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5日原创微头条
一个人长期的独处有些能力是会下降的,所以,即便一个人很喜欢独处,为了你的能力不要下降,你都要经常性的去刻意训练这几项能力。
怎么训练呢?
世界型战略咨询公司供职的咨询顾问午堂登纪雄写的书《孤独力》里面给我们讲解了很多的方法。大家不妨跟着我一起看看。
心理学家建议用镜子对这几项能力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是最好的补救方法。
1.描绘目标
独处时间一长,人因为没有监督和督促,很容易生活懈怠,不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时候,你是可以随时用镜子提醒你自己。
每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描述一下你的人生目标,才开始描述的时候有些不习惯,可是,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激励方法。
你会觉得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话,就像对自己做出了承诺;目标在自己的心中也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时间一长你会发现它会成为你自己的精神支持来源。
在这样的自我鼓励和自我暗示下,你会每天都干劲满满,状态爆棚,做任何事情时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
一个人的时候也是不会偷懒、懈怠,浪费时间的。
日本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远藤周作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理想实现的。
2.宣泄烦恼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烦恼,而排挤烦恼的方式有很多,一个人长时间独居的时候假如有了烦恼该怎么排挤呢?
排挤的方法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诉苦。因为说话的对象是自己,所以不用任何的顾虑,不要害怕你的烦恼有一天会被人给传播出去。
你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们的大脑就如同是一个情绪蓄水池。当负面的情绪堆积到了一定的程度,超过了我们能控制的临界值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很低落,很苦恼。
这时候语言其实就是一种能力形式。自己对这个镜子把心中的不快吐露出来,就相当于把情绪蓄水池中的负面情绪泄了洪,感觉当然是非常的舒畅了。
3.整理思路
独处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不说话,可以独立思考,这是很多人爱上独处的理由,尤其是那些从事思考工作的人。
但是时间一长,表达能力就会下降,这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就是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练习。练习在开会时候你的发言,练习演讲,练习你领奖时的感言,练习你和别人如何的交流.....
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进行练习的时候,即便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也是不会觉得尴尬和害怕让人笑话的,所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经常性练习,有一天遇到了需要你出面演讲的时候,你也是能艳惊四座的。
4.练习表情
因为是独处,你是不知道自己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那如何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表情不要让人误会呢?
还是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进行练习,训练自己的面部表情。我们进入到一些服务行业中,就会看到有些职业服务员他们的表情控制能力非常的到位。
假如他们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我想他们用的估计就是镜子了。假如你独处没有人监督和指导,你是完全可以对镜子中的自己练习表情控制能力的。
微笑是个技术活,你要微笑的让人觉得你是个温暖的人,那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独处时,有哪些事情是需要注意的呢?
世界型战略咨询公司供职的咨询顾问午堂登纪雄写的书《孤独力》这本书中总结了三种要注意的事情。
这个数据是有依据的,我今天分享出来大家感受一下。
1.警惕依赖症。
数据统计,同居年轻人是“依赖症”的主要人群,他们主要依赖的是游戏,手机,网络,还有购物,烟酒等。
大家一定很奇怪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因为独居没有家人的监督和约束,他们更容易在自己痴迷的事情上放纵自己;另一方面独居的人容易感觉到寂寞。
假如工作比较辛苦,他们回到家是需要情感慰藉的。这个时候情感的替代品就会变成自己平时痴迷的那些爱好了。
书中说道采访中,各种依赖症患者都表示,烟酒,派对等情感填充物,只能满足他们一时半会的需要,之后他们会有着更强的空虚感。
假如你独居生活,你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看有什么事情是你做完后还想再去做,但之后会感觉到空虚的。然后想办法戒除掉这样的坏习惯。
2.警惕“人际滑坡”
独处的时间一长,人就会慢慢的在人际交往上面变弱,这个是非常肯定的。表现在一方面他们的人际交往会越来越少,社交半径会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社交能力几乎都会呈下降状态。
在现如今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很多宅居人的生活一般都会依赖APP,吃饭叫外卖,购物靠网上购物平台,娱乐靠电子产品。
即便有人约,他们也愿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上渡过。生活中能联系的人越来越少,手机通讯录中能打电话的真人也越来越少。
因此,对于独居者来说,把社交作为一项固定的功课,列入到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
3.警惕“静止时间”
所谓的静止时间是相对于动态时间来说的。
以前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利,会以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而现如今就不同了,私家车,出租车,滴滴软件约车都能让人很方便的到达目的地。
以前人自己不想做饭,就会出去在外寻找餐馆,要去餐馆,那也得自己行走着去,可是,现如今不同了,你只需要在软件上面下单,就会有人给你送到家。
以前人们购买东西,需要去商场,去实体店购买,现如今不同了,手机直接下单,东西就会送到家。
以前你的行为是动态的,现如今你的行为变成了静态的。这种变化,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运动量不足。
而独居者为了追求便捷,更是使用APP的高手。他们更容易运动量不足,也更容易超重和亚健康。
因此,独居者更应该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运动时间。
独处的好处太多了,它可以给一个人厚积薄发的力量,我们要让独处成为对自己有益的行为,就要警惕独处带给我们的负面伤害。
咬牙坚持工作这件事到底对还是不对?
