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

信仰:对某人或者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现代汉语词典》P1405,1996年7月修订第3版,商务印书馆)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现在德国马克思城),他的父亲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开明律师,充满着启蒙学派的精神。

马克思是犹太人,根据犹太人的一般教育传统,在他们入学前一般要完成犹太文化的传承,早晚诵读犹太教的《圣经》(上帝与犹太人的约定,几十万字),还有犹太先知汇编的《塔木德》(约250万字,是拉比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两书合计约300万字。直到12岁读中学,马克思的教育都在家庭完成。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用了5年时间,完成了中学的学业,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表达了他为人类服务的理想。

请允许我摘选这篇文章的最后三段:“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篇文章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为人类工作”。是不是很熟悉?是的,我们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就是把这五个字的中国化。

之后,学法律和哲学,23岁时毕业于柏林大学,24岁获得耶拿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学位。后来主编《莱茵报》,与人合办《德法年鉴》等等。

1848年,30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起草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辩驳和澄清后,在文章的最后说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的人生基本都在学习、研究、工作、指导各国工人运动,直到63岁,他失去爱妻燕妮,在64岁又失去爱女,一病不起,于65岁去世(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描绘的人类未来图景是什么样的呢?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这一天,马克思没有看见,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也不一定能够看见。但是,无数共产党人都始终尊重和相信这一天会到来,并且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奋斗。

“为人类工作!”

记得当年联想记忆法: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叫(1818.5.5),后来一爬爬到山上。(1883.3.14)

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作者:景德镇一中 周小泉 微信号Zhouxiaoquan2016,邮箱22831988@qq.com,欢迎交流、转载,转载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