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意别人看法怎么办?

本文共计7164字,阅读大概25分钟。

最近在社群中经常听到这种场景声音:
前天买款包拍照发朋友圈,有几位朋友说不太好看,我就把动态删除了;新剪的头发感觉太丑,我都没脸出去见人。
对新衣服不太满意,穿出去怕人笑话给退了;部门会议中同事点评自身方案做的不好,我内心郁闷一天,内心反复思考他对我的看法。

若把这种类型场景罗列出会发现,工作与生活中天天不过如此,赞美的语言让内心愉悦,反之负面的语言让你郁闷很久。
前段时间去某活动演讲分享,主办方做张漂亮的邀请海报我顺手分享到朋友圈,时过一刻,主办方小姐姐告诉我“上面二维码”印错了,她说:“老师能否给大家解释下删掉重发”,我毫不犹豫的给删除了。
她瞬间不知道如何回复好奇的问,你不给大家解释下那身边的朋友会如何看你?我分享于她,“若所有事情都需要解释”,那要多累。
现实中这种事情严重吗?不严重,但很多人都会纠结很久,若小的不能再小的事都能让自己怀疑自己,或许真的应该做认知调解了。
身边总有各种各样人站在为你好角度,满满表达欲的发表着自身看法与建议,却无法认知到某些句式的表达无形中会给人造成伤害。
有些人总是太在意别人看法而让自己过的很辛苦,有些人则陷入“看法”的负循环中无法自拔,从而挫败感严重,若你有这种困扰,希望这篇笔记能给你带来些启发。

01.

高敏感的自我意识

为什么对看法比较敏感?简而概之人是“需要得到反馈”的高级动物。人在反馈中平衡与世界,社会,身边人的关系,它像一种反作用力,能从另一维度看到自身行动的结果。

从身边来看,每次与人交流反馈能够拉伸“人的认知张力”,得到某些自身无法意识的根本问题。

从世界来看,反馈也是客观世界的部分规律,譬如:弹簧的弹力,磁铁之间的排斥力,行星之间的外有引力等等.......

客观世界反馈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被人所觉察到,就像人能感受到弹簧的反馈力,却无法看到其作用力。当然连客观世界的反馈有时都很难看清,一旦涉及自我主观意识(Person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更是难上加难。

什么是自我主观意识?

它与客观意识相反,主观表现在内在意识,集精神与表面现象融为一体的观点。

比如工作中常听到“未经分析推算,下结论”,暂时不能与其他不同看法的人仔细商讨而做的决策行为。

这类人群恰恰胜负欲较强,对一件事产生误判的概率较大,要么“根本不在意别人看法”,我行我素很有成就,要么在某些事情上吹亏,打破认知跌入谷底。

如创业公司开会场景大家一起商讨决策某件事,最后却变成老板“一言堂”;如大公司的部门leader习惯自身决策,最后其他部门不愿意与其共事。

从个人角度,这种特征会让人失去更多进步,晋升等机会........但优势也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关键词为“雷厉风行,毫不犹豫,果断决策”。

把“主观意识太强”和“主观意识太弱”放在一条平行线上,两者距离中心点越近,反之人格独立树立个人看法平均值越高;越远则形成两个极端,那两者中间的差距是什么呢?心理学称之为共识效度(consensual)。

什么是共识效度(consensual)?我把它理解为达成一致中间的差距。

如同三人对话,A说我同意B的观点,这代表两人极为共识且有效助于事情落地,若C说我不同意你们观点,那C就无法与其中两位达成共识,中间的原因就是事情的差距。

人类天性的本能是“自我保护”趋易避难,不同意观点,核心在于打破自身旧认知,要从反馈中调整新认知以达成共识,那就会出现“高敏感”发生。

如同开会场景中你做项目汇报,有些人总是试图“打翻你的观点”,来强化自身观点一样保护自己。

高敏感的人有哪些特征呢?

“敏感”是一种正常人格特征的维度(Borchard, 2010; Tartakovsky, 2012; Aron, 2013)。之所以说它是个维度,因为它并不是两个极值,而更像是一个区间(spectrum)变化。

因此,高敏感是一种敏感程度较高体现,高敏感的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优势在于很强的感知和洞察力,他们通常能够结合自身很快发现一些场合,对话中的异样,也因此会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关注别人身上”。

通常情况下若“敏感与情绪”不能得到良好的处理,那便会在某种因素刺激下,不知所措;由于对外界环境和内在情绪感知度高,这类人群时长会因过度信息,情绪和感知而“无力承受”。

那么高敏感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困扰呢?

