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五一” 感动“老家”||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放飞自我的五一假期结束了,五号晚11点,带着大包小箱亲人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回味无穷的浓浓酒香,从老家淮安登上返京的火车。窗外不时照进车箱的灯光,忽明忽暗,车轮与铁轨亲密接触声和上铺乘客有节奏的呼噜声交织在一起,忽高忽低,营造了一个昏暗中闪烁着明亮、寂静中时有催眠曲伴奏美妙浪漫的睡眠空间。躺在卧铺,闭目养神,身在北驰,脑在南飞。回家六天,十场酒局,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亲朋相聚、话旧谈新的欢乐场景,不停的在眼前浮现。时隔大半年,这次回家和每次回家感受一样,除了开心,除了兴奋,就是感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感动:酒香老家,无酒不成席。熟悉淮安的朋友尤其是喝酒的朋友都知道,淮安酒香源于淮安是名副其实的酒乡,中国中高档浓香型白酒,三分天下有其一。几十年前“三沟一河”名扬四海,如今“蓝色经典,男人的胸怀”、“中国梦 梦之蓝”、“成大事必有缘”等洋河酒、今世缘酒、双沟酒等已经享誉世界。
中华数千年酒文化,在我们的酒乡淮安洪泽老家得到很好的传承。酒乡出好酒,酒中兑乡情,浓郁的酒香、浓浓的乡情、浓厚的酒文化,影响了老家人对酒的认知和感悟,形成了老家独特饮酒风俗和饮酒文化。老家人爱酒、懂酒、赏酒、喝酒,大家小户,贫富贵贱,逢年过节,无处不见酒,无事没有酒,无酒不成席。无论红事白事、公事私事、大事小事,只要是请客吃饭,哪怕是三五小聚,必然有酒。
正因为酒香、正因为是酒乡,正因为有独特的酒文化,民间还有通过喝酒”看人相面”的说法。老百姓有时候会用喝酒来做评判标准:  逢年过节包括平时,有没有朋友请你喝酒、你请不请朋友喝酒?可以判定一个人朋友多少,有没有人缘。更夸张的说法叫“酒品见人品”,有时候把在酒席桌上,是不是遵酒礼、守酒规、是否能喝装假、有无弄虚作假、是否豪爽,都与人品挂钩。通常认为,酒局多的、注重礼尚往来的人,朋友一定多。喝酒实在豪爽的人,性格好,为人处世一定好,反之就......”。其实这种说法和评判标准不一定正确。无论正确与否,民间说法无人考证。正因为老家酒香,有这么多酒文化,还有“喝酒见人缘、喝酒见人品”的百姓标准。五一回家六天,有十顿酒喝,你们说,我能不珍惜吗?既有美酒芬芳,更有情谊芳香,我能不感动吗?
感动:好客老家,友朋八方来。我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洪泽人、岔河人。热情好客,是我们老家人的一贯性格,美好品德。离开老家几年,虽然从心里感觉没有离开过老家。可每次回家,亲朋好友都把我们当着不是客人的客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欢乐相聚,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老家的好客。远的不说,就说我五一几天参加的几个酒局吧。
同为老家洪泽人两个战友,一位是赵老大部长,和我们一样,长年在北京。一位是王老大书记,家在洪泽,常年在宿迁带孙子。在五一前几天,得知赵老大和我们夫妻五一要回洪泽(我和王书记是老朋友、和王书记爱人是老同事、我们曾经还是老邻居),他早早邀定我们小长假洪泽相聚。节日期间专门从宿迁回到洪泽,中午参加陈老兄校长安排的活动,晚上请赵老大和我们一家吃饭。
