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孝顺父母?从这些方面找到问题的根结点!

要想孩子以后能够孝顺自己,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不能只是毫无保留的为孩子付出,要适当的让孩子产生感恩的意识,要让他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要知道感恩。
更不能太过宠爱孩子,要让他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心疼父母。
造成孩子不孝顺父母的原因有哪些呢?

溺爱孩子

一味地溺爱孩子,养成他自私的性格,一点都不知道心疼父母。
诚然,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有时候父母的爱太多了,已经变成了溺爱。
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没有错,可是这种关心一旦过度,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甚至有一些过分的要求也尽力满足,从来不对孩子说不。
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同时也害了自己。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得非常自私,只会想到自己,从来不会理解父母的难处,一有什么事情满足不了,他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对父母心生怨恨。
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不知道心疼父母,长大了以后更加不会孝顺父母。

打骂孩子

孩子被请家长,回家非打即骂!孩子考试不好,回家就要教训!
反正,家长只要不开心,只要觉得孩子不爽,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会反感、仇恨父母,以后容易以暴制暴,主动去打别人。

重物质

用物质,试图去遮住孩子心灵上的缺陷。
孩子自身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只是通过买东西来哄。
例如:给孩子买一堆并不需要的东西说:“你看我对你多好,要什么我都给你买!以后要听话,要孝顺我,知道了吗?”
孩子在慢慢长大,家长的教育方法却还是不变。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经》开篇提出“孝是至德要道”,《孝经》是两千年前的著作,在漫长的岁月中,“孝”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人与父母相处的准则。
从日常小事中教育孩子守孝道。

餐桌礼仪

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所以一定要重视。
等长辈动筷,克服孩子的自私从吃饭开始,一定要让孩子等长辈上桌后才能动筷子。
千万不要给孩子特殊照顾,让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观念,这点从上菜开始。
把好菜放在长辈面前,让孩子明白,谁才是家里最重要的人,长辈理应得到我们的照顾和特殊对待。
不要把收拾碗筷的事全都留给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任何家务活,自己都有义务做。
不孝顺的孩子,一定是常年累积下来的,尤其是在吃饭这些小事上,给孩子更多的教化,才能养出孝顺的孩子。

让孩子学会感恩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
困难的家庭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
家庭富裕的家庭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在新闻热点中也能看到有些人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加不好。
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孩子就忘了老子。
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
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导演李安曾说:“我不教小孩孝顺,我只要他爱我”。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孝顺,包括对父母的无条件顺从,而今天我们更多提倡的孝顺是要了解父母、亲近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尊重父母。
所有和父母感情冷漠的孩子都有父母教育不善的问题。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