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私塾|第二届知•己之旅|成员文字
没有人是文字工作者,所以不用在意词语的精准、简洁,更不用涉及文风之类。
成员们的文字在此更多体现的是他们的视角和判断,他们在努力把感知体验讲清楚。
彬彬
漫步在沙陀寺,突然就被一道长长的玛尼墙所吸引,心中很是震撼。我慢慢走,慢慢看,看着那刻着精美佛像的玛尼石,心中尽是那佛教徒虔诚捧着玛尼石放在墙上的表情。
该是怎样的虔诚和依赖才堆成这么长的墙?
看着自己的衣服上面的Logo,突然想问,佛教信仰和品牌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呢?
佛像,信徒依赖,在佛教徒心中佛像是神圣的。
品牌,粉丝依赖,在消费者心中品牌是崇高的。
无论是选择佛像,还是选择品牌,人们心里都是在寻找一种心理寄托。
渔民出海,有的人会选择在船上供奉佛像,有的人会选择买自己信赖的品牌救生衣,这都是出于心安。
亲人生病,有的家人会选择求神拜佛,有的家人会选择去好的医院治疗,同样的这也都是出于心安。
从这个层面讲,佛像和品牌是满足人心理需求的两种方式。
稻子:两者都会有依赖心理。佛像、品牌、商品之间有趣的关系还可以继续延伸下去。
徐蕊
石头的预警功能
两次看到车坏路上时,当地人习惯用石头围起一个区域以示预警。
在路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的预警方式。比如说一条警戒线,指路牌或是当地面出现坑时会有人在那插上树枝。
它们矗立在路中间或是路边时总是能够让人一眼就注意到,因为它们足够大,所以足够醒目。无论是像指路牌那样本身自己就够醒目,还是像警戒线、那些树枝、或是那堆石头以数量够多堆积出来来体现出醒目。
它们的出现足以引起我们敏感的神经,人们在看到它们的一瞬间会本能的选择避开,对于它们来说也就发挥了作用。
我在想,当我看到那堆石头时,为什么我会觉得它能够起到预警的作用呢?
在我看到它的时候,潜意识里已经对它有了印象和判断。比如我走路时,在路上看到石头,我不会犹豫就会选择跨过它,尽量不要踩到它,避免硌脚。或是在爬山的时候,看到山上掉落石头,我也会赶紧避开。在这些时候石头仿佛就像是一个危险的象征,所以也就起到了预警的作用。
稻子:需要提醒的是,道路上的石块和司机的关联度通常要比乘客更紧密。
张霖
捡石头的状态
第一阶段:放下
开始捡石头是随意的,转移注意力。
第二阶段:穿越
捡石头是专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的。
第三个阶段:
这个时候捡石头是有目的性的,会多看几眼,会做比较,和以前相似的可能就不会再捡了。
不同阶段不同的状态,也看到自己的多面性。
稻子:一直在坚持每天捡石头,相同的动作不同的内心状态。描述可以再深入和丰满些。
Echo
心理补偿
小时候很喜欢荡秋千,但奶奶只会在她偶尔有空的时候带我去玩,公园就两个秋千往往要排很久的队,好不容易轮到我但玩不久奶奶就催回家了,几乎没有尽兴过。
长大后有次半夜拽着朋友等公园没人跑去荡秋千荡了个够。其实那天张霖在那荡秋千我也想去的,跟彬彬一路跑下去可是刚到湖边,收费人的漫天要价只好扫兴而归。
今天到尕海的时候看到秋千还是很兴奋的,马上跑去问卖门票的是否可以荡,等大家徒步走远后我又转回来荡了很久。
小时候没玩够的、没吃够的长大后总会想要补偿自己。
无论年龄多少,宿愿总在那里,总会跳出来。
稻子:过去的也是现在的。
小梁
战友
(关键词:选择,信任,安全感,磨合期)
千挑万选,最后选择了它陪我奋战这十三天。
刚开始左脚跟新鞋子有点打架,委屈了我的那几寸肌肤。既然选择了,就要风雨兼程,同舟共济。
选择它,是因为介绍中的指标显示,它能很好地应付各种路况与天气。
我相信了它,于是放开了双脚走各种路,确实一路上,它掩护了我走过了很多坎坷的路。也给双脚保持了适宜的温度。
唯独走过一段有冰块的路时,它带着我一起几乎滑倒在地,幸好成员扶了我一把。
它给我的安全感指数直线下降。我开始了解它了……
也许,我们还处于磨合期,都并不十分了解对方。实战,考验的是真功夫。了解,是打破固有印象的一个过程。
既然选择了,就要承担。
我们需要慢慢磨合,那是脚型和鞋型的适应过程,是我们互相了解的过程。
安全感建立于信任之上。
而信任不是单方的。
稻子:坚持几天持续去描述鞋子和自己,后一次比前一次要清晰不少。
姚一
车
一、两车同行
车开始穿过草原,前面还有一辆车
车里都是熟悉的人
前面车的存在,与我们的车产生了张力
让我们的车与草原之间的关系稳固
——对方的存在扩大了我们的世界
二、闯荡天涯
渐渐习惯了草原上的行驶,也开始享受前面没有车,空旷,闯天涯的状态。
重新开始思考前后车辆的关系,以及如果只有一辆车,呈现出的状态。
我们会一直需要另一辆的陪伴吗?