首先是“自身情绪所淹没”,这类人群一般无法做到在极度混乱中“理性”,会暴露出人的本能。

如“我不管,我说的就是对的”;“我就是这么做,爱咋地咋地”“反正你们看吧,这是我的想法”;这些种种内在情绪都会降低觉察度,从而造成压力,疲劳,焦虑乃至其他情绪反应(Aron, 1996; Borchard, 2010)。

再者受到别人情绪影响所造成的亢奋,会成为高敏感人群的额外情绪负担,即事态过去后,脑中反复思考“我上次做的是不是太过分”,别人怎么看我的状态。

由于大脑是有预测编码功能所在,下次有这种场景出现时,有可能导致大脑自动调取记忆的某个模块。

如出现对事物有过分苛刻的要求,或对某些事情要做到极致的心态,以至于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完美主义倾向(Borchard, 2010)。

敏感的形成分为“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内因维度在针对上百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一种帮助5-羟色胺循环的脑内神经递质,对于人的敏感度和情绪健康有重要影响(Bernstein, 2016)。

这种神经递质不仅局限于人,也包括动物,鸟,猫;狗等,在大自然生态中,高敏感度的本质助于动物对危险环境的觉察,是提高生存可能的技巧。

一组加州的研究者还发现人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高敏感度的人群在回答敏感度自我检验题时,脑中的本能反馈区域会被激活(Bernstein, 2015)。

外因维度,上学所经历的环境,群体性格与人格特质也会影响人对压力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敏感度发展(Bernstein, 2015),但目前很多人都低估“外在因素”对那些异样敏感人的影响,外因汇总整体所表现在“自尊心”上。

02.

自尊心的张力

什么是自尊心(self-respect)?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简而概之希望被别人尊重,重视与在乎。

什么是张力?从物理学角度理解为当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

那自尊心受挫是什么?即当自尊被攻击,被诋毁,被表扬,被打破时的状态,也称之为“自尊心张力”的控制。

自尊心的类型

我们先看两句话:“不要去做不擅长的事情”“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这背后代表这什么?大脑的预测编码演化会强化自身朝着关注的情况发展。

发展背后就会涉及到把个人状态与事情挂钩,而事情的结果直接折射“个人自尊心张力”反馈,那不妨思考下,自尊心有哪几种类型?

列举简单例子:

在办公室领导跑你面前说,小王今天你把下月营销方案整理下,然后给我汇报。

第二天完成任务后满怀高兴的跑到领导面前汇报,结果有两种对话,其一你表现超出预期范围,怒赞一顿;其二领导说你不上心,弄的是什么?

此时自尊心会出现两种情况,前者非常高兴背后折射动作指令为“下次还要这么干,并且做的更好”,这称之为“依赖性自尊”。

后者被狠批一顿,垂头丧气下次积极改正,这被美国心理学家科尼斯(Michael Kernis)称之为“高自尊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也称之为“脆弱的高自尊”。

那什么是依赖性自尊,你这件事做的好,下次还让你做,正所谓“坚持做你擅长的事情”会得到正反馈,持续进行的状态就是“依赖性”,它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化心理状态。

但人想保持长期依赖性高自尊很难,现实中会经常经历各种批判,质疑等声音,于是也就有“脆弱的一面”。

什么是脆弱的高自尊?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也总结为“假自尊”,其有三个表现维度,防御性自尊,不稳定的高自尊;表面上的高自尊。

按照上述案例,小王被领导怒斥后回到工位,满嘴嘟囔说,“你爱咋说咋说,我就这样,本来又不是我工作不行你找别人呀,还不领情”,这即“防御性自尊”,虽表现很丧,但不会把别人看法放在心上。

那不稳定高自尊具体有什么特征呢?

即小王会根据自身阈值(yù zhí)而判定这件事的评价,超过内心某个阈值表现为恐惧,思考,琢磨,如领导最后说了句“再做不好别干了”,小王会因某句话反复思考导致焦虑。

反之低于某个阈值,通常表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做一次新挑战,自动切换负能量状态为“正循环”。表面高自尊即常看到状态“我没那么坚强”,这类人群给人伪装出自己很强大的状态,但外在与内心是割裂状。

从心理学角度说内心较为自卑,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但又不得不接受,只能表现出强大,自信,来维护朋友间关系和同事的评价。

自尊的两大极端

若人长期深陷“依赖性”与“脆弱性三维度”自尊中会给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其一路径依赖,其二不接受批评,其三思维固化。

先说路径依赖,按照上述案例,什么场景下要做自身擅长的事情?

