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做取悦自己的事
(配图摄影 by 辉友Jay)
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不知道大家都过得怎么样?
这期间我也没闲着,利用难得的超长假期持续思考,不断写下自己思考的火花。
今天的「辉哥顿悟」有的与人生意义相关,也有不少有关儿童教育——这是我在假期长时间带娃的过程中思考的结果。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起床之后突然明白一两件事,其一:原来我「是否做一件事」的标准是问自己「这件事是否愿意做10年?是否愿意做终生?」如果连10年都不愿意做,则根本不会开始。如果愿意做10年,那么具体做什么、怎样做,反而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对我而言,「不做就错过一个机会」根本不是开始的理由。反倒会因为看不到10年以上坚持的理由,会刻意忽略很多所谓的机会。
春节期间,难得有大段余闲,宜反思、宜展望,宜做长线(10年以上)和超长线规划。
和父母相处时,最佳心态不是思考自己应该「站着」还是「跪着」,而是直接躺平... 这样大家的幸福感可以达到极大值。
今天晚饭后和爸妈聊起我上大学的时光,我96年上大学,我妈99年内退,当时她40岁出头,我现在也是同样年龄。一晃20年,仿佛只是命运的风把生命之书翻过了一页,轻轻的,岁月就过去了。
我在朋友圈中基本不谈工作,但很多职场上、会议上碰到的朋友,却因为这些「非工作」内容,和我成为生活中的朋友。
我们很容易对一件说不上是好的事情成瘾,但很难养成一个好习惯。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加速熵增的轨道上。
我一再发现,我们很容易陷入每日生活的洪流,缺少改变今日习惯的动力,只是一天一天,重复昨日罢了。
在我能独处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职业作家,探索人性,辛苦码字,总担心灵感枯竭,这才是真正的灯枯油尽。
如果你能接受看不懂,记不住,就能像我一样学会速读,比如用20分钟看一本200页的小说。
我竭尽全力去记录,但80%的内心念头如风中的火花一闪而过,就像从来不曾发生过。
我们都知道,一些小改变会起到大作用,比如运动20分钟,比如早睡一小时... 但就是做不到,你说这是为什么?所以我觉得人生最难的就是改变今日之习惯。
梁启超每天能写5000字,信奉「趣味主义」,每天只做有趣味的事。
小朋友长大以后如果变得没有趣味,缺少好奇心,失去活力,患得患失,那么第一责任在家长(也就是我们),第二责任在学校。
通过这几天对我自己的观察,我敢断言我们这些所谓家长平日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禁止孩子冒险,尽一切努力阻止孩子成为他自己。
回顾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同龄人,统计意义上教育的失败率非常高,绝大部分人无法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这一概率将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这是真正值得警醒的问题。
启迪家长和教育孩子同样重要,长期来看,家长的意识和能力是制约儿童教育的最大因素。现在的儿童教育过多的关注孩子本身,却忽视了家长自身的局限。
好的教育,首先源于家长。教育的突破,首先源于家长的自我突破。
好的儿童教育应该从改变成年人开始。
无论是科技领域的竞争还是文化领域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是教育的竞争。所以教育是根因,也是永恒的问题。
人若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做出一点点自己贡献、就必须掌控自己的时间,尤其是深度思考时间。每天若能找到2小时深度思考时间,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酷爱深夜或者早晨很早工作,因为这段时间无人打扰,可以进入深度思考状态(俗称心流),同时也可以养成每日的习惯。
变得(相对)富有并不难,只要回归常识,有耐心即可。但是保持有趣很难,因为你需要做自己。
当我们这一代老去,肯定会有不少人后悔:这一生花了太多时间谋生、挣钱、追逐生命中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却忽略了花时间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
无论看无垠的宇宙还是历史的长河,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一粒。追求有限,我们得到的就是有限;追求无限,我们也会得到无限。
所谓乐趣就是你未来能记起的时光,所谓意义就是未来你很感谢的时光。
在新年的喧闹中看了书籍《生命的燃点》,我暗自下定决心,生命迟早归于尘土,我希望自己在人类的思想史上留下痕迹,哪怕只是很微小的痕迹。这繁华纷扰的人世,就是我修行悟道的场所。
最近关于成长的三个重要感悟:责任驱动,灰度能力,直面冲突。
对我个人而言,最好的人生状态既需要意义感,又需要乐趣。最差的人生状态既没有意义感,又缺乏乐趣。
「人自身是他选择成为的人,他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做取悦自己的事。」——詹巴迪斯卡·维柯。
我人生的迭代步骤:
第一、改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家人、所在公司和更多人受益;
第二、用获得的收益(金钱 平台 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认知,让自己、家人、所在公司和更多人受益;
第三、回到第一步,不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