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内精美绝伦的大石钵
法源寺,原名悯忠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而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刹。据《元一统志》记载,寺始建于唐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 并正式改为“法源寺”。1956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建立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2000年(庚辰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躁,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
现在的法源寺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采用中轴对称格局,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宽阔庞大。寺内现存华严三圣、布袋和尚、观音、十八罗汉等。
其净业堂前的一巨大石钵雕刻极为精美,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先不多说,上图与大家分享。
【 关于此石钵的故事 】
话说元朝建立之初,在攻城略地之时,缴获了大量的稀世珍宝。在这些珍宝中,有一块重达5吨的特大玉石,这块玉石色泽青白带黑,石质细腻,光泽润滑,是一块天赐奇石。元世祖忽必烈决定,把这块特大玉石雕刻成一个巨大的盛酒器皿,以备庆功时犒赏众将士时使用。公元1265年,渎山大玉海终于制作完成,被送往大都放置在当时的琼华岛广寒殿里,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忽必烈用它盛酒宴请有功之臣,又称为“酒瓮”。
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
公元1368年,明大将徐达率领大军攻占了大都,包括渎山大玉海在内的无数珍奇财宝成了明王朝的战利品。渎山大玉海依然被放置在琼华岛广寒殿内,一直到明朝末年。一日,广寒殿大火,大玉海被烧得浑身焦黑,玉石爆裂,面目全非,失去了昔日的艳丽风采,从那天起,渎山大玉海被遗弃在瓦砾和荒草之中。
不知何年何月,大玉海流落到紫禁城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真武庙的僧人不识货,只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大缸,用来腌制咸菜。乾隆皇帝登基后,派人四处寻找渎山大玉海的下落,最后终于在真武庙找到了。但是大玉海的底座却没有找到,于是乾隆下令给大玉海配置了一个汉白玉雕花石座。还把渎山大玉海赐名“玉瓮”,并在承光殿前修建“玉瓮亭”,他还亲书“御制玉瓮歌”七言诗三首及注释刻在大玉海的膛内。随后又命令翰林院的40名学士各写一首颂玉瓮诗,分刻在石亭四角的石柱上。他诗意不尽又写了四首,刻在四面的门楣上,称为“诗额”。并先后四次下令对玉瓮进行修饰。
念真武庙收存“大玉海”之功,乾隆帝又命人选料照原样精刻了一尊大玉钵,还给真武庙。不过墨玉难寻,只好用上等的白玉了,真武庙庙名也因此而俗称“玉钵庵”了。1979年,法源寺重修,又把大玉海移至法源寺保存。在1988年与元代玉瓮的玉质、玉色、雕刻风格等均浑然一体的原配底座,在北京法源寺内发现。
所以现在看到的这个“渎山大玉海”,是乾隆皇帝制作的仿品,而渎山大玉海的底座,是地地道道的元代大玉海原配。而北海团城所藏的渎山大玉海,玉钵是原件,而底座却为后配。
日后定去北海团城看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