再说两位弟兄吧,刚才讲了,老家酒文化“无酒不成席”,还有“主不吃客不饮”之说。我有一位鲁哥同学,他压根就不会喝酒,更知道不喝酒请人吃饭有多为难。几十年同学加兄弟,因为有一年多未见面,多次联系一定要在五一期间见一见聚一聚。他自己不喝酒,专门请几位能喝酒的朋友,陪我们几个老同学老朋友喝酒。无独有偶,还有一位大我一点点的郭兄部长,我们是几十年好朋友。五一期间他请我们夫妻小聚,专门请了另外几位发小、也是我们的好朋友起欢聚。作为酒坛大师级郭兄,深知请客不喝酒,在酒桌上要做多少解释、承受多大压力。几十年我没见过他不喝酒,开宴了,他解释因为非常特殊原因,短时间真的不能喝酒。立马遭到桌上发小老哥以“罢酒罢宴”方式“强烈抗议”......当然我理解并支持他不要喝,以后机会多多嘛。
朋友们,你们说,上面讲到的王老哥,他们不在洪泽,如果不积极主动深情相邀,是不是很正常?再说那两位因为特殊情况不喝酒的老哥,他们不盛情相邀,是不是顺理成章?然而,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类似上述好客情形,在我们老家不足为奇,在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中更是屡见不鲜。如果不是好客已经融入老家人的血液中,如果不是好客这个高贵品德已经成为老家人的习惯,如果我们之间不是亲如手足好朋友、好战友、好兄弟。他们至于跑几百里路专门回家请客?他们至于花钱”买为难买批评”?朋友们,你们说这样的好客老家,你们能不感动?我能不感动?!
感动:真诚老家,日久情更深。真心待人、真诚待客是我们老家光荣传统,也是我身边亲朋好友几十年来一直让我敬佩、令我感动的美好品德,是我们几十年相处、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的根本原因。细说一例可见一斑。前面说到赵老大部长,是我们在北京几家小群首领。节前小聚时得知五一他们夫妻也回老家,因为他们大我几岁,离开老家比我们早,我理所当然争取尽小弟之情地主之谊,于是当场约定我在洪泽请赵老大和他朋友小聚。当我微信联系到“同是北漂带孙人”、正在老家洪泽的陈老哥校长时,陈校长当即决定由他安排,请赵老哥和我们小聚,理由是他正在老家洪泽。这些都是真情真诚真心啊。陈老哥抢到接待,这才是真诚待朋友的开始,为了小聚氛围更好,陈校长精心安排参加活动人选。他联系了既是陈校长朋友又是赵老哥战友王书记夫妇,联系了我和陈校长共同好友满局长夫妇和正好回老家过节的无锡洪泽商会王秘书长。这样精心安排的人员,见面不吃不喝都会开心多日,因为多数都是好久不见的最好的朋友。
陈校长家在洪泽,请我们在县城吃一顿饭是最方便的。可他却安排到离县城数十里的古镇、老屋翻修的自家小院“佳境小筑”就餐,就连交通车辆都帮我们安排好了。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但选最好的水鲜小龙虾等食材,还请当地饭店手艺最好的厨师到家里,专门为我们烹制了一桌最具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拿出最香的美酒,款待我们这几位老朋友。一次简单的聚会,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陈老大那份热情、那种好客。开席前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更让所有人感受到那份真情。
像陈老哥这样真心真意对待亲人朋友的老家人,数不胜数,我熟悉的亲戚朋友中更是不胜枚举。很多事情虽然不是发生在这几天事,但很多事情令我感动,难以忘怀。无论是过去我们年轻力壮努力奋斗的时候,无论是日落西山二线闲暇的时候,也无论是远离老家过着闲云野鹤生活的时候,感受到老家的真城,亲朋好友的真心一如既往。尤其是这几年,白漂多回家少,每次回老家,亲人定相聚,朋友必相逢,情谊更深切、令我更感动。