刚进入某个行业处于小白阶段,对很多事情浑然不知,不说本质,对于岗位知识体系都未掌握时,就先AII-in本职工作,做擅长的事情利于加分且快速成长。

若已拥有5年经验以上,自身逐渐意识到“成长瓶颈”,此时就要做“自身不擅长的事情”来扩展认知边界就相对成立。

但有些岗位其实不用5年之久,譬如1-2年可快速掌握的社群运营,基础活动策划,文案起草等........

所以路径依赖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意识到瓶颈期”,这个也是“依赖性高自尊”的持续强化带来的结果。

再说极具负面型“不接受批评”境界,试想下一个人什么情况下能到这种状态?

由不稳定带来的防御无法转化为正循环,工作中经常受到反复的教育;最后延伸出表面高自尊,知行不能合一的踢皮球。

比如,当你刚入职家公司工作时满怀激情,但上级领导经常在做事上面给你甩脸色看,随着时间拉长,你原本做事的热情已不在拥有,而此时你的自尊遭遇种种打击,经过一次次内心对话“算了不计较”“算了不计较”。

于是便出现防御的负循环,“你爱说就说呗”,反复的教育让你不在像从前那样开朗,活泼。

而变得表面高自尊,内心厚黑,这一切也称之为“反向塑造”。你潜移默化被环境,人群所塑造着,当有天离开时会陷入另一种状态,即“自我怀疑”。

03.

为什么会自我怀疑

怀疑的背后其实是“自尊心受挫”需要调整正循环机制,自我怀疑有两种状态的产出,其一“落差太大”,其二“表明上进”。

我们知道自身若追求某件事时,理想状态与实际结果悬殊过高,就会有怀疑自身的能力情况,这就是“落差”。

譬如在上述中你入职家公司时满怀自信,离开时被潜移默化的反向塑造,再换个环境去新公司接受入职,发现自身上上一段经历所做事情的方法论居然不能灵活运用,就要赶紧调整自身状态。

这条线需经历四种波折,即自信,自卑,怀疑,调整,而后步入正规。

正面先看自卑

什么状态下会让一个人“极具自卑”,它有两面性,其一为“先天性”,其二是“后天影响”。

如先天性疾病带来的肌肉萎缩(耳鸣,耳聋,烧伤,烫伤)等,尽管父母再次安慰要走向阴影,找回自信,可众人异样眼光中仍有可能让一个人很难逃出语言的枷锁,这就属于先天性因素。

原生家庭也是重要的一个维度,很多孩子出生因缺少爱,而致使性格发育部分缺失(疑心重),这也是骨子里的自卑。

譬如:

有类人群在做事中他可以认为自己“不行”,但不允许别人说自己半个“不行”,否则被别人求自己办事就不会答应。

因而容易猜疑他人,经常去琢磨别人对自身态度:

“是不是又在那里说我”,我是不是又在讨厌自己;对方为什么要我说这种话,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对方都是无意而说,根本没有任何动机。

但由于这种好猜疑心理作怪,弄的别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为减少麻烦和不必要愉快,只能横下一条心,“还是和他少接触”。

这类人群在后期有很多可塑造性,先天性自卑心极强的人是不怎么会处理人际关系,有时显得很笨,有时会弄巧成拙。

再说后天性影响,人的一切愿景都是因为欲望。人被欲望驱使,欲望同时也被人所控制,在欲望追逐的过程中自尊心就会受挫,从而产生自我怀疑而自卑。

如一个人在平台总认为能力很强,若让他离开平台2个月便会开始产生自我怀疑。

现实中经常看到“一个人离职半年而不找点事情做,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开始思考是能力不足还是方向不对。

这些种种原因犹如猎豹CEO傅盛所述认知三部曲: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若在“愚昧之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当中久了,就会陷入内在自卑,当然自卑也有其正面性,那便是“表明上进”。

反面看“表明上进”

若从生理层出发,自我怀疑是种“保护机制”,它能有效的自我激励,偶尔修正自身某个状态的均衡值,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因过分自我而盲目自大。

偶尔的自我怀疑不会让人自卑反之“醒脑上进”为什么?

