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村“绝亲”现象会比城市更严重?专家:血缘关系或将不存

01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

中国社会的本质,就是由血缘亲情所组合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个网络的形成,往往跟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这一点,如果从几十年前来说,那城市和农村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在城市里面,大多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不是靠血缘亲情形成的了,而是靠物质利益和某些有形合约而形成的。

因此,城市会少了“人情味”,而多了物质金钱的冰冷气息在里头。

相反,如果人身处在农村,他就能够切身地体会到,那浓厚的血缘联系,其实能够让农村成为一个大家族。

里面有着相同姓氏和血缘的人,他们在频繁的接触中,有了独属于自己的人情关系网络,从而提升了农村,或者说是这个大家族的人情味。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能发现,如今的情况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农村的人情味,仿佛变淡了。

而且,农村的“绝亲”现象也在频频发生。这就给人一种疑惑,为何农村的绝亲现象会比城市更为严重呢?

02

曾有社会学家说过,当物质化的发展到了某一个难以调和的程度时,那么旧时代人情的崩坏,就会随之而发生。

以前的农村,就是一个封闭性极强的小地域。人们基本都是在村子里面务工,然后成家立业,繁衍后代。

可是,所有的封闭都是会被打破的。所以,受到信息化时代冲击的农村,它们就会逐渐地摆脱封闭,从而迎来开放。

于是乎,一大批的农民便进城打工。而他们在接触到了花花绿绿的世界之后,就会选择在城市长期定居,或者工作下来。

慢慢地,农村的中年人和年轻人便少了,却多了独居,或者是孤寡的老年人。

这个时候,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就已然发生了异变了。这种异变,不仅仅是小家庭的异变,还是农村人情关系的异变。

以往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如今变成了遇到了都假装不认识的过客关系。

以往能够相互帮助的亲戚关系,如今变成了双方之间互相比较,互相见不得人好的仇人关系。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物质化社会的发展,已然冲垮了传统农村的人情关系,正在塑造着全新的人际关系网络。

03

当我们把眼光从社会的大群体转移到各家各户的小群体后,我们就能更深层次地明白其中的问题了。

前段时间,有一位读者就在后台诉说,自己的亲戚完全把他当成外人来看了,而且不论自己怎么示好,对方都不屑一顾。

原来,这位读者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了。虽然他是农村人,可他自从到了城市打拼之后,就在城市定居了下来。

在过节回到乡下的时候,其实他亲戚的脸色都是不好的,颇有一些“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在里头。

那时候,读者他自己也不明白亲戚为何这么看待他。他在想,自己年轻的时候,亲戚不都跟自己挺好的吗?

可是,正是因为他接触到亲戚的次数少了,而且他自己也有点小钱,有车有房了,所以亲戚们就会极度地厌恶他。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存在比较之情的。一旦他认为你比他要活得好,别人肯定会选择远离你,和你疏远关系。

这种情况,在当下的农村,那是颇为常见的。

04

在撰写《乡土中国》的时候,费孝通发现中国社会是很少有流动的。所以,他写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

可是,当城乡连通,信息技术发达之后,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变强了。甚至有些较为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人口流出量是巨大的。

在这个时候,流动的人口多了,他们分散在五湖四海当中,自然就不会有过多的联系。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变淡了。

另外,当逢年过节,人们回到农村时,大多人都会出现心理的落差。这种落差,既是经济物质的落差,更是人情冷暖的落差。

所以,物质、环境以及人心都发生了改变之后,那么农村的“绝亲”现象就会愈发变得严重起来。

而城市呢?正是因为它发展得久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被确立了下来,不是物质的,就是感情的,没有巨大的波动。

在两者的比较之下,大多人就会感慨,原来如今的农村,已然没有了以往的人情味,而多了比较,多了人心争斗的情况。

这一切,都是社会发展的正常体现。而其中最为很重要的,是血缘关系已然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或发展,或衰退,这就得看人之选择了。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