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阅读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专业阅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然而,我们看到,大多数教师的专业阅读一般只关注实用需求,其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借鉴管理方法、寻找教学支持的便利上。从学校层面来说,更是缺少将个体阅读与队伍建设进行有机整合的顶层设计,忽略了对专业阅读范畴、意义、路径的长远规划。所以,教师的专业阅读,更多地呈现出零散、孤立、随意的状态,制约着专业阅读效能的发挥。

怎样整合个体与团队的共同需求,让更多的教师汇聚到专业阅读的旗帜下,一同“寻找精神的伊甸园”,加速专业成长的步伐?近几年来,我们着力打造专业阅读共同体的学习系统,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为核心,以开放、整体的思维寻找有效阅读的方式,交流吸纳彼此的阅读结果,以团队背景下的阅读与实践,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内容:从“事例”到“关系”的聚焦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每一个生命个体就像一棵树,有着与生俱来的自我生长的愿望和动力。团队的共同阅读可以更好地激发这种愿望并为之提供所需的养料,例如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生活的关注,对他人的接纳、理解等等。

专业阅读材料的价值,不仅在其描述的事例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教学思想、育人理念。团队的专业阅读因为各成员对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教师从关注案例、故事所展现的事实,转向透过表面看到材料背后的思想观念。例如,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从形式上看,该书采用了小说体的形式,例如在第五卷中详细描述了爱弥儿和苏菲相识、相恋、结婚的过程,看似与一般的言情小说没什么区别。通过阅读和交流,所有成员都能够透过诗化的优美语言、形象化的事例,感受到字里行间面向青年娓娓道来的教育观、生活观。有些教师还把《爱弥儿》与卢梭的《忏悔录》等著作结合起来阅读,更让其他成员充分领略了作品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教育理念。

一部成功的教育著作,其中的教育观念并不是狭隘的,透过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其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例如《叶圣陶教育演讲》一书,汇集了叶圣陶先生半个多世纪来的三十多篇演讲,虽然其中大多数是有关语文教学的,但很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学科中为文章所讲述的道理找到注脚。

现在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师生经常被“规定”,总有人告诉我们一个标准答案,久而久之,我们的专业阅读便也奔着答案而去。实际上,文章只是一个事例,它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才是无限的、广阔的。在团队的专业阅读实践中,我们强调通过研读和透析,将事例还原到“关系”层面。

一是与环境的关系。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脱离环境单独存在,在专业阅读中必须关注具体事例当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任何一部作品中的一个事例,都是建立在周围环境基础上的。把握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就能够懂得什么是规律和规则,就能够客观面对环境,融入并乐在其中,映射到日常教育行为之中的规范意识、规划能力就能够慢慢生成。

二是与他人的关系。教师的专业阅读,有书为伴,更要有读书人为伴。团队的共同阅读,不但能找到书中的知己,还能够找到书外的知己。书籍的浸润会让个体感悟到自己与他人的关联和界限,进而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同伴,寻找一种平衡和共赢。

三是与自我的关系。许多教师都说:阅读的积淀让自己能分清他人的意见和自我认可的差异,这就是一个人在阅读中不停地探索自我、了解自我之后产生的自信和能量。团队阅读不会迷失自我,相反,更能够学会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尊、自信、自爱。

关注事例的阅读,可能是现实的、理智的,基于关系的阅读,才是最有力量、最具渗透性的。因此,专业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意味着每一个成员都要读一些书,做一些事,找到一些任务,发展一些角色,在真实的、复杂的、有机的关系中,探索自己、挑战自己,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

二、路径:从“他向”到“我向”的转变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学生在课上听老师讲解,理解有困难,如果在课后给他单独讲解,他往往能很快理解。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单独辅导时,有着课堂集中讲解所缺少的询问、交流、探讨等互动方式,这时的师生双方就是一对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强调成员之间积极的合作与平等的对话,这对于专业阅读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刘铁芳教授说:教育是人与人面对面的精神传递,这是千百年来教育文化的精髓。我们认为,阅读也是如此,需要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往。

当今社会,人与人交流的出口大多在短信、电话、网络,而不在纸上,不在笔下。在共同体活动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不交流,不研讨,很难读出文章的真谛。最终决定阅读质量的,不是你读了多少本书,记住了多少案例,学会了多少方法技巧,而是你形成了什么样的学习心态和阅读心理。

我们首先对本区域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和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然后依照不同学科特点,组建了若干个教师团队,聘请有一定理论素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担任组织者。在以专业阅读为中心的共同体当中,教师们敞开心扉,交流、对话、研讨,大大提升了专业理解能力。   在共同体运行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感觉到,如果阅读只是阅读本身,不能回归自我,不能将阅读化作重建自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永远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对教师精神世界的改变用处不大。所以,我们提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的读书主张,推动每一位成员在丰富多彩的成果表达方式中扎下成长的根。

例如,定期组织读书成果交流会,每一位成员从“阅读给自已教育理念上带来的变化”和“阅读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启发”两方面谈了自已的感受,骨干教师还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体会,介绍了如何利用阅读、写作来促进自身成长的做法,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迪和思考。