我写作以后,关注的一些写作者,都是那种咬牙坚持写作的人,熬夜、或者一坐十几个小时的例子太司空见怪了。
我的一个同事就问我他们没有猝死吗?
我当时有些奇怪她为什么会把我给她述说的努力,励志的范本和猝死联系在一起。在问了她以后,她给我分享了几个网上熬夜猝死的例子。
我当时笑的前仰后合,我觉得那都是意外,怎么可以拿来当定律去定性所有的努力者呢?
可是,这次聊天给我的启示是,我需要关注健康。于是我看了美国乔治敦大学安全研究学副教授伊丽莎白·A.斯坦利写的《心理韧性》这本书。
书中说道:压力是我们对大脑感知到的威胁或者挑战产生的内在反应,而创伤是我们对感觉无能为力或者缺乏动力的事情做出的反应。
作者在这本书中分享了自己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1.一次呕吐
有一天夏天,作者为了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马不停蹄的工作。当作者感觉到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他拿起了保温杯,一头扎进了书房中。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他在书房中埋头码字,每天工作的时间都长达16个小时。结果两个月后的一天清晨,他刚坐在写字台前,就开始呕吐。
之后,不管是工作,做大项目,只要他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他的身体就会出现很强的恶心反应。
这是身体在发出的反应,压力太大造成的。
2.心理活动
遇到工作比较多,遇到约稿无法按时完成,努力的人都会给自己心理暗示,强迫自己咬咬牙,继续前进。
每一个奋斗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奋斗的背后牺牲了很多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这样会给疲惫的身体带去更大的伤害。工作的快感和成就感,虽然可以一时麻痹大脑,
带来满足感,幸福感,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可是,后期就会遗留下病根。
因为你的脑子里面写满了待办事宜和“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会怎样”的糟糕后果。
在这样的潜意识催促下,一方面你的身体处于高度警觉和紧张的状态,刻意的向外营造一种自信的气场;另一方面他却在内心为悬而未决的事情,紧锣密鼓的咬紧牙关做各种准备。
这种心理的反差,会让人痛苦不堪。
当一个人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出现了上了年纪才会有的各种病症的时候,大概率上病症是跟工作的节奏有关系,但是急切的成功心理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也是患病的主要原因。
有些病其实是不会发作的,或者即便发作了恢复起来也很快。但是,羸弱的身体底子,会放大病痛的伤害。
所以,作者最后得出,无视身体和情绪的坚持,不是自律的象征和勇气的象征,而是对健康的自我伤害。
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些克服极端困境,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或者那些在挑战和挫折中坚持不懈,最终逆袭成功的伟人。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咬牙坚持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很棒的身体基础。
你知道为什么网络上自媒体作者会日复一日的编撰那些“出轨者和小三不得善终"的悲惨故事呢?
因为这些故事太有市场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不能主宰自己命运,面对被背叛无能为力,不能自己解救自己命运的原配们,
太爱通过这样道德感强的故事意淫出自己的优越感。
而那些自媒体作者为了自己文章的流量,就会去迎合大众的口味,然后编撰出这样根本就不符合现实的故事来。
真的现实是这样的吗?我在《做了小三的女人会有哪几种下场?结果会颠覆你的想象》里面阐述的非常清楚。
我的很多文字说的都是实话,可却被人说成三观不正,我想问的是大家都是几十岁的人了,有必要整天拿所谓的“三观不正”说事儿吗?
一切基于事实的逻辑,侧重的是真相,而不是你所谓的三观。把什么事情都扯到三观上面,我真的以为你活着极乐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