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师的起势之美
新年元月2号,家庭聚会,夫人的姐姐说有好几天的偏头痛。我说我刚学了内针可以帮你调理一下,至少可以减缓病灶,得到欣然同意。
问病情,表述为:头部右侧蒙蒙的疼,后颈部有不适,转动颈部时,有根筋牵着右耳,右耳也扯着疼。
根据内针的法则,后颈部中央为督脉、两边有太阳,面侧为少阳。再根据三焦定位法则,头为上焦、以及面口合谷收,且右病左治,则在左手上焦手腕处寻穴,取穴合谷、后溪、中渚,并在其附近找阿是。
找到阿是后使用所学手法,让患者身体、肩部、肘手节节放松,微闭双目,注意力集中在颈部。
我一手按合谷,另只手可同时按后溪、中渚,按揉力度适中,舒适为宜。
一二分钟后,让患者慢慢转动后颈,其感觉颈部已松,再让其感觉右耳是否还有拉扯,就这样二边关注着揉着导引着,约三分钟左右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头变轻,而且睁眼时,眼前透亮。
她说刚刚做之前眼睛是模糊的,没当作症状,以为是没休息好,现在头不疼、眼也透亮,从心里觉得人轻松了。
这时我又问还有什么不适,她说右下牙龈疼,这时在继续按合谷的同时,增加按揉列缺,二三分钟后牙龈也不疼了,然后吃午饭、直到傍晚回家时也没有不适再发生。
没想到有如此好的收效,非常感谢真海师父、三针老师、董事长的大爱,我们也要为人人知医,天下少病去贡献和努力。
这是夏老师分享的第一个黄帝内针指法应用案例。夏老师是一个随和、沉稳、大气,大家十分尊重的大学老师。
硅湖学院黄帝内针指法公益班期间,与夏老师交流时偶然得知,他练了40多年太极拳。
一个人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可以想象,夏老师那天做指法的样子,凝神静气,从容安然,柔而不失劲,虚而不失中,动静相宜,里外通达。
黄帝内针是随证治之,亦是随缘治之。黄帝内针言不信者禁针,自然也是不信者禁“按”。
夏老师谨识此理,得知夫人姐姐有偏头痛症状,“好好”跟她商量,用“刚学的内针帮你调理一下”;期望值不高,“至少可以减缓病灶”,然后对方“欣然同意”,医患同气有了好的开头。
这跟谈恋爱有点相似,强扭的瓜不甜,两人对上了眼,后续才会有那么多美妙故事。
问诊结束,按照法则、规范找到阿是穴,夏老师并没有马上着手按揉,而是让她“身体、肩部、肘手节节放松,微闭双目”,很像一个太极老师教拳的节奏。
太极拳讲究松静自然,黄帝内针同样讲究松静自然。不仅自己要保持心平气和,对方也要身心放松。
松了,静了,阴阳才能更好地交感与合和。
太极是一对阴阳,针道也是一对阴阳,两者在传统文化的底板上没有两样。
“按揉力度适中,舒适为宜”,有些人在用黄帝内针指法时,情不自禁地会使很大力气,仿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缓解或改善症状。但是,这样在理上可能有失偏颇。
黄帝内针根本是同气相求,不是单靠某个穴位或力量大小来发挥作用,而是自然规律使然。
更何况,如果患者的注意力都在阿是穴附近,而不是在患处,如何“感而遂通”?
夏老师让对方把“注意力集中在颈部”,而且在按揉“一二分钟后,让患者慢慢转动后颈,其感觉颈部已松,再让其感觉右耳是否还有拉扯,就这样二边关注着揉着导引着,约三分钟左右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头变轻,而且睁眼时,眼前透亮。”
这里有段表述提到,“她说刚刚做之前眼睛是模糊的,没当作是个症状,以为是没休息好,现在头不疼、眼也透亮。”
黄帝内针指法用得好,不仅可缓解或改善不适症状,还能让人“从心里觉得人轻松了”。中医治的是人,不仅仅是病。
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了,“负责任”的夏老师却还有下文,“还有什么不适,她说右下牙龈疼,这时继续按合谷的同时,按揉列缺,二三分钟后牙龈也不疼了,然后吃午饭、直到傍晚回家时没有不适再发生。”
我相信,这一次“首秀”,不仅夏老师自己建立了对黄帝内针指法的信心,也让夏老师夫人姐姐以及更多家人建立了对中医的信心。
犹如练拳,起势的虚实、快慢、架子高低等开好了头,整个套路就有了不一样的基调。夏老师实践黄帝内针指法的这个“起势”,甚至看不出他刚刚接触黄帝内针。
也许有人会问,牙痛按合谷明白,按列缺可以吗?是不是可以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
黄帝内针法无定法,如果回到阴阳来看,一切都是合理的安排。
夏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如同他对太极拳一招一式的处理,好好品味,真的挺美。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