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梅兰芳与孟小冬一次不为人知的会面

前些天,北京电视台有一档传记节目,说孟小冬与杜月笙的感情生活:杜在孟12岁时,曾听过她的一段演唱,惊其唱得好,没雌音,才华过人,料定将来此女必然是震惊梨园的大才;但孟当时是个孩子,二人相差23岁,两代人,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抗战胜利后,没想到由孟的童年要好的梨园姐妹、时为杜的四夫人的姚玉兰,将孟引入杜府,最后成为杜待之最好的五夫人,云云。

可是中间缺少孟小冬从15岁到35岁20年间的历程。这对孟小冬的一生很为重要。我这里据己所知给补上。

我今年80岁。赶上看过孟小冬的戏:时在1943年左右于北京西长安街的新新大戏院(后改称国民大戏院,又首都电影院,在1937年北京最大的第一舞台火灾后,常在此演义务戏,已拆除)。孟小冬与金少山的最后大轴《捉放曹》,压轴(即压在大轴前的倒第二,现媒体常把最后的大轴误言为压轴,错!)是孟的余门师弟李少春的《智激美猴王》,其他前面的戏记不清了。金少山与我家在西琉璃厂是一墙为邻,我叫他“金大爷”。金先生人高马大,那曹操扮出来真漂亮,又先出场,一句“八月中秋桂花香”音大声宏,压住了台;相对身材矮小的女老生孟小冬的陈宫跟着后面,接唱二句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音量不高,却以其韵味使戏园子一下静下来,立时获得满堂彩。这时我还不大懂戏,喜欢武戏,本来还沉醉在压轴李少春《智激美猴王》的绝妙跟头和武打中,但孟小冬的演唱还是吸引住我,静下心来聆听。

我就看过孟小冬唯一这么一场戏。可是当时对孟的许多传闻故事已知道不少,大多是从《立言画刊》、《三六九》等梨园小报上得知的。

没想到我从幼年迷戏,后来竟走上了戏曲工作之路。几十年的工作,我认识了不少梨园耆宿,很多京剧史料逐渐积累起来。关于孟小冬有下列一些认知:

1925年孟15岁来到北京。此前她在江南跑过江湖,已有相当名气。来北京是为求深造。首次露演是“梅党首领”冯耿光府上的堂会,孟的戏码是与马艳芬的《武家坡》,鼓师是刚满20岁坐在单皮鼓后不久、后有“鼓王”之誉的白登云,他正为马打鼓,顺手也理应接这个活;操琴者却大大有名、早年傍过谭鑫培的“孙老元”孙佐臣。孙的辈分高,操琴时徐兰沅、王少卿都在孙老身后侍立。孙老是领着孟闯北京来的,凭老面子,为孟打开一条路。孟的雄心是拜余叔岩为师。这哪能一步到位,需要磨练和机遇。

孟在北京除了堂会演出外,也搭班演唱。她在城南游艺园的女班、三庆园、天乐园、中和园等戏园子都唱过,口碑甚好。每演都是孙佐臣操琴保驾,孙要单立牌,身份在那儿,也增加了孟的号召力。她同时拜在了鲍吉祥等老辈须生名家门下,逐步深造。慢慢有了名气,也拥有了粉丝。她与梅兰芳合作过,只两出戏:《梅龙镇》(梅、余合作的名剧)和《坐宫》,大概还是堂会内部演出。

孟年轻漂亮,艺术又好,可称色艺双绝,很快就有了追求者,甚而引起了时在北京炙手可热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的垂涎,要强纳孟为妾。恶势力的魔掌伸向了孟小冬。怎样应对?冯耿光、齐如山等出于爱护人才,想办法对付这个权大势大的张宗昌。只有让孟小冬嫁人,嫁个张宗昌不便贸然动粗的名人,又不耽误孟的艺术前途。他们想到了梅兰芳。

梅此时已经有了两房妻子。一是原配王明华,他们是抓鬏夫妻,这位梅大奶奶在梨园威望很高,作为程砚秋的师娘,与梅兰芳一起主持了1923年程砚秋和果素瑛的婚礼。王生了两个孩子,可惜都夭折了,自己又得了妇科病,难以再生育。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是名噪梨园的琴师,曾与谭鑫培长期合作。长房有女无儿,梅兰芳又父母早亡,他一人要身挑两房,有后才是头等大事。没办法,他在27岁时娶了比他小10岁的福芝芳为外室,主要因为福有宜男之相,能生育。此事瞒着多病的王明华,等王万一有个好歹,再接福回梅家。福真不辱命,一共给梅家大生小产共7个,梅葆玖是1934年出生的老小,大排行小九。梅兰芳又有了几个儿子,放了心。