在前面的,是限制,还是牵引
身后的,是牵挂,还是牵绊
都有吧。
刚开始很需要陪伴,成长后,也能独自前行
我们总有一天会别离
稻子:特别的地方是在两辆车之间发现了某种可以延伸的关系,有趣。
乔捷
雪花/棋子
山中漫步,风雪忽降,只得回头,观雪,捧一片雪花顿生怜爱,掌心的温度瞬间融将其融化,心中不免难受,狂风不止,把剩余的雪吹的四处纷飞,吹来的是阵阵寒意,吹走的是雪花的命运。
我同情雪花来去不由己,一切都必须服从大自然的安排,但是让我更悲伤的是雪花安于自己的现状,它不对命运抗争,这安于如同棋子,每一步都是都早已谋划,它没有退路,也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
稻子:视角不错,不过文字里总明显的体现出自己的固有逻辑,可以尝试先搁置起来。
石小胖
拖鞋
鞋子的种类不一样,被赋予的功能也不一样。也不尽然。
这几天因为鞋子总湿,没办法,穿拖鞋到处跑。
酒店的拖鞋,底板很薄,踩在酒店的地毯上很软很舒服。大多数人会把它定义为室内的拖鞋,因此就不会穿出去上街或者徒步。
在没有别的选择下,穿着它上街,会发现它的缺陷完全可以通过数量来解决。
理论上,至少易脏、易湿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更换来完成。
如果略作多一些改进,把后跟变成全包式,或者加厚一点,它完全可以充当鞋子。
恐龙时代,未成年的食草龙容易被霸王龙捕食,但是因为食草龙的繁衍速度与能力强,数量多,因此它们以数量来维系存在。
稻子:关于数量和重复,想起(奇异博士)电影里,男主角通过无限循环的方式逼走对手的片段。
福二
节奏
听
雪在融化
温度的节奏
根系是草甸植物延伸的节奏
步伐是我的节奏
踩着呼吸
坚持自己的节奏。
足够!
稻子:在视角上,把雪融化的节奏、植物生长的节奏和自己的节奏关联了起来,可以描述的更深入和完整。
个人总结
张霖
反思/回顾
第一个阶段是放下,我觉得很有必要,从我自己而言。即便是来到这里,心里还有很多羁绊,很多家庭工作的琐事都在脑海里不停的翻滚。而徒步是把心里的劳顿转化到身体的劳累上,从而心里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自己一开始还是在延续以往的惯性,思考问题做事都是之前的思维和经验。没找到门路。
这时候稻子老师主动找到我,谈到让我放下,既然来到这里就好好的感知体验吧,不然还不如回去躲在某个角落里想,来这里干嘛呀。
谈话之后内心轻松了不少,整个人也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开始体验盲走,观察自己内心的变化。
然后抵达青海湖,第二天早上早早的起来看日出,日出倒没看出什么名堂,倒是青海湖的浪花让我产生了兴趣。在很享受和放松的状态下,回到住处写了一首抒情诗,估计是观察的时间短,写的有点词不达意。早餐之后开始徒步又跑到青海湖去观察浪花。边观察边写。回到公路上,词句蜂拥而至,耳边仿佛音乐在跳动,于是写下了第二首抒情诗。
在这种放松状态下徒步也不觉得枯燥乏味,身体也没有感到很累了。整个人也投入到这种状态中。
一、在写小作文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想一气呵成,没有提纲,结果很散
2.逻辑性不够,这跟自己读书的习惯有关,总是泛泛而读,没有精读,或做笔记。读书没读到骨子里,还喜欢拿来主义。
3.用实践证明观点的正确与否。有时候还是需要用身体力行(相似性的作为,类比)来论证才行吧。不轻易吃瓜,也不轻易卖瓜。
二、太多预设,徒增烦恼
1.想想自己来之前对这里的环境预设,徒步强度预设。很多人都卡在这一环没行动或是咋跑了吧。我虽然是不怕,但也做了很多预设。结果比想象中轻松的多了。
2.家庭工作孩子来这儿之前和来这儿之后的前两天都是各种放不下。都跑到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了,还操心,担心。结果呢,到现在。家里工作孩子都挺好的。
三、把这个感知体验的引子带到日常的生活中。
1.我们时间精力和资金都有限,不可能都在旅行中去感知体验。最终要回归到日常。但这次的感知体验的引子很重要。至少在大脑中有个脉络了。在日常中还是多一些耐心好奇心去感知身边的事物。这点是自己欠缺的。
