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向左走,向右走——生涯中的选择

导读

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杨澜

(公众号后台回复“担当”获取完整班会课设计哦!)

1
班会背景

1. 当今社会处于急速转型期,由于受到东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各种价值观念相互冲突。

2. 高中阶段是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较多的时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体与社会的矛盾等。同时,高中生正处于要做许多决定的阶段,如文理选科、高考志愿填报等。所以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唤醒他们的主动选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
班会目标

1. 通过创设的三个不同情境,学生能归纳总结出处理不同问题的三个法则。

2. 学生会灵活主动地运用适当的法则处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两难困境,做出恰当的选择。

3. 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多元文化,面对各种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的情况,学生能清晰认识自我、明辨是非。

3
活动准备

1. 授课 PPT。

2. 课前调查生活中的两难选择。

3. 打印小卡片(用于“舍与得的交换”的活动)。

4
班会过程
1

“左”“右”为难——直面选择

导入: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让人左右为难的事情,要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还挺让人为难。

比如 :

1. 过马路时,大家都在闯红灯,走还是不走?

2. ……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两难”,它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2

数一数,评一评我有我选择——领悟法则

当我们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体与社会的矛盾时,面对人生大大小小的两难选择时,有没有一些法则和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合适的选择呢?如果我们遇到了以下三种情境,应如何应对?

情境一

如果法国卢浮宫失火了,只能救出其中的一幅画,你会救出哪一幅?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这是法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的题目。最后,在众多答案中,“抢救距离窗口最近的”获得了金奖。最贵的、最喜欢的、最有价值的……也许这些都是你认为的最好的选择,却不是最适合的。

这告诉我们:法则一,在最好的和适合的面前,选择适合自己的。

情境二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舞蹈演员。但因家境贫寒,他只好到一家缝纫店当学徒。他为无法实现理想而苦闷,觉得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困境,你认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猜想和讨论:……

教师呈现故事结局:这个年轻人在做出最后的决定前,给“芭蕾舞音乐之父”布德里写了一封求助信。布德里回信说:“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年轻人猛然醒悟,开始努力学习缝纫技术。后来,他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他就是皮尔卡丹。

教师总结归纳:面对重重生活压力和理想不断受挫的情况,继续追寻理想的前提,应该是珍惜生命,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这告诉我们:法则二,在理想与现实的困境中,选择生存。

情境三

1764 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将哈佛图书珍藏馆及其珍藏的书籍全部化为灰烬。图书馆有一项硬性规定: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携带书籍出馆,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但当天下午,一个叫做约翰的学生从图书馆偷偷带走了一本书,这本书现在成了哈佛先生捐赠的所有书籍的孤本。“我到底是把书交出来,还是隐瞒起来?”约翰不停地问自己。如果你是约翰,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呈现故事结局:……

教师总结归纳:当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后,是逃避还是直面?约翰明明知道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却依然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这告诉我们:法则三,在小我与大我的考量中,勇于承担责任。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对创设的三种情境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感悟和获得了相应的选择法则。

3

“舍”与“得”的交换——体验选择

教师引导:在我们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珍贵而让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比如,健康、容貌、事业、名誉、爱情、友情、亲情、知识、财富、快乐、权力等等。然而,这些东西是否都能为我们所拥有?如果必须舍弃一些才能获得另一些,你会作何选择?

游戏规则:每个人的小卡片上都有上述内容的一枚印花,你可以用其中的一枚或几枚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若相同内容集满三枚即表明真正获得。比如,愿意舍弃“事业”和“财富”来获得“快乐”。

【设计意图】在组员之间进行“舍”与“得”的交换并分享交换的感受,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唤醒他们主动选择的意识,让他们再次体验选择的法则。

4

数一数,评一评学会选择

掌握了一定的选择法则后,再回顾开头生活中的两难选择,你会如何抉择?

1. 过马路时,大家都在闯红灯,走还是不走?——小我和大我,选择承担社会责任。

2. ……

【设计意图】考量学生是否能自觉运用一些法则做出恰当的选择,并与班会课的导入部分首尾呼应。

公众号后台回复“担当”

获取完整班会课设计哦!

来源

本文选编自《中小学班主任》杂志2018年第5期《向左走,向右走——生涯中的选择》。

作者:张雁鸣。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无锡市惠山区教学能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