让孟小冬嫁给梅兰芳,还得是明媒正娶的正室,是朋友们想到梅兰芳身挑两房,按当时规矩,他可以娶两个正室,分别是伯父梅雨田和生父梅竹芬的儿媳妇,王明华及后继者福芝芳算二房的儿媳,若娶孟小冬,则算长房儿媳,生子是梅雨田的长孙,宗嗣不绝。商之于梅,他也觉得这个法子好,何况他也赞赏孟的才华,乐于帮她一把,回家就商于还健在的梅家老奶奶,也同意这么办。孟当然同意。一切按程序规矩从快办。1928年正月,梅孟结婚大礼在东四10条冯耿光的宅邸举行。当然此事还得瞒着病中的王明华。同福芝芳一样,梅孟结婚也是在外面暂设小公馆。时梅34岁,孟18岁。

梅孟婚后没多久,梅家老奶奶故世。作为孙媳妇又一身重病的王明华,面对繁重复杂丧事,实在力不从心。梅党朋友又出主意:让福芝芳、孟小冬披麻戴孝,以孙媳妇身份闯灵堂行大礼,协助办理丧事,先过王明华这一关,以后什么都好办了。福芝芳此时24岁又有儿子,底气足,愿意;而孟小冬年轻,刚结婚,又清高,拉不下脸,结果没去。福芝芳闯灵堂,哭灵,行大礼,而后拜见“姐姐”,顺手帮着办起大小事情来,梅大奶奶王明华也挑不出礼来,只好默认现实,自己歇歇吧。又不久王明华病逝,福芝芳以新梅大奶奶身份掌控了一切。而孟小冬还在外面闲居着。

孟倒不计较这些,她对当梅大奶奶也没什么兴趣,她最关心的是唱戏、深造。可按那时的规矩,即使是女伶,结婚后也要离开舞台回家相夫教子。二三十年代享盛名的四大坤伶雪艳琴、琴雪芳、碧云霞、新艳秋都是这么结局;之后的侯玉兰、吴素秋也是这样。再复出重登舞台,那是另个时代的事。孟小冬打心眼里不愿走这条路,但这是规矩。拜余叔岩也没希望了:梅、余两家三代交情,梅兰芳、余叔岩是同辈弟兄,余是梅的三哥。那孟就是余的弟妹,怎能收徒教戏呢?这使孟相当苦恼。梅又忙,筹备赴美演出,孟的小公馆也顾不上,更使孟苦闷无处排遣,影响夫妻感情。梅是厚道人,有时抽出点时间,陪陪孟,逛逛街,他们又是知名的公众人物,不能不谨慎从事,反会闹出点不愉快。

梅家已迁居东单无量大人胡同5号的大宅子,有7个四合院,还有一个很大的东跨院。梅兰芳在大跨院中给孟小冬盖了一座洋房,收拾出一个大花园。但孟小冬一直没去住,也没有机会更不想去住。1956年我到过这个东跨院,给我们《戏剧报》主编张颖送急审的稿件。她和章文晋夫妻就住在这座洋房的一楼,乔冠华和龚澎夫妻住楼上。我已发现这里旧门牌5号的痕迹,就问是不是梅兰芳的旧居?答:是。我说那你们住的是当年梅兰芳给孟小冬盖的洋房。张颖笑了,说:那边还有七个四合院,你去看看,回来我把稿子也就看完了。那七个院子,这么多年仍非常华丽轩伟,梅兰芳在这里接待过很多国外友人,也经历了两个妻子的矛盾及最后的梅孟分手。梅葆玖1934年生上海,比我大两个月,据说他一直没弄清无量大人胡同梅家故宅在哪里。可惜这座大宅子在扩建金宝街时给拆了。