五十几年老弟兄感情,几年不见的沈兄,朋友圈看到我回老家,立刻微信邀定,安排我们在家时的小圈子,老兄弟姐妹们相聚。大领导老哥,参加我们小老乡平民小聚,常常是先喝两壶再“跑场子”。老领导老同事穆老哥,规定我们回家必须向他“报到”。老弟领导近年保重少喝酒,每次招待我们,总是拿出从数千里之外酒厂买回来小坛子,让我们品尝。还有亲戚王总老弟、刘行老哥、陆总老弟、华姐平妹,发小许局、陈主任老弟等等、还有何老大等我们家里兄弟姐妹,回家是必须报到,必须相聚的。很多时候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老、老弟兄,得知我们回老家,主动联系、热情邀请、精心安排。朋友们,你们说,亲朋好友这份情我能忘?老家这种真城,这种日久情更深的真心,我能不感动?!
感动:豪爽老家,花甲变年轻。老家淮安,地处祖国南北分界线上,汲取南北精华,老家人性格既有南方的细腻,也有北方人粗犷。北方粗犷性格与酒乡习惯融为一体,在喝酒时表现出来的就是“豪爽”。过去看到这种豪爽,感到“骄傲”“自豪”。如今看到这样豪爽,更是感动。
年逾花甲了,我们常在一起的亲朋好友也都是六十左右、别六奔七的年轻老人了。绝大多数都是相处三四十年、四五十年的亲朋好友。虽然现在有发达的网络,虽然在网上大家经常互动,可线下相聚还是难得的。有的是几个月见一面,有的是一二年见一面,有的是好几年、十几二十年见一面。在这样难得一见的相聚中,凡是能聚到一起的都不是一般关系,都是有深厚的感情的。
这个年龄段的人,儿女们最关心、叮嘱最多的就是不抽烟少喝酒保重身体。其实不需要儿女们提醒,我们自己最关心的同样是保重身体,都明白健康是第一位,都知道多喝酒不好。因此很多朋友,年轻力壮时,“白酒一斤,啤酒随便拎”,到如今,“在家酒不沾,应酬很小心,能不喝酒就不喝酒了”,但也有例外。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大家聚到一起,只要坐到酒席桌上,感到变化的是岁月沧桑,感到不变的是几十年兄弟感情和喝酒风格。一般情况下,平时不怎么喝酒的,都会举杯陪我这个“远道而来”不是客人的客人喝几杯。有位领导老弟,保健限酒多时,相聚时总是拿出最心爱的好酒招待我们,总是会和我多喝两杯。有位五六十年发小,我们每次回家,都得向他和另外几个发小报到。这几年因为健康,几乎不喝白酒。“往日斤酒不摔,如今一瓶红酒”,有时候还乘人不注意我俩来个“令壳冲”。更多的朋友,我们坐到一起,就忘记了年龄,又回到了年轻时喝酒样子。平时“小心翼翼”的,常常“返老还童”;平时扭扭咧咧的 常常”豪气冲天”;平时非常听话严格自律的,常常“忘记叮嘱”、“放飞自我”。在这样场合,曾经也是酒坛小有名气的老朱,如今大家因我而“年轻”,我能不“年轻”?因我而“放飞”我能不“放飞”?因我而“豪爽”,我能不“豪爽”?这样的场面,这样的感情,这样的豪爽,这样的老家,朋友们,你们能不感动?我能不感动!?......
放飞自我的五一过去了,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回到了儿孙身旁。儿女们上班了,孙子去幼儿园了,生活回归平静,可过节几天被老家感动的心一直难以平静。翻出几天前在那美妙浪漫的睡眠空间,酒后随心所写的几段文字,加以整理连缀成篇,配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以此感谢几十年来亲如兄弟姊妹的同学、同事、朋友们。感谢家人、亲人、长辈、兄弟姐妹、晚辈们。同时也给自记忆网盘留个备份。真心希望有机会在北京接待大家。

