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柔弱斑种草、巨荬菜、德国鸢尾、茜草和野艾蒿、酸模和蜀葵。其中德国鸢尾不是乾县本土花草,是我在单位的花园中找到的,这花的花期很短,但是花的形态和颜色都有些特别,所以就一并整理。特此说明。
55、柔弱斑种草:又名细茎斑种草,俗称小马耳朵、细叠子草、雀灵草,中药名鬼点灯,全草入药。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台湾、河南等地。具有止咳,止血之功效。用于咳嗽,吐血。夏、秋季采收,拣净,晒干。有小毒,慎用。茎上的糙毛向上开展,开淡蓝色小花,一朵五瓣。为夏熟作物田杂草。柔弱斑种草一点也不柔弱,仅使用一种除草剂难以将它们杀灭。
56、苣荬菜:又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曲曲芽,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生于路边、地旁、庭园等地。苣荬菜民间食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诗经·邺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苣荬菜)苦,其味如荠”之说,其吃法多种多样,可凉拌、做汤、沾酱生食、炒食或做饺子包子馅,或加工酸菜或制成消暑饮料。味道独特,苦中有甜,甜中有香。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能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57、德国鸢尾: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或略弯曲,淡绿色、灰绿色或深绿色,常具白粉,剑形。花茎比较的高,顶端会有1-3个侧枝。花型也很大,在五、六月份开放,花色以紫色为主,它一般花朵是不开放的,花朵会聚集在一起,花瓣上还会有毛丝。德国鸢尾的根茎是一种中药材,有消炎灭菌的作用,可以治疗咽喉、痢疾以及风疼痛。将德国鸢尾的根茎采摘后,洗净去须,切片晒干入药,是天然的消炎杀菌药材。
58、茜草:又叫做血茜草、血见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茹蔗、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在历代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茜草是一种媒染染料,色素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主要有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套染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和根茎入药。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治血热咯血,吐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此外,茜草亦可食用,制作成茜草汤,茜草蛇舌汤,蚤休茜草白芍汤,茜草茵陈茶。59、野艾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气。野艾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阳光充足的湿润环境为佳,耐寒。与艾草很接近,需专业人士仔细分辨才可区分。可入药,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等作用,在《唐本草》《纲目》《别录》《本草正》等书籍均有记载。野艾蒿在临床上应用于胆囊炎、肝硬化、口腔炎、发热、支气管炎等疾病。
60、酸模:山羊蹄(《纲目》)、山大黄(《拾遗》)、 芜(《尔雅》)、酸母(《纲目》),又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具深沟槽,通常不分枝。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适应性很强适,喜阳光,但又较耐荫,较耐寒,多生山坡、林缘、沟边、路旁,酸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及草酸,草酸导致此植物尝起来有酸溜口感,常被作为料理调味用。是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收录的杂草,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全草供药用,有凉血、解毒之效;嫩茎、叶可作蔬菜及饲料。
61、蜀葵:又名一丈红、大蜀季、戎葵、吴葵、卫足葵、胡葵、斗蓬,原产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喜阳光充足,耐半阴,但忌涝。现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均有。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6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花有紫、粉、红、白等色;嫩叶及花可食,皮为优质纤维,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之功效。根可作润滑药,用于粘膜炎症,起保护、缓和刺激的作用。从花中提取的花青素,可为食品的着色剂。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症。茎皮含纤维可代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