨趣,从中得到熏陶,开阔视野,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次极大的艺术享受。
清朝中期高凤翰《天台白松图》赏析
清 高凤翰 《天台白松图》 绢本设色105X34.95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松树寓长寿,灵芝是长生瑞草,有“松树延年 灵芝祥瑞”的寓意。自题:“天台白松 高凤翰左手 祝”。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高凤翰画集》中关于此画的描述:“天台白松图 年代不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素袜凌波图轴》赏析
清 高凤翰 素袜凌波图轴 纸本水墨 纵119厘米,横46.5厘米 济南市博物馆藏。
《素袜凌波图轴》系高凤翰五十岁时的作品,“素袜凌波”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作是右手绘画,左手题字。此图画成之后未题款,便被其亲家拿走。一年之后,偶到亲家座客,又见到这幅画作,此时他的右手已经病废,乃以左手补诗文及题记于画之空白处:“荷叶荷花五尺长,墨痕托出水中央,纵然朽断玲珑骨,不恋污泥也有香”。“素袜凌波之图,壬子写,丁巳补题”。款署“南阜”。
清朝中期高凤翰《与叶芳林合作》赏析
高凤翰《与叶芳林合作》轴设色 绢本 111.8×50.5cm,1740年 58岁 烟台博物馆藏。
19岁那年,高凤翰娶胶州富豪傅文学之女傅尊古为妻,婚后生育二子一女。傅尊古对高凤翰关怀备至,毕生随其颠沛流离,患难与共,生活困难时,又以典衣倾奁支持高凤翰从事艺术。
清朝中期高凤翰《岁寒三友图》赏析
水墨《岁寒三友图》轴 纸本 93×45cm,1723年 41岁 山东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寿石图》赏析
高凤翰《寿石图》轴 水墨纸本 11×29.5cm,1723年 41岁 烟台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题赠冷仲辰斗室诗》赏析
高凤翰草书《题赠冷仲辰斗室诗》轴 纸本 17.2×46cm,1741年 59岁 山东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仿元人君子图》赏析
高凤翰设色《仿元人君子图》轴 纸本 51.5×48.5cm,晚期 山东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赠宋霞陵表侄并赞》赏析
高凤翰水墨《赠宋霞陵表侄并赞》轴 纸本 117×36.5cm,1742年 60岁 山东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锦绣富贵图》赏析
高凤翰设色《锦绣富贵图》轴 纸本 53×49cm,晚期 山东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影瘦香寒图》赏析
高凤翰设色《影瘦香寒图》轴 纸本 126×42.5cm,1745年 63岁 山东博物馆藏。
去官为民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55岁时,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号“后尚左手”,刻制“丁己残入”石章一枚,标志在丁已年病苦废右手。他在扬州同“扬州八怪”一班文人十分投契,靠他们资助和自己卖画,维持了几年流浪生活。
清朝中期高凤翰《蕉竹文石图》赏析
高凤翰设色《蕉竹文石图》轴 纸本,1741年 59岁 柳州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高凤翰《寒林鸦阵图》赏析
高凤翰设色《寒林鸦阵图》轴 纸本 62.5×35cm,1728年 46岁 青岛博物馆藏。
无意中厾破了悟性的窗纸,高凤翰超脱了,兴奋了,以他顽强的意志,明澈的肝胆和刚刚开发的右脑支配下的左手,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