刚开始,几乎所有教师都是通过倾听别人的说法、做法,与自己原先的想法、做法进行比对,仅此而已。后来,随着阅读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倾听发现自我的不足,思考着怎么改变自我,从对别人的倾听中寻找到自我发展的动力。在这样的团队氛围中,教师从验证式的倾听进化为拓展式、重建式的倾听,在交流中不仅理解了阅读书籍,也理解了阅读职业、阅读教师、阅读学生、阅读生活的内涵。

我们还编辑了本校教师专业阅读案例集,精选教师精彩的阅读心得,使教师由被动的读者转变成阅读工程的建构者。由此,我们深深体会到,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面对自己的方式。向书本、他人学习固然可贵,但只是一种“他向”的学习,并不能到达自己的内心深处。只有从“他向”返归自我,才能够实现自我反思与重构。

三、意义:从“利己”到“利人”的超越

有人说:阅读这件事,是先利己而后利人的。对于教师来说,阅读,既丰盈了自己的生命,又润泽了孩子的生命。

刚开始,我们组织共同体成员教师陈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大多数教师囿于实例层面,不会用系统化、理性化的方法表达经验,因缺少思辨而“行之不远”。到后来,很多教师能够把碎片化的、点状的东西提炼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化的形式,再将普遍的原理运用到一个个特殊场景之中,拥有了把理论与实践对接的能力和智慧。这其中,阅读起到了让经验实现超越的桥梁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的阅读起点低,缺少经典的浸润与洗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阅读的发展价值,我们借助阅读共同体这个草根化的组织,引导教师转变单纯的功利性阅读取向,多做涵养性的专业阅读。实践证明,专业阅读不仅让教师提升了技能,更重要的是阅读团队成员的相互影响,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心变得“柔软起来”,言行中处处表达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如《用心灵赢得心灵》《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中描绘的那样,我们学校许多教师学会了“儿童思维”,把学生好心做的坏事定义为“可爱的缺点”,用童心理解童心,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是智慧之处。

确切地说,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一切归结点,教师个人提升素养的目的,不是单纯在自身的发展需要方面,更大程度上还要影响到我们的学生。

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阅读不是“为读而读”,专业阅读的成效要渗透到常态的课堂教学当中,因阅读积淀的专业素养要转化成教学“生产力”。为此,我们开展了专业阅读与有效课堂教学关联性的实证研究,让每一位参与阅读共同体建设的教师在一种自然、自觉、自我、自由的团队文化氛围中,自觉地将阅读的成效渗透到常态的课堂教学当中。

例如,在团队读书交流会上,数学团队聚焦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感知、表象、抽象、变式、迁移,这些关于儿童数学学习心理的术语,每一位成员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大家都深刻体会到,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基于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语文团队围绕课例,探讨词语教学的途径,词语教学的规律,词语教学的真味。这些活动,不仅使老师们享受到了优秀案例的丰富营养,更让老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关注自己的“教”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活状态和生活世界。

用李政涛教授的话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们既教书育人,也教书育己,实现从面向他人的教育和朝向自我的教育的双向转化。从《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中,我们惊叹于窦老师每一个课例都会有补充教材,除了穿插在课堂中的,课后她还会根据课文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可以想见,这些课外读物的推荐,一定是建立在教师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教师素养的基础是专业阅读,教师素养的核心是为了学生。

在教师阅读实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阅读。与视听素材相比,所有的文字和语言都是抽象的,孩子们必须将它们在脑子里转化成形象。长此以往,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逐渐丰富起来。

有的书可以直接用于工作;有的书,则不一定对工作、事业有立竿见影之功效。如果把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素养比作河流,更多时候,专业阅读意味着开掘源头、疏浚水道,为河流的奔腾不息默默注入持续不断的水滴。

专业阅读注定是为教师生涯打底色的工程,虽然缓慢,但能使教师从中获得对专业尊严的肯定,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建构。我们坚信:专业阅读共同体的建设能够推动这一进程。

(0)

相关推荐

  • 共同体:让教师走向生命自觉

    2011年,我在<教师博览·原创版>做了一个专题策划,题目叫"让教师在精神共同体中成长",可能编辑觉得"精神共同体"不太好理解,改成了"在 ...

  • 机制创新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其内在的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诉求和发展特征.学校在促进教师成长中具有由外而内的影响力.学校的影响在于机制创新,通过营造教育生态.搭建成长平台等促成了教师的持 ...

  • 以团队建设为载体促教师专业成长

    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为了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管理,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减负增效,教师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不是要修补我们的学校,我们是要创建我们所需要的学校.如何使教师向着良性的轨道发展,提升教师的 ...

  • 新青年云论坛23 | 袁智强:动态数学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阅读提示 2021年新青年数学教师云论坛(作为第八届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杂志联合举办,特邀多位嘉宾主讲. 2021年第11 ...

  • 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 ...

  • 专业素养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评价

    专业素养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评价

  • 在团队研修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07年深秋,一场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主题研修活动在北京山区延庆县拉开了帷幕.专家的报告.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令人兴奋不已.但是,课后一些教师的话深深地 ...

  • 同课异构:基于“焦点阅读”文本解读理论的完美演绎——深圳市第一届“大师育名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共...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山远水长.2020年10月21日,深圳秀丽的尖岗山下,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迎来了深圳第一届"大师育名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共同体第六届研修班活动. 本次研 ...

  • 网络教研,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网络教研,意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

  •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路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训练.终身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逐步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动态过程.随着美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