(部分照片是王老哥书记拍摄非常感谢)

幸福方圆(朱宝树)

2021年5月10日

北京   宽心居

作者简介

朱宝树,银行工作四十载,热爱文字50 年,花甲笔耕不辍。在报刋发表文章近百篇,被《中国金融文库》《中国金融家论商业银行改革》等经济金融专著收编近10篇。在“淮网文学”等平台分享散文游记诗歌等300 余篇。写我心、记我行,记录美好,分享感动。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0)

相关推荐

  • 【恬淡人生】胡圣生丨静听钧瓷开片声

    那件宝贝依然满面灰尘的斜躺在随处可见的假货堆里,旁边矗立的晚清民窑青花瓷的冷艳恰如其分地掩饰了它的美.同小老板聊了四十多分钟没说一句它,连看都没多看它一眼.人越来越多了,我的心有点紧,也有点痛.我起身 ...

  • 师利国:说不清的“面子”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为写这篇文章,我考虑了很久,又想写又担心写不清说不明,因为涉及到"面子"的人和事太多太多,又十分复杂 ...

  • 【灵璧散文】酒品如人品?

    酒品如人品文/胡桃夹子 昨晚上朋友小聚.我是乘兴而去,大醉而归.早上起床,头晕目眩,全身乏力.回想昨晚酒场,好像自己不全是让朋友逼着喝,而是让一句话害的,那就是"酒品如人品".劝酒 ...

  • 【三分钟】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2018年12月29日)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作者杜卫东散文<坚持,真的了不起> ★文汇报笔会副刊发表作者曾泰元散文<英文里的"禅"> ★中国煤炭报副刊发表作者何龙飞散文<刨 ...

  • 禁酒令越严,我越喜欢

    喜欢饮酒的人是不是都有这么一种错觉:有时其实不是自己想喝酒,只是身不由己而已. 好像身由己,就可以不喝似的. 但是,不管是不是身不由己都不允许喝酒呢? 当然不喝,且举双手赞成. 你向我扑面而来,你就是 ...

  • 【他乡】中秋月亮老家最圆||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再过几天又是中秋节了,离开老家七八年,今年将在北京度的好像是第六个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是老百姓最为重视的节日.大家小户无论是在外打拼的人们,还是在同城平时难得相聚的亲友,都会千里 ...

  • 五一快乐!朱逢博《乡间的小路》

    欣赏更多:四月再见!迎接五一<明天会更好> 欣赏更多:四月再见!迎接五一<明天会更好> 展开

  • 听孙“训话” 深省惊讶||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活了60多年,第一次毕恭毕敬"听训"半个多钟头,而"训话"的却是我6岁多的爱孙. 2021年3月12日下午,我在家陪孙子练习写字,还有最后两个字( ...

  • 我的父亲100岁||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今年又是父亲100岁寿辰(农历三月初二),这几天满脑子都是对父亲的思念.30年前我们全家为父亲过了七十岁生日,那热闹幸福的场景就像发生在昨天浮现在眼前.2013年父亲和我们分开至今已经2 ...

  • 五一,老家,我回来啦!

    日子是越过越好,身体却是越过越差,我们是都胖了,劳动量的减少,不胖都难,我也没有例外! 人胖身体不好,看来我得多多进行劳动,让身体健康起来,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就到老家的田土里去看看! 我花30元买把锄 ...

  • 消失的母校  永存的深情||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春节前疫情还没吃紧,腊月二十六下午,回老家烧过纸,在几乎空无一人正复古修缮的老街上走着,来到印象中老岔小门口,却找不到"岔小"一丝痕迹,暴殄天物怀念惋惜之情油然而生. ...

  • 乐享孙辈给我们的爱||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又到磕头拜年送祝福的时候了,从古到今,大年初一都是长辈们享受晚辈们祝福.沐浴在天伦之乐.亲情爱河之中的日子.尤其是过去大户人家,孙辈们排成长队,一个接着一个向爷爷奶奶们磕头.老人们乐呵呵 ...

  • 老 家 大 会 堂||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备注在前:本文写于2017年1月.最近几年老街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正在复古性改造,大会堂也改造修缮完成,相信不久将来老街必将成为繁华的新的旅游景点. 最近在自家群里侄儿发了几张照片,说老 ...

  • 那个缺柴断烧的寒冬||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相信朋友们对"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老话都很熟悉.古老的"柴"字早被现代化的"煤气电"所取代.如今在我国尤其是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