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尚法”书风和宋代“尚意”书风有何不同?

有人问我:唐代“尚法”书风和宋代“尚意”书风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涉及到书法史的问题。关于历代书法书风的评价,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说法。在这里,唐代书风和宋代书风对比,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何谓尚法?

“尚”,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尚,曾也。庶几也。从八,向声。”本意为曾经的意思。因此四书五经中的《尚书》其实就可以理解为上古时期的史书、曾经的史书。

从象形字的角度来看,“尚”在早期的字形上是一个屋顶,而且上面“小”字头代表装饰物,所以是有华美的屋顶的意思在。

后来经过引申,“尚”逐渐与“上”的意思接近并且趋于一致,所以“尚”也有崇尚、推崇的意思在。

“法”这个字古今意义变化并不大,早起的象形字中,“法”是一种神兽,它公正严明,一碗水端平,明辨善恶是非,所以,“法”在意义上来说代表着一定秩序、规范。

所以,关于唐代书法“尚法”一说从字面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推崇法度、尊崇法度的书法风格。

二、何谓尚意

宋代书法“尚意”,很多人不能理解“意”究竟在这里代表什么。

从文字学角度来看,“意”在《说文解字》'中的阐述非常简洁,“志也”。

其实不用看其他解释,我们仅凭字形构成上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字的意思了。

意,上面是“音”,下面是“心”,也就是说这个字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它要表达人心中的声音,内心的声响。

我们有个词语叫“三心二意”,实际上就是在说这个字的意思。“意”所表达的是人内心的想法,也就是人的心志,但是人的心志多变而不专一,时常变化。所以有“志”这个字,它作为一种恒定不变的存在,与“意”相对。

宋人书法“尚意”不是说宋人推崇变化的心态,而是说他们能够在书法中表现文人仕子多变的内心世界。

三、唐人何以“尚法”,宋人如何“尚意”?

前面我们对尚意、尚法这两个词语从语意角度进行了分析解释。

但是仍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即宋人的尚意和唐人的尚法究竟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不同?

实际上,唐人和宋人在书法实践上所走的路子是截然相反的。

法,本来就是一种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意,是人内心声音的反应,所以它更多是强调人内在的心里感受,是一种主观的东西。

一个客观 一个主观,那当然就是截然对立的两种书法风格了。

四、尚意与尚法背后的原因

很多人一提到这些问题,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时代不同”。

这当然是正确的,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我们应该想一想,宋代和唐代究竟在那些方面是不同的,才让这两个时代的书法呈现出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就历史而言,唐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在于它是继汉代之后,第二个国力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汉代之前秦代也可以称之为大一统国家,但是影响力和存续的时间自然无法和汉代相比。

而在汉代之后,中国就陷入了继春秋战国之后第二个漫长的混乱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足足闹了将近数百年才使得中国迎来了第二个国力强盛的中央集权式的大一统帝国——唐朝。

所以,唐代人站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回望过去历史,就得出了他们那个时代所认为的最重要的历史教训,那就是一定要修明法度,并且建立起一个严谨有序的法度国家。往前看,三国两晋南北朝也着实够混乱、分裂了。

因此唐代人秉持包容一切的心态,但是他们内在又讲求法度,因此,这些体现在书法上就是一丝不苟的唐代书风。

唐代书法虽然也有狂草艺术,汪洋恣肆,不拘一格,但是不管他们写的都么潇洒,率性,其内在的书法核心仍然是讲求法度,符合规范的。

宋代很有意思,它虽然是紧接着唐代之后第二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帝国,但是中间隔着五代十国这一场大混乱。

宋代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吸取历史教训的时候,他们就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文人对社会地位开始碾压武官。因为宋人相信武官权利大必然会导致国家混乱的格局,影响统治稳固。

所以唐代人那种严谨修明的法度要求在宋人这里就变成了崇尚文人雅趣,追求表现文人内心世界的文人书法。

所以,唐代和宋代书法的不同是每一个时代的书法者,在自觉中不自觉中受到时代认识的影响,进而就导致了他们从书法信仰上的不一致性。

但是他们对于中国书法史的贡献是巨大的。唐代尚法书法让书法的“法”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内涵,规范了书法的“共性”,而宋代人尚意书法更多的表现了书法独特“个性”之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