2.想要改变别人很难,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愿意去改变。
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他人。
自己不想做或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强加于他人了吧。甩掉完美主义,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有得有失。
四、向他人学习
1.我们能从他人身上发现自己也能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抱着一种接纳的心才会进步。实在是不喜欢的躲开就是。
2.我们欣赏的人往往是我们内心想要成为的人,或者说他身上某个点是我们要挣脱的固有的想去突破的。
稻子:很认真的总结,反映出常见的一些问题。
乔捷
回顾/反思
分别稻子,在机场的路上一路无言。总觉得百炼成钢离别算不了什么,但是真到要分别的时候心里隐约还是有一片阴霾,六点的飞机提前两个小时到场,静坐回顾10多天的历程,我一直是带着问题来的,所以这是我分享不出精品的缘故,我无法让自己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人家说无欲则刚,而我事事都是求于功利所以往往事与愿违。
对于十多天的行走我是非常之喜欢的(散步),我一直冲在前面,可能是我会从这种行走中找到一种快感,而这种快感给我带来的成就和喜悦是在都市生活中得不到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行走过程中我又是完全放松的,脑子里的思绪基本停止(本来就是嘛走就是走想那么多干嘛),独自走在路上沿途的风景再美也只是过客,我不会为过客埋单我需要的只是前进。
前进在我看来是一种坚持,而这种坚持就是我行走唯一的信念,可能是性格有点争强好胜,我一向不肯后退,所以老是宁折不弯伤人伤己,我厌恶曾经不成熟又怯弱的自己,我总是在反思过去的错误,我害怕心中那个若隐若现的怯弱,但是遇到事情我的处理方式还是会有过去的影子,我不否定过去如何、如何,我只是在反思自己的一路走来的不足之处,之前和一个军中的朋友谈过这个问题,她是一个很慎思的人属于“心中有沟壑表面如浮萍”的人,做事情基本不动声色但是往往已经谋划在先了,在她看来我的成长和进步是因为这些反思,而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像蜀鄙二僧中的富和尚光想而不做,结果做的人出了成果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从延伸上说反思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是为了改正,改正是为了思变,思变为了进步,进步需要行动力,行动力需要勇气,所以其实我还是缺向前的勇气,我对于现在的生活满足而安逸,这是在我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想法。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多方面和稻子很像(以前), 当然这可能是我的一种心理暗示,但是人和人的相处往往第一件事是找共同点,这次的行走中我老是说我带着问题而来,但是短短的十几天行走过程就可以解决吗?答案肯定是不能,问题没有用速效药,既然出了问题就应该努力解决并承担后果,我想这是我这次行走过程中真正学到的东西吧。
稻子:放松、急事慢做。反映出另一些常见的问题。
福二
冷温柔
雪山上的云
云雾缭绕若即若离
山因云宏伟,云因山柔情
庙里的诵经声
此起彼伏不消停
庙里的和尚配柔和的经
沙漠里的驼铃
渐行渐远声音迷离
骆驼清晰的身影搅合了沙漠的无情
湖畔的冷风
拂面而过不袭一厘
俏脸抵风唤你声悄儿你敢应?
河道旁的挖土机
闷声一击如击心里
想你时你柔情似水
唤声你时我冷冰冰
稻子:关于冷冰的抒情描述和一时的情绪有关。
记得刚开始时,好几个人都有这个情况。建议先搁置惯常的方式,尝试新的可能,抒情不是我们活动的训练主旨。
粗略的讲:我们尝试把感性和理性,主观和客观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