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的妙手回春之术!
《千金方》的处方特色:秉汉唐风韵,方子刚直,方正,雄浑,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处处体现对整体气团的理解把握。
《千金方》的处方原则:多层次,立体开方,阴阳搭配,攻补调。小方,单位药,神妙不可思议。
举例分析如下:
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方。
葱白(切,一升),阿胶(二两),当归,续断,川芎(各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银六七两,取七升,去银纳药,煎取二升半,下胶令烊,分三服、不瘥重作。
方义:葱白、川芎通;
当归调血;
阿胶、当归补血;
续断固摄;
银稳定气机;
治妊娠下血如故,名曰漏胞,胞干便死方。
生地黄半斤, 咀,以清酒二升,煮三沸,绞去滓服之,无时,能多服佳。
方义:生地黄甘寒,补而能通;
清酒辛温散,助其药势;
二者一阴一阳,一补一散,一寒一温。是秉承阴阳之道的好方子。
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方。
竹叶(切)、小麦(各五合),柴胡、麦门冬、人参、甘草(各半两),茯苓(十八铢),黄芩(一两六铢)。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小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 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咽干。二两,再服得下,即瘥。
方义:小麦味甘,微寒,主除热,止烦渴,咽干;
竹叶、小麦清上除烦;
柴胡、黄芩、茯苓调达,疏达;
麦冬、人参、甘草补;
治小儿肉中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方。
大黄、甘草、芒硝(各半两),桂心(八铢),石膏(一两),大枣(五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又方,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方。
大黄、黄芩、甘草、麦门冬、芒硝(各半两),石膏(一两),桂心(八铢)。
方义:大黄、芒硝通腑;
大黄燥,芒硝润;大黄苦,芒硝咸;阴阳搭配,聚而结实,大黄芒硝下之。
石膏清热;气弥散开为热,石膏清之。
甘草、大枣补之;
桂心反佐;使方不过寒,周全中正。
方二:大黄配黄芩,一个劲大,一个劲小,甘草麦冬补,余义同上。
执其气,不泥其方。
知其要,则法法变化无穷。
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
五味子、当归(各半两),麻黄、干姜、桂心、人参、紫菀、甘草(各一两),款冬花、细辛(各三铢),大黄(一两半)。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黄别浸一宿下。(一方无款冬花、大黄,有大枣三枚。)
方义:麻黄发表;
干姜、细辛温散;
五味子收;
人参、甘草补;
大黄下;
当归调血,润;
紫菀冬花,温肺化痰止咳,佐使。
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者吐血方。
黄芪(五两),甘草、钟乳、人参(各二两),干地黄、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厚朴、干姜、紫菀、橘皮、当归、五味子、远志、麦冬(各三两),大枣(二十枚)。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方义:
补:黄芪、甘草、人参、麦冬、干地黄、大枣;
温:桂枝、干姜;
疏调:茯苓、紫菀、橘皮、当归、远志、厚朴、桑白皮;
稳固:钟乳、白石英。
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方。
前胡、甘草、半夏、芍药(各二两),黄芩、当归、人参、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方义:半夏、竹叶散;
前胡疏达;
黄芩破;
桂心、生姜温;
芍药、当归调血;
大枣、甘草、人参、补之。
主胸中结痰饮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茯苓、白术(各三两),半夏、桂心、细辛、生姜(各四两),橘皮、附子、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良。
方义:半夏散;
茯苓、白术、橘皮调;
桂心、细辛、附子、生姜温通;
当归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