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是何许人也?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法正是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的关键人物,刘备夺取益州后,法正任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制定了平定天下的战略,那么刘备在世时,真正实践这个战略的谋士,确实庞统和法正,刘备占领益州时,法正统御外军、于内为谋士。
诸葛亮在内治理蜀地,对外负责为刘备大军提供军需粮草,使大军足衣足食,诸葛亮此时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汉初的萧何,法正的作用有点像张良。
法正原是关中名门之后,汉献帝建安年间,天下大乱,关中被西凉兵搞得乱成一锅粥,法正与好友孟达一起进入益州,依附蜀中的刘璋。
因为法正不是益州本土人士,所以在刘璋属下并不受重用,很久才当上新都县令,法正时常被益州的有些士人诽谤诋毁,因而怀才不遇,十分苦恼。
不久之后,与益州别驾
张松
成为好友,二人都觉得刘璋不是一个成就大事的人,时常感慨自己的遭遇。张松出使曹操,没有受到礼遇,拜访刘备是受到了莫大的礼遇,于是决定帮助刘备拿下益州。
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迅速壮大,张松推荐法正前往荆州出使刘备,法正遇到刘备后,二人一拍即合,抵足而眠,法正发现刘备就是自己要追随的雄才之主啊,于是和张松谋划,暗中以刘备为主公。
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时,刘璋非常害怕,张松趁机劝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由刘备来讨伐张鲁,实为抵御曹操,法正再次进入荆州,向刘备提出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的计划,刘备正愁没有机会拿下益州,当即答应。
刘备入蜀之后,刘璋派法正率领三千兵马迎接,法正从此真正投入刘备帐下,刘备驻军葭萌关,督白水军,不久之后张松投靠刘备协助其拿下益州的事情败露,被刘璋杀死,刘备与刘璋反目。
庞统率军南下进攻成都,法正留在刘备身边担任谋士,刘备拿下成都之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管理成都周围的蜀郡地区,成为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劝说刘备娶蜀地豪强吴懿的妹妹吴氏,帮助刘备拉拢益州士族。
公元217年,法正向刘备献策,建议刘备趁曹操降服张鲁之后,并未图谋益州,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的机会,果断出兵一举夺取汉中,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率兵五万进攻汉中,法正担任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
在决定汉中之战结果的定军山之战中,刘备采纳法正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派万余精兵猛攻张郃镇守的广石寨,张郃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是难以抵挡刘备军的进攻,于是向夏侯渊求援。
夏侯渊把一多半的精兵分给张郃,自己率领亲兵镇守南线,此时刘备派军偷袭夏侯渊,放火烧夏侯渊外围的鹿角,夏侯渊亲率四百精兵修补鹿角,法正看准时机,建议刘备全力猛攻夏侯渊,黄忠率军居高临下冲入战场,一举斩杀夏侯渊,曹军大败,奠定了刘备夺取汉中的基础。
刘备夺取汉中后,自称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诸葛亮不愿意招惹法正,虽然确有其事,但是上升到诸葛亮不敢惹法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这件事情发生在刘备占据蜀中后,法正因为担任蜀郡太守,在内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
但是法正为人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以前对他有小恩惠的人,法正都非常照顾,以前有小矛盾的人,法正都进行打击报复,擅自杀死打伤数人,因而有人向诸葛亮告发,想让诸葛亮在刘备面前说话,阻止法正。
但是诸葛亮却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由此衍生出了诸葛亮畏惧法正的观点,这其实有点过分解读了,诸葛亮的大意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处处受制于人,被孙权和曹操压制,正是因为法正的辅佐,让刘备拿下益州之地,有了抗衡曹操和孙权的力量,刘备肯定要报答法正的功绩,给予一定的权力,这是他不能阻止的。
诸葛亮和法正都是刘备倚重的股肱之臣,诸葛亮主内治理益州,而法正随军出征,出谋划策,为刘备攻城略地,虽然两人性格不同,但是相互都非常敬重对方,都是深明大义之人,两人之间必须保持和谐才能够辅佐刘备成就大业。
法正为蜀郡太守时,虽然对曾与自己有过节的人进行报复,但是瑕不掩瑜,法正报复都是曾经诽谤诋毁自己的奸人,对此诸葛亮也没太大意见。
而且两人要保持和谐,法正又是恩怨分明的性格,诸葛亮必然不能在刘备面前说法正的不是,以免因小事引起纠纷。
其次,对于蜀地的士族,法正一直是持拉拢亲近的态度的,反倒是诸葛亮处理政务相对比较严苛,法正曾用汉高祖约法三章的故事劝说诸葛亮。
诸葛亮回复法正一封《答法正书》,认为秦实施苛政,高祖才施政以宽,益州自刘焉以来广施恩德,致使德政不举,益州人士专权自恣,需要以法度规范,才能提升益州的力量。
由此来看,法正以雷霆手段,对付曾经诋毁自己的奸人,诸葛亮未必真有意见,反倒是乐见其成,而有人找他说情,想必也是一位有头有脸的士人,诸葛亮不好直接拒绝,只能卖惨应付了。
虽然诸葛亮后世被列入武庙,尊称为武侯,但是正如陈寿评价所说,他与法正各有所长,诸葛亮善于战略谋划和政务处理。
他从来都不是刘备身边战争谋臣的首选,刘备的选择先是徐庶,后来是庞统,最后是法正,诸葛亮虽然有六出祁山的壮举,其实也从侧面反应他不太善于战阵。
汉中之战时,法正能够敏锐捕捉到夺取汉中的战机,反而是诸葛亮,汉中都打成一团乱麻了,他还对汉中之战心存疑虑,还是在杨洪的劝说下,才放弃疑虑,全力出兵支援前线的刘备。
由此可见在战机的把握上,诸葛亮离三国一流谋士差距很大,可能诸葛亮也清楚这些情况,知道刘备身边离不开法正,为了大业他必须维护好与法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