福芝芳对孟小冬防范甚严,唯恐孟觊觎她刚接手的梅大奶奶宝座。福芝芳是旗人,学过戏,很知理懂礼,能宽厚待人,很快就把梅家的家风继承下来,是称职的梅大奶奶。唯独对孟小冬另说。这也许是女人的天性,一山难容二虎。那是梅雨田夫人逝世,孟这回听劝,去梅家给婆婆灵位行礼致哀。可是正在怀孕的福芝芳领着两个儿子堵住大门,不让孟小冬进来,作出拼命的架势。孟小冬一怒而去,奔了天津,演了一期营业戏,红得很,心里很痛快。

可是她触犯了规矩,在那个时代,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引发了梅孟夫妻的婚姻危机。怎么办?朋友们纷纷给梅分析出主意。这些前几年促成梅孟结合的人,这时改变了态度:“福芝芳是能伺候人的人,孟小冬是要人伺候的人,究竟留谁对你梅兰芳更合适,你自己考虑。”“两个头牌角儿,能合作演出一台好戏,却不一定能组成一个美满的家庭。都是头牌,周围被人捧着宠着围着伺候着,那在家里究竟谁听谁的?”

梅兰芳认真仔细思考后决定同意与孟小冬离婚,毁家南迁上海——离京南迁恐怕是福芝芳的主意并坚持的,她要彻底拆开梅兰芳和孟小冬,永远不能相见,她才放心。而对梅有重大影响的齐如山认为离婚可以,不赞成梅南迁上海,说梅兰芳的艺术根基在北京而不是上海,不仅三代基业,就是梅兰芳这20年的发展成就也是在北京由齐如山等人帮助成功的,梅邀齐如山一起赴沪,齐没有答应,只是把已写好还没排的剧本《生死恨》等给了梅,梅兰芳之前创排的几十出新戏,以及赴美之行,几乎都是齐如山帮助编导和策划的,且齐分文不取。没有了齐如山,对梅兰芳也是巨大的损失。梅兰芳还把无量大人胡同的宅子以35000银元售出,又加上武汉演出的包银共4万元(相当1300两黄金)全部给了孟,作为离婚的补偿,显示出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不计较艺术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把孟小冬的后路安排好。1933年梅舍弃梅家在北京的一切,携妻儿举家南迁上海,一切重新打鼓另开张。从此梅孟离异分手成陌路。这对梅兰芳的心理打击也是巨大的。

孟小冬也是有志气肯吃苦的女人。她立志唱戏要唱成头牌名角,嫁人要嫁给世上名人。后一条她做到了,梅兰芳是哪个男人可比的!可是他既然成了(其实是落后的习俗)妨碍了她唱戏成大角,就毅然离开她,一切从头再来。孟小冬一个20岁出头的单身女人,没人帮没人助,一切都要自己来,只有咬住牙,一步一步往前走。她不怨恨梅兰芳,梅兰芳对她很好,就是她太想唱戏成大角了,只能甩掉一切走自己的路。与梅兰芳没有关系了,立誓非拜余叔岩为师不可。她听说余叔岩择徒极严,要等待时机,先唱着。1936年梅兰芳离开北平三年后,北上京华,露演于最大的第一舞台,那轰动没法形容。这时孟小冬不在北平出外演出了。这可能是福芝芳事先了解精心算计安排好的:绝对不能让梅孟再碰面。

1938年,孟小冬终于得拜余叔岩为师,成为范秀轩内唯一的女弟子。余对孟的教诲极严格认真。余叔岩教戏都在夜里,这也是王瑶卿等名家的习惯。可能这与他们有鸦片嗜好、再加上长期夜戏和宵夜而夜里欢有关。我与金少山为邻时,总是夜里两三点钟听到他厨房里剁刀的声音,这也是我们起来接手的信号。余叔岩夜里给孟小冬说戏,总有余的次女在旁相陪,这是余先生自爱避嫌。这位余二小姐后来成为我的同学吴大徵的舅妈。大徵告我:他舅妈说,孟小冬学戏很慢,字斟句酌,他舅妈都会了,可孟还在捉摸。余叔岩有徒弟首演他教的戏、他必须亲自把场的习惯。李少春首演余亲授的《战太平》,余先生就亲自把场监督。孟小冬首演余先生把场在什么时间什么戏,我不清楚。反正她自得余先生亲炙后,艺术飞进,当时与马连良、谭富英并列,人称京剧老生新三大贤,号召力极强,实现了孟小冬梦想和夙愿。

