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临之以庄(2-20)
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是治理国家时规范百姓言行的根本措施,也是为政者自身应该具备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为政者本人应当做到庄重严谨、孝顺慈爱,百姓就会对为政者尊敬、忠诚而且勤奋努力。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其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
使民,用民,役使百姓。
敬、忠、劝,恭敬、忠诚、互相勉励。
以,连接词,同“而”,相当于“和”。
临,靠近,指上对下靠近。
庄,庄重、严肃。
孝慈,孝顺、慈爱。子女对父母为孝,父母对子女为慈。一指为政者对百姓慈爱,一指为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
举善,与上一章节“举直”相似,举用善人。
不能,能力不够、不足的人。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劝勉,应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百姓就会尊敬;对父母孝顺、对百姓慈爱,百姓就会忠诚;举用善良的人,教育能力稍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而更加自觉努力)。”
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这里重点强调的是为政者的修养。古代为政者的主要任务是教育百姓向善向上,对君王做到恭敬、忠诚,而且百姓之间能够自觉地互相勉励,实现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为政者仅仅用说教去引导是不行的。希望百姓怎么去做,自己就要用本应的态度、方式去对待百姓。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父母的言行更是非常重要的教化方式。有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父母是孩子模仿、效法最直接的榜样,而且父母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父母应该自己率先做到,应该努力成为孩子高尚人格、良好修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当下,不少父母希望孩子不沉溺于电脑、手机,自己却成天抱着平板、手机;希望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自己却成天看电视、玩游戏;希望孩子时时刻刻守纪律、讲规矩,自己开车带孩子出去游玩时却抢红灯、挤车道。如此等等,如果孩子总是接受这样的示范引导,能够健康成长么?
从执政为民的角度看,作为公职人员更应该自觉当好勤务员。人民公仆不是冠冕堂皇的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份。诚恳对待百姓,换来的定是百姓的信任拥护;糊弄处理问题,换来的定是群众的离心离德;欺骗群众感情,换来的还将会是在群众之间形成相互欺骗的不良风气。
态度决定一切,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对待群众的态度不但体现公职人员的修养和素质,也决定着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所能取得的效果。群众有如白开水,你给一粒盐,回馈的就是咸;你给一颗糖,回馈的就是甜;你给一团火,回馈的就是热;你给一滴墨,回馈的就是黑。只有时刻保持良好的态度,施予正面的影响,才会收到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