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革命者贺道培与张秋人通信记录李大钊五一天安门前演讲
一九二二年五月十日贺道赔给张秋人的亲笔信中提到了李大钊、高一涵,五.一在天安门前演讲,“集会者千人”。早期珍贵资料还提到“北大马学会”、“高师”、《向导》(未进),提到邓中夏(仲解)罗章龙、施存统(子由)等
(存中粮集团忠良博物馆)
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称之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最先成立了马学说研究会,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团体—马克斯(今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学会”成员多数成为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张国焘等。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来京,身处北大,他同李大钊、邓中夏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新青年》全套存忠良博物馆)
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信念离开北京,辗转前往上海,在那里开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基地。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大钊等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8月上海的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一共产党小组在李大钊、张申府、张国涛组织下成立。随之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旅法、旅日等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就逐渐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发挥着吸引群众扩大影响的作用。设有3个特别研究组和11个固定研究组,会员共60余人。
“马学会”成立后,首先搜集了马克思学说的各种外文及中文,集资专门建立了收藏共产主义图书的藏书室“亢慕义斋”。翻译马克思,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安理会活动。主要活动是搜集马克思学说的德、英、法、日各种文字的图书资料,并加以编译,组织讨论会和专题研究,主办讲演会、纪念会等。
“马学会”的发起人是李大钊而创始人是范鸿劼。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一1927年4月28日)
张秋人,乳名友表,学名慕翰,别号秋莼,诸暨牌头镇人。1915年,入绍兴越材中学读书。1917年,转入宁波崇信中学学习。1920年在上海结识俞秀松、施存统、沈雁冰、邵力子、陈独秀等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了早期建党建团活动。 1921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创办的“平民女校”任英语教员。
1922年初,经陈独秀介绍,张秋人专程到长沙会见毛泽东。其后,去衡阳任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英文教员,向学生宣传革命,发展了一批党、团员。1922年底,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后,他和衡阳的党团员以湖南学联为主组织声援,1923年春,指导和支持湖南“三师学潮”。不久,因遭军阀迫害而回到上海。敌人把张秋人押送到法庭上。法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张秋人嘲弄地大声回答:“老子张秋人,今年三十大寿!”说罢,即向前抓起法官桌上的朱砂砚台,用力向法官头部打去。法官惊恐躲避,虽未击中,但法庭秩序大乱。随后,被惊呆了的敌警,蜂拥而上,颤抖着把张秋人推向刑场。张秋人奋力甩开了刑警的手,放声大笑着,昂首阔步朝刑场走去。他一次又一次地高呼:“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万岁!……”随着雄壮激昂的口号声,党的优秀儿子张秋人身受几处枪弹而英勇地牺牲了。
张秋人(1898.3 — 1928.2)
贺道培(行之1899-1947),又名贺恕,湖南耒阳人,1922年1月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在北大旁听。1923年返湘,先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官、中共湘西南特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等职。1934年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