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看懂《红楼梦》,弄懂贾府的经济状况至关重要

《红楼梦》读到第39回,回目是“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但这一回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读《红楼》,一定要读出这些细节背后的东西。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这个细节是这样的袭人问平儿的一句话:

袭人又叫住问道:“这几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方近无人,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

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

袭人为什么会这样问,因为袭人的月钱也是跟着老太太、太太一起发放的。她既然没有得着月钱,自然是老太太、太太的月钱也没有放。可为什么没有发放呢?

(王熙凤)

原来是凤姐把月钱从官中支出来之后,放出去吃利息了。现在钱不凑手,所以要晚几天。

读到这里,一般的读者会受过往阶级文学批评的影响,认为凤姐贪得无厌,钻营贪酷,并马上联想到判词里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认为凤姐实在是个“反面”人物。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既然牵涉银钱往来,我们就趁此机会,把贾府的经济状况好好理一理,因为,要真正看懂《红楼梦》,弄懂贾府的经济状况至关重要!

一、贾府的经济来源

既谈到经济,就谈到收支,有收才能有支,所以我们需要先把贾府的经济来源理一理:

贾府的经济来源,主要来源于宁荣二公的爵封。

说白了,宁国府、荣国府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富贵,主要是宁荣二公在奠定基业时,因攻城略地之功而获得的“世爵”。有了世爵,就有了如下几类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1、因爵位获封的官庄收入。

这笔收入是宁荣二府最主要的收入,到贾赦、贾珍这一辈袭爵之后,其详细的收入明细可以看后面五十三回的“乌进孝进租”,因为那一段把各种收入罗列得非常清楚,最后,那些农猎收入,都会折成银子送到府中。这项收入大概是宁国府有“八九个庄子”,荣国府有“八处庄地”,比宁国府“多出几倍。”折合成银子大概是宁府五千两、荣府七、八千两。

(乌进孝进租)

这个其实算地租收入,因为天候天灾的原因会有所变动。这是宁荣二府最重要的收入,依资料记载,这类收入,大概占宁、荣二府所有收入的70%左右。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这些官庄的产权并不归宁、荣二府所有,他们只是按年获得地租收入。

2、依爵位而获得的岁俸。

既然有爵位,就会有岁俸每年按期拔付,这是俸禄银。依资料记载,清代一等公的岁俸银是银七百两、米三百五十石。依照资料,这项收入大约占宁、荣二府收入的3-4%左右,比例不对,别急,这是一等公的俸银标准,荣国府到贾赦、宁国府到贾珍,早已不是一等公了,所以此时的这项俸银收入,要少得多。

3、房租地税。

有了爵位,除了物产地租外,还会附带有相应的房租地税。除南京老宅外,因爵位封赏的房产也会有房租收入,这些产权不归宁、荣二府所有的房产,也会给宁、荣二府带来收入。这项收入,大约占总收入的25%左右。

4、赏银。

这项收入,主要来源于朝廷于年节时例赏给有封荫的官吏供祭祖用的银两(五十三回也有提及)。这项收入,大约占宁、荣二府收入的1%左右。

二、贾府递减的收入

读《红楼梦》,脑海里一定要有这样的概念:贾府的收入是逐年递减的。

既是爵位收入,为什么会递减呢?

原因很简单,贾府并不是王府,他们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而是“降等世袭”的。

依照清制,“八旗世爵”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等。

依照“降等世袭”的规制,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荣国府这边,到孙子贾赦这一辈,已经成了“一等将军”;宁国府一边,到重孙贾珍一辈,已经成了“三品爵威烈将军”(名称跟上面不符,当然不符,因为曹雪芹要隐去时代特征)。

(贾府各代主要人物)

爵位降了,原来收入划归名下的田庄、房产会依照规定收回,俸禄银两也会大大递减。而且这个递减非常厉害:

先说田庄房产。田庄一项,乌进孝说宁国府名下只有八九个庄子,而荣国府那边,要“比爷这边多着几倍”,因为宁国府的贾珍比着荣国府的贾赦,晚了一代呢(虽然贾珍是代贾敬袭爵,但是辈份仍是晚一代的),几何级数,缩减的幅度很明显啊!房产一项,其实原理相同,那些原本在名下收房租的房产,随着爵位的降级,也会大部分收归内务府。

(宁府袭爵的贾珍)

值得一提的是,宁、荣两府所住的府邸,其实产权也不在宁、荣二府名下,他们属于内务府“赏住”。往高一级的是“王府”,房产是王府的私产;往低一级,是大臣一级的“宅、第”(不能称“府”),也是官员们“自置”的私产。

再说俸银。从一等公的岁俸银七百两,米三百五十石往下递减,到云骑尉一级,岁俸银只有银八十两,米四十石。显然,这也是几何级数的递减。

当然,贾政的俸禄是额外计算的,他的官职不在世袭之内,是皇上额外的恩赏。于是,有读者认为是贾政一个人的俸禄养了贾府上下,这是不现实的,他的俸禄实在不足于支应贾府的开支。

(拿做官俸禄的贾政)

赏银又会有多少呢,简直可以不提。

三、贾府递增的支出

贾府的支出,从第29回吃螃蟹的一点细节也可以读出来: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周家的道:“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平儿道:“哪里够,不过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

这个细节不显眼,但足见贾府上下人口繁多。下面还要借刘姥姥强调一下,“这一顿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

贾府的现状是进少出多,后面到了五十五回,凤姐就向平儿诉苦说:

“……二则家里出去得多,进来得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贾府的财务状况,甚至连最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也注意到了,到第六十二回,她跟宝玉说:

(林黛玉)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不过,宝玉不在意,他认为“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他是个最不操心家计的公子哥。

所以,贾府的收支是严重不平衡的,更何况,还有修大观园、元春省亲等大笔的额外开支。因此,当下贾府最重要的是“开源节流”,所以有了探春的“兴利除弊”,有了凤姐熬尽心血的经营。

四、结论

弄明白了贾府经济现状,我们就不会再责怪凤姐不停地想方设法筹划银钱了。贾府真正败落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奢靡,最重要的原因,是到了宝玉这一代,贾府的收入已经严重不足以支应他们的奢靡了。

因为日常开销的标准,比照的仍然是贾母时期,但此时的收入却要比贾母时期少得多。简言之:“出得多”是因为要延续贾母时的生活标准与等级规模;“进得少”则来自随代降等袭爵后的收入锐减。

(台大教授欧丽娟和她的《大观红楼》)

台大教授欧丽娟给的结论是:然而若是将省俭的措施雷厉风行,以达到收支平衡,贾母、王夫人等受过大荣华富贵的长辈们便要受委屈,也非子孙的孝养之道,这便是贾府所面临的道德上的难题,也是王熙凤理家的为难所在。

其实,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王熙凤的苦心经营,理解了她的“机关算尽”。甚至也足以帮助理解其他人物,比如秦可卿临死的托梦内容,比如探春身为女子不能理家的痛苦等。

要读懂《红楼梦》,理解这个财务问题是理解整部小说的重心之一,因为它直接牵涉情节的发展,也牵涉人物的刻画与理解。

(台大中国文学系教授欧丽娟的著作《大观红楼》很值得一读,推荐一下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