如同上述场景中,你因离开平台很久无事可做造成“思考是否是能力问题”,你因公司错误的决策而反思“不应该这么做”,这表明开始从愚昧之巅往“知道自己不知道”发展。

尝试从旧认知,旧场景的自卑中拉回自身意识,然后是设定新的正循环通路,立计划,做行动,本质是表明上进。

同时表明上进是“降低自我标准”,抬高行动力,把目标与自我怀疑所产生差值拉平衡,我把它简单理解为:“内心的冲击与外在的需求”做统一。

例如完美主义者,他总是在各种状态下都表现比较优秀,但因某件事而突然不完美就会“自我怀疑”。

当遇到困难不得不付出以往没有的努力时,就很容易认为自己并不如他人想象的那么优秀,而是伪装的成功者。

好比自己,当我们提出严苛的标准而(自认为)未能达成时,就会感到挫折与降低自信,那“表明上进”这一面就能清晰的让自身认知到问题所在,试图把外在需求与内心冲击拉倒平衡标准。

04.

给想法设定回旋机制

聊这么多,你对“看法”背后所形成的内外因也有清晰的认知,那如何调整这种状态而让自身变得强大,不被看法所困呢?简述总结为四种张力不同视角,分享与你:

其一:看法背后看思考

我常说要跳出自身看问题,多数人面临对方评价时,往往会第一时间格外情绪化,面对夸奖感觉得意或窃喜,面对批评或贬低会特别羞愧与愤怒。

而我面对这一切早已做到“无感知化”,什么意思?即抛出情绪杂念,看背后的思考。

我的做法为,分清一件事对方所评价有无证据可依。当朋友一句评论对你有影响开始自我怀疑时,你首先应该思考:

我的审美下滑了?我哪里做的不对?哪些有证据可参照,确实如此还是别人情绪化表现而已。

把“自我主观”与“客观现实”剥离,证据就是一种“客观事实”是那些确认发生的事或参考依据,自我主观则是“你这事不行,但也说不出所以然”。

即使说出:“你这审美不好,你这字体不对”;你也不应该把这段话考虑其中,因为你可以反驳,字体与审美是基于“用户调研数据分析”得到的平台众多用户反馈。

所以站在高视角,看你与别人的对话背后的思考方式比“争论”更重要,此时你也就把“高敏感”调成了静音,因为你已经不再关注那些闲言碎语。

其二:给自尊心设定回路

依赖性高自尊和异质性高自尊(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都不是好状态,那什么是自尊最好的状态?即心中“无自尊”。

你见过很多女生上厕所都喜欢“两个人牵手一起去”,这其也是依赖性自尊基础表现,“我喜欢与人一起做事”这都是长期依赖性让自己缺乏安全感的因素。

怎么办?锻炼独立人格,所有事情尽可能尝试自身先去做,如若不行再寻求帮助,而非开始就尝试借助外力。

那异质性高自尊怎么破?有意识的认知到假自尊的三个维度(防御性,不稳定;表面性),然后做出“意识重塑”。

下次遇到对方打破自身认知,批判的问题,不是做反驳而是认真聆听。

重塑上述第一步,思考它什么这么说,那防御性也就自然消失,心内便学会接纳,即我知道自己知道的状态,借假修真,借事修心。

其三:有意调整上进模式

我们每天所做之事,汇总一句话概括为“内心的冲击与外在的需求做统一”。

如若是固定性思维永远不可能做到,原因在于他做事出发的基石是“昨天的自己”,“昨天的认知”。

35岁以后的人两级分裂最严重,一类很成功,一类在家带孩子。

所以剥离昨天的自己很重要,自我怀疑最重要的毛病在于“始终用昨天的大脑思考今天”,昨天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可以找到内心安全感。

众所周知,世界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性”,两者统一的本质在于用新方式适应新环境,把沉浸昨天的思维拉到未来,所以“我当下状态”,决定“明天自己的样子”。

有意调整上进模式就是“剥离以前”,在心里这杆秤上,未来的自己比昨天重要。

改头换面但并非容易之事,那该怎么做呢?塑造未来的我,脑中思考一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去逐步调整他的进度条,牵引向上成长。

其四:小步迭代上述行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旦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方案,试着尝试让自身进入正循环,我见很多人上来就期许全部改变,这是认知谬误,那怎么做呢?

