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81|阳明经热—白虎人参汤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证分腑热和经热,腑热是便秘,经热是大渴,腑热用承气汤,经热用白虎汤。

有时候在外面吃饭,放味精,回来后大渴,一下子变白虎汤证,这就是味精不能吃的原因。

伤寒应该用表法汗法,结果吐下后,胃的津液一定伤到。正常情况下,人的热停在津液里,也停在血里,津液伤到后,一部分热离开津液和血浮上来,故“表里俱热”。

阳明证但热不寒,“恶风”是因为里面很热,风吹到很难过,并不代表有表证。  加人参是因为津液伤到。

石膏1两,知母5钱,甘草2钱(里面已经很热了,不需要用炙甘草),粳米2钱,煮成很稀的稀饭,也可用糯米。这就是白虎汤,一定重用石膏,一剂即中。

白虎加人参汤

糖尿病人的上消(渴饮百杯不止渴)、中消(饥食百碗不解饥)及低血糖(一饿要吃东西,不吃就流冷汗发抖)都是白虎汤证,而不需要去看血糖值高低。

一八四、“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就算病人有一点“背微恶寒”,只要“口燥渴”,就是吃了味精后的那种渴,代表津液伤到了,会心烦,都是白虎加人参汤。

临床上,病人燥渴,烦躁,就算有高烧,舌苔黄且干裂,口渴欲饮,没有一点寒证,一样用白虎汤,加人参的原因是确定病人津液没有了。

白虎汤一下去,烧一样退,故白虎汤是退烧良方。病在阳明是大热(高烧),病在太阳是小热,承气汤也可退烧。

一八五、“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脉浮、发热、无汗”,看似麻黄汤证,但无恶寒,非麻黄汤证。这一条辨是说:有表证时不给白虎汤。

无汗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代表:表未解。应先解表再攻里。

临床上,有时碰到病人恶风、有汗,是桂枝汤证,又燥渴,且脉浮,这时也可以把桂枝汤和白虎汤合开,一剂表里双解。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8、169、170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8.169.170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阳明证之经热和腑热

    师父阿姐家两岁小朋友发烧,细询得知:壮热.无汗.口干.脚凉,扁桃体红肿.两天没有大便,手心有汗,身上无汗. 先期曾服用西药发汗,打过点滴,依然不退烧.辨其病症由太阳进入阳明,手足汗出而身无汗,为肠胃和 ...

  • 经方:白虎汤(阳明经热)

    白虎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斤,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伤寒金匮]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 ...

  • 伤寒论——阳明病治则方药总论1.阳明经热...

    伤寒论--阳明病治则方药总论 1.阳明经热证治法:阳明经热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故用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 知母 人参 粳米 炙甘草 ...

  • 中医蔡长福讲解伤寒论---独辨阳明经表证葛根汤

    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  最近蔡长福老师想把自己的一生的思想,做一些概括性的整理,奉献给各位.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结合实际医案,讲解了蔡老师对于六经辨证的个人理解.后 ...

  • 下廉穴功效:疏泄阳明经热。主治:飧泄,劳瘵,小腹满,小便黄

    下廉穴功效:疏泄阳明经热.主治:飧泄,劳瘵,小腹满,小便黄 2021-06-04 01:16·牡丹养生堂 下廉穴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 疏泄阳明经热. [主治] 飧泄,劳瘵,小腹满,小 ...

  • 中医蔡长福讲解伤寒论——独辨阳明经表证葛根汤

    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编辑/于立国 最近蔡长福老师想把自己的一生的思想,做一些概括性的整理,奉献给各位.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结合实际医案,讲解了蔡老师对于六经辨证的个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阳明经症辨治(8)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 胃下方的甜肉,中医叫做「膵肉」,就是西医的胰脏,中医的观念认为胰脏是「脾之大络」, 「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在「 ...

  • 《伤寒论》之阳明经症辨治(上)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 胃下方的甜肉,中医叫做「膵肉」,就是西医的胰脏,中医的观念认为胰脏是「脾之大络」, 「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在「 ...

  • 阳明经热盛证 黄连类方

    2018.01.04 阳明经热盛的情况,除了阳明燥热之外,还有阳明湿热,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阳明湿热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现在的人们多食肥甘厚腻,而甘甜厚腻的食物本身就是助湿热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多喜静 ...

  • 阳明经热盛证 石膏类方(二)

    2018.01.03 阳明热盛时,渴感严重,身体大量出汗,体液的损失比较大,这与前面讲到的发热极期的白虎汤证是不同的,这时身体大汗出后的口燥渴,中医讲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必伤气,气虚则不能生津,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