1943年余叔岩病逝。在琉璃厂西的椿树下头条1号余宅中入殓、接三后,移灵到虎坊桥之南的庙宇中开吊。移灵队伍经过西琉璃厂,街道两旁的古玩、南纸、古书等平日与余先生有来往的店家,纷纷摆茶桌路祭。“孝子”李少春(余叔岩无子,只好由徒弟代之,应“师徒如父子”说)灵前打幡,凡路祭者,李少春一一磕头致谢,可以说李少春是一步一个头磕出琉璃厂的;孟小冬只能与余家女眷身着孝服一同坐马车跟着灵柩后面走。这是我亲眼目睹。

此时前后孟小冬以唱营业戏为主,虽有仆人在生活上照顾,演出下后台有手下师傅张罗,大主意还要自己拿。一个30出头的单身女人,样样操心卖力,身体每下愈况,也不得已沾染上鸦片嗜好。这是孟在抗战八年中的生活写照。同一时期,梅兰芳先避居香港,后被迫返沪,蓄须明志,拒不出演。曾关心过孟小冬的杜月笙此时已内迁重庆,坚持抗战。他们都不可能与孟有任何联系。八一五胜利后梅兰芳复出登台;杜月笙返回上海,风光依旧。只孟小冬处境不佳。她的少年闺蜜、杜的四夫人姚玉兰闻讯,把孟接到上海杜府客居养病。杜月笙对他曾关注过的孟小冬非常关怀礼貌,让她安心调养身体。

1947年夏,杜月笙六十大寿,在上海大办堂会祝寿。全国各地的京剧名角,除程砚秋外都赶来参加一连10天的祝寿演出,可称京剧史上难得的一次最高水平的京剧演出盛会。孟小冬以半个本家身份,出演了余派名剧《搜孤救孤》,裘盛戎配演屠岸贾,赵培鑫配演公孙杵臼,成为整个演出中最轰动、水平最高的戏。在各界强烈要求下,原班人马又加演了一场。可以说这是孟小冬演艺生活的艺术顶峰,也是给她追求几十年京剧余派老生艺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梅兰芳没有到场观看,而是在家中凝心静听收音机的剧场实况转播。听完后一语不发。他心中想的是什么?也不必揣测分析了。

之后,孟小冬随杜家去了香港。重病的杜月笙给了孟“杜五夫人”名分,非常厚待。杜月笙病逝后,孟小冬孀居在香港。1952年马连良、张君秋从香港回来后,带回来孟小冬的零星信息:闭门不出,有时教教票友。

这就要说到标题的故事了。

1956年春,以梅兰芳为团长、欧阳予倩为副团长、马少波为秘书长,囊括了北京诸多京剧名家的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经香港出访日本。这是一次盛大的文化友好交流,很成功。归来时在香港小歇。梅先生显得略有心神不定,悄悄对马少波说:“我想去看看小冬,成吗?”马少波很理解梅兰芳的心绪。但当时香港的情况很复杂,必须请示最高领导。倒是批准了:必须严守秘密,加强保卫,保证梅先生的绝对安全。按约定,某日午后二时,由马少波陪同梅兰芳驱车准时到达孟小冬的香港寓所。有人把他们接进。马被安排在外客厅等候,梅直接进入内客厅见孟。62岁的梅兰芳与46岁的前妻孟小冬谈了一个多小时,梅才告辞出来。梅孟之间谈了什么,梅没有对马讲,马也不能问,只是觉得梅先生脸上似乎比来时开朗了些。

马少波是在1986年鼓励我写作程砚秋传、并提供了一些历史资料时,对我说的这件事。他还说:“这件事在我肚子里藏了30年,没对任何人讲过。梅先生过世后,福芝芳还健在,我更不能泄露,否则梅太太会骂我:拉着梅兰芳去看孟小冬,你到底安的什么心?她们俩是解不开结的对头。现在梅太太也西行了,你要写程,才告诉你。历史是复杂的,你要多考虑分析研究。”