先从“看法背后思考”开始,如今天开会场景,与人交流中,对方说话时除关注语言交流外,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

待一星期之后,尝试调试自尊为静音模式,即别人说我个人什么都没关系。

我也不会因为一句话而刺激的在办公室大吵,也不会因为一句诋毁而“疏远同事”,我目标是借事修心,把事做成,心为平静,提升自身。

然后尝试设定三个月,半年为单位的迭代小目标,围绕目标有意调整“上进状态”。

把所有固化思维抛出脑后,过滤杂念,升级认知,然后小步迭代,事能否做成,个人心境高兴与否,不取决于别人,而取于内心。

这套思维模型有助于太在意别人看法而想要试图改变,无法从根源改变的朋友,你的纠结也许来源别人一句话,别人一句话也许改变你的行为,所以别人看法只是“自身判断事物的一则依据而已”。

总结一下:

太在意别人看法怎么办?

抛弃自我敏感的主观意识调整状态,与人拉齐共识度,历练自尊张力忘掉自尊站在高维度审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有意调整上进模式小步迭代自己。

希望你拥有更好的心态素质对待身边一切,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纵横向前,真正接纳自己的价值。

学术研究文献参考:
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中的自我
2.张丽华, 曹杏田. (2017). 脆弱型高自尊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自尊只有高低之分吗?自尊心的异质及启示
(0)

相关推荐

  • 我不是一出生就这样的

    安慰记心理小店 一个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 2019年第54篇推送 总第600期  实用的心理武器们   积极心理学专题第22期  作者 | 安慰记实习生李彬莎 编辑 | 安慰记准咨询师余泳蓝 ...

  • 一次成功的自我行为心理治疗

    我们看到的都不是真的,真相往往隐藏在事物的表面之后,只有找到本质,我们才能认清自己,善待他人. 我陷入了一个对环境不满的陷阱,这是怎么回事?我对别人打乱我的计划而没有给出合理的理由表示极度的反感,直接 ...

  • 《恰如其分的自尊》你过得不幸福,是因为丢失了这件重要的东西

    文/阿歆 你爱自己吗?你怎么看待自己?你是否喜欢我们眼中的自己?活了几十年,我的答案却不是YES YES.小时候自己成绩优良,乖巧温驯,邻居们总说:'这女孩子真的好乖,就是太害羞了,说话声音像蚊子一样 ...

  • 热依扎自曝自卑经历:优秀的人,如何停止内耗,走向自我接纳?

    Hi,我是看见心理的编辑黑羊. 前不久,在综艺<上班啦妈妈>中,奇葩说辩手陈铭科普了一个小细节,来判断人的不同自尊程度-- 高自尊者与人交谈时,会直盯对方的眼睛,遇到问题的时候,优先自我夯 ...

  • 如何走出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本文共有 58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困扰: 当做对了某件事情时,除了高兴之外,你感到的其实更多是一种惶恐: 这件事情我好像没做什么,完全是靠运气才成功的,这种 ...

  • 隐藏在焦虑背后的“低自尊”,才是大多数人难拾自信的根源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牛津大学认知行为疗法中心创始成员梅勒妮·芬内尔所写.低自尊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它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社交和工作,降低了生活幸福感,不得 ...

  • 自尊心强=高自尊?我们对自尊的误会到底有多深?

    昨天晚上,我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我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目睹过父母吵架和父亲出轨,见证了母亲痛苦的婚姻生活,这些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自卑.敏感的种子. 有着极强自尊心的我,事业 ...

  • 孩子“破罐子破摔”,家长该咋办?

    以下内容不代表本订阅号的观点和立场,仅希望带来更多观点.视角与资讯,读者请明鉴.若本文致您反感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面对"破罐子破摔"的孩子,身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 &q ...

  • 活在别人眼中的你没有自己,像个傀儡!

    你是不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从穿衣打扮到一言一行,再到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都以别人的看法为标准.你整天过得小心翼翼,特别害怕别人说你哪里不好.时时刻刻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以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你 ...

  • 自卑,又希望自己能强大起来?7个方法,帮你有效地提高自信心

    强大的人,往往是先从内心强起来的. 而内心强大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你能够克服内心的自卑,提高自己的信心,建立自尊自爱的思维模式. 自尊可以定义为对自己的客观尊重,以及客观的自我价值. 在我们当前这个 ...

  • 21岁女生,关注别人而忽视自己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1-07-05 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生活中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没有自我,处处都是别人,在家也没有自己独立的精神空间. 感觉心理和生活非常不健全,需要很多社交网络很多"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