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掌握:寒热并用经方——半夏泻心汤!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1

知识储备

[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宿,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4)

呕而肠鸣,心下痛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组成与服法]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
方证

这是一张治疗上消化道炎症的古方。遥想仲景当年,军阀混战,饥荒连年,百姓生活极端困苦。饮食不调,颠沛流离,惊恐不安,患有胃病的人必定很多。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痞痛、或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等。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张仲景经验,凡呕吐而肠鸣,心下痞者,都可用半夏泻心汤。因为本方能较快地消除心下痞的症状,所以名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伤寒论》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这些条文,就明确地提示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消化道疾病。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呕吐是本方证的主要特征,往往患者见饮食物无食欲,或有恶心感,甚至入口即吐,或者进食不久以后,上腹部发胀,或者消化液返流。这种饮食不下出现上反。所谓痞,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但按压后并不是硬满如石,也不是腹满如覆瓦,相反很软。现在许多上消化道炎症均可表现为“心下痞”。肠鸣,多伴有大便次数增加,或不成形等。

因此,本方证要抓住上呕、中痞、下利(下肠鸣)的使用要点。以心下痞硬,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有停水感,作为辨证耍点。若伴有肠鸣下利(腹泻)时,其下利量少,或排出泥状便,有时可有间歇性便秘,非大量水样便。

3
疾病谱

1.内科病

用于急性肠炎时,以心下痞硬、肠中雷鸣、下利,作为投药指征。

急性胃炎,多因暴饮暴食或服阿斯匹林等药物引起,常伴有轻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如下利轻者,投此方颇有效。笔者曾用半夏泻心汤的原方治愈7例急性胃肠炎,如呈大量水样便者,与五苓散合方应用。

半夏泻心汤亦是治轻症慢性胃炎最常用的处方,以寒热错杂,伴有心下宿、食欲不振,作为投药指征。轻度的胃痛,伴有呕吐、恶心,但无心下浴便、腹中肠鸣、下利者,也可使用本方。

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时,以寒热错杂型,伴有心下宿,作为投药指征。本方的作用有:(1)溃疡病连服,可调整胃肠功能,促进溃疡愈合。(2)溃疡病,反复吐血,长期服用可防止再发。(3)溃疡病愈后,连服10~20剂 可防止复发。

用于胃弛缓症和胃下垂,以心下痞、胃有停水感,作为投药指征,其中对前者疗效较好。

用于消化不良时,以患者素无消化系器质性病变,仅消化机能不好,有寒热夹杂证,投此方最宜。素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具有口臭、心下痞、恶心、呕吐者,亦宜投此方。

2.外科病

用于因术后粘连所致肠狭窄和肠梗阻时,以心下痞、腹中雷鸣、下利,作为投药指征,但此种下利以量少、或呈泥状便、或有间歇性便秘为特点。

3.妇产科病

用于妊娠恶阻,以有烧心感、恶心、呕吐,作为投药指征。笔者曾用此方治疗4侧中度妊娠恶阻患者,投药4~6剂而愈。

4
合方技巧

1.半夏泻心汤加米壳

慢性肠炎急性发作,腹中肠鸣、下利均重时,宜投此方2~3剂,续投半夏泻心汤合五苓散2~3剂,多有良效。

2.半夏泻心汤加大黄

此方对术后引起的肠粘连、肠狭窄所致的间歇性便秘,用之有效。此外,对口臭亦有较好疗效。

3.乳没泻心汤

即半夏泻心汤加元胡、乳香、没药。以臂脘疼痛剧烈,伴有寒热错杂证,作为投药指征。常用于慢性胃炎,以表浅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用之最佳。用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也有一定疗效。

5
类方鉴别

1.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人参汤(理中汤)等,均以心下痞满,作为投药指征。其中半夏泻心汤证的重点在胃气上逆,因水饮不盛,故只有呕吐而无下利,或下利少许,方中以半夏为君;生姜泻心汤证的重点在胃虚食滞,水饮内盛,而出现呕吐、干噫食臭、肠鸣下利,故方中以生姜为君;甘草泻心汤证的重点在脾胃虚,寒热错杂,升降失常,出现下利频作、水谷不化,故方中重用甘草、干姜,以达温中健脾止利之功;人参汤的重点在于太阴虚寒,寒湿内盛,因此出现时腹自痛,下利。

2.半夏泻心汤证与小柴胡汤证虽均有心下痞,但小柴胡汤证的心下病,是心下痞与胸胁苦满并存。

6
用方要点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一下。

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 

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

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连。

第四,方中人参,可用党参替代。

第五,本方与黄连温胆汤相比,后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如失眠、心烦、心悸、易惊、多梦,前者则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与香砂养胃丸也不同。彼方多用于面色黄、消化不良者,而本方多用于胃中有感染者,所以柯韵伯说“凡呕家夹热者,不利于香砂橘半,服此方而晏如”(《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夹热,是特征。

第六,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即使停药以后,可常常食用生姜红枣汤。

(0)

相关推荐

  • 王三虎论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证分析 治疗机制 半夏泻心汤见于<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 ...

  • 一定要掌握:寒热并用经方——半夏泻心汤!(不学后悔系列)

    仲景神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治癫痫.阳痿.甲亢等几十种病--最全解读来了!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 ...

  • 糜烂性胃炎:以半夏泻心汤化裁,寒热并用,...

    糜烂性胃炎:以半夏泻心汤化裁,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畅气机 陈某,女,37岁. 诉剑下痞满不适2年,伴嗳气.肠鸣.下利夹红白黏液,外院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纳差,小便尚 ...

  • 【《伤寒论》寒热并用的经方】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共八个方子.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已经讲过,栀子 ...

  • 一定要掌握:寒热并用的经方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 ...

  • 【寒热并用的经方】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共八个方子.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已经讲过,栀子 ...

  • 高人总结《伤寒论》中6个寒热并用的经方

    高人总结《伤寒论》中6个寒热并用的经方

  • 王三虎:寒热并用治疗子宫肌瘤

    医学博士王三虎教授,学养深厚,经验丰富,擅长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对常见良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也有独到见解,临床疗效可靠.笔者随王教授进修学习期间,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 ...

  • 桑叶加紫苏叶,黄绿搭配,寒热并用,左右逢...

    桑叶加紫苏叶,黄绿搭配,寒热并用,左右逢源. 桑叶归肺,肝,外可疏散风热,内可清肺平肝明目: 苏叶归肺,脾,外可发汗散寒,内可温脾和胃止咳化痰. 小儿外感风寒,最易化热,从而出现外寒(喷嚏流涕)内热( ...

  • 用干姜经验干姜特点:一是寒热并用;二是剂...

    用干姜经验 干姜特点:一是寒热并用:二是剂量较大. (1)温肺:治咳嗽,尤其对外感引动伏饮而咳,每多用干姜.常见配伍:干姜与黄芩.龙胆草.黄芩入肺经,可清肺热,龙胆草可清三焦之热,故常用于肺部痰患.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