这件事又在我肚子里藏留20多年,今日马少波也已魂归道山,我可以合盘托出了。我对此事的认识就是此文的标题——“大丈夫焉能无情!”梅孟的结合与破裂,是复杂的历史及其封建性规矩造成的,他们之间可能有互不理解的怨,更多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梅兰芳1961年逝世后,大陆方面曾争取孟小冬返回,我也曾参加过此项工作。可是最后孟小冬对梅兰芳的突然逝世心中不无疑虑,大陆的“阶级斗争”的形势日益峻,孟小冬最后还是出走台湾终其晚年,这也能从中品味出一二。

孟小冬一生对婚姻和从艺提出过极高的标准。可以说她基本上都达到了。但是她幸福吗?她的艺术成就仅能止步于此吗?难道这是她的命吗?或者说她的并不完美的一生,之所以如此,还是辛亥民主革命的不彻底,之后以至到今天,笼罩中国几千年的顽强的封建制度和思想,对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限制和摧残。又何止于孟小冬,严格说连梅兰芳以及其他伟大的文艺家、科学家能完全除外吗?不正常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是能扼杀众多极出色的人才的。

(0)

相关推荐

  • 孟小冬:关于我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

    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去世 图为孟小冬摄于家中佛堂 原载:<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24期 作者:刘心印 很遗憾,今天的人们,大多是通过情史知道孟小冬的. 梅兰芳.杜月笙,孟小冬的 ...

  • 1933年,梅兰芳与孟小冬发生婚变,黑帮...

    1933年,梅兰芳与孟小冬发生婚变,黑帮大佬杜月笙替孟小冬向梅兰芳索要分手费40000(相当于现在800万) 杜月笙向梅兰芳说道"好合不如好散,公了不如私了.真早闹起来,大家面子都不好看,梅 ...

  • 苏少卿:梅兰芳、孟小冬合演探母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杜月笙先生今秋适逢六十岁大庆,改堂会戏为义务戏,所得票款,将全数捐赈各省水炙,化娱乐为慈善,推小己救大群,此举人天同喜,甚盛事也.近世豪门富 ...

  • 袁韵宜:梅兰芳首演《穆桂英挂帅》不为人知的细节

    梅兰芳.郭沫若合影.梅兰芳最后一次演出离去世仅68天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艺术大师建国后排演的唯一一出新戏,梅先生以其非凡的表演艺术,塑造了一个刚毅果敢.气吞山河的巾帼英雄形象,同时 ...

  • 【文摘】梅兰芳和孟小冬的不了情(下)

    事发后,为孟小冬抱不平者有之,为梅兰芳"开脱"者亦有之,双方似各有其理由,但同情较多地在孟小冬一边.不少人以为,梅孟"结合"显然是双方欠思考的结果,但就梅.孟双 ...

  • 【文摘】梅兰芳和孟小冬的不了情(上)

    研究梅兰芳的生平历史,除了"梅党"的重要成员齐如山.冯耿光和亦师亦友的王瑶卿.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外,还有一人不得不提到,那就是孟小冬.在当年的菊坛,和梅兰芳一样,孟小冬也是大名鼎鼎 ...

  • 梅兰芳舍孟小冬选福芝芳:有智慧的女人,懂得以柔克刚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梅兰芳与孟小冬的情感纠葛家喻户晓,二者最终的分道扬镳,与其说是孟小冬为了名分选择与梅兰芳离婚,不如说是梅兰芳在福芝芳与孟小冬之间选择了前者. (孟小 ...

  • 爱情悲喜剧 | 梅兰芳与孟小冬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梅兰芳与孟小冬,是我国民国时期戏曲界的两大名角.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简直是天作之合.有缘的人,自有命运的安排.梅兰芳与孟小冬两人因戏曲而相识,因戏曲而心生情愫,最终走到了 ...

  • 京剧名家、梅派传人杜近芳,到底是不是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女儿?

    杜近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旦角,拥有十分高的成就.师从梅兰芳.王瑶卿.然而关于她的生世,一直是一个迷. 坊间许多关于她身世的猜测,说她是梅兰芳的女儿.一是因为她的长相,瓜子脸.高鼻梁.肿眼泡.尖下巴,扮起 ...

  • 爱到尽头丨《梅兰芳与孟小冬》

    桃花源间 桃花源  作者简介: 胡晓明,常用笔名:心泉与水瓶座,自由撰稿人,出生于江苏南京,39 岁,在国企从事工会工作. 业余创作小说.评论.散文.诗歌,报刊时有发表,一直在追梦的路上.近期作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