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21世纪的流行病?这本书告诉你,孤独并不可怕

今年2月,日本政府正式设立“孤独大臣”一职,以努力减少该国居民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并应对自杀率上升的社会问题。

据报道,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独,日本的自杀率在11年中首次出现上升。日本政府将这样的结果归咎于疫情导致的社交失效以及失业等经济压力。

实际上,日本并不是第一个关注社会孤独现象的国家。2018年,英国成为全球首个设立“孤独大臣”的国家。英国向来被称作“欧洲的孤独之都”。研究发现,在总人口近6600万的英国,有超过900万人“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约有20万老年人超过一个月未和亲朋好友聊过天。

英国面临的“孤独”困境在西方国家中绝非个例。就在英国任命“孤独大臣”后不久,有德国健康问题专家提议,本国应效仿英国经验,由德国联邦卫生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对抗孤独。数据显示,85岁以上的德国人中,五分之一都会感到孤独,而45岁至65岁的德国人里,感到孤独的比例为七分之一。

孤独是21世纪的流行病?

这本书告诉你,孤独并不可怕

来源 | 译林出版社(ID:yilinpress)

孤独,21世纪的流行病? 

披头士乐队的名曲《埃莉诺·里格比》塑造了一个“孤独的未婚老人”形象。这首歌发表后大受欢迎,不仅因为音乐本身,还因为它承载的内容反应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社会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和城市化的加剧,意味着更多人脱离了原有的传统家庭单元,选择独居。

半个世纪过去了,孤独已经成了21世纪的“流行病”。这种说法并非言过其实。生活在水泥森林的现代人,拥抱现代性和高科技赋予我们的便利与享受,我们的精神需求却未必得到了照料。四下无人时,或是身处熙攘人群中,总有一些时刻,我们感到脆弱、无助,无人理解,无人倾诉——我们感到孤独。

在利物浦街头的“埃莉诺·里格比”雕像,旁边的铭牌上写着“献给所有孤独的人”

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英国已然处于一场孤独流行病之中。

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是孤独感的高发人群,62%的青少年“有时颇感寂寞”,5%的青少年在周末更是从不和伙伴们玩耍;在伦敦地区调查到的难民和移民中,58%将“寂寞和孤独”列为他们遭遇到的最大挑战;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三分之一表示自己无法控制孤独感;一个英国盲聋人士慈善组织则表示,半数残疾人“每天都孤孤单单的”。

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孤独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它还可能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和认知能力下降甚至早逝。

我们想方设法摆脱孤独,但孤独依然如影随形。另一方面,孤独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而我们对它知之甚少:英语中“孤独”这个词从何而来?孤独与独处有何区别?不同的人的孤独体验也不相同吗?孤独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

鉴于此,英国情感历史学家费伊·邦德·艾伯蒂决心为孤独写一部传记。在她的最新力作《孤独传》中,艾伯蒂融合了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等,力图还原孤独的隐秘历史与复杂意涵,探究孤独与个人和社会、情感和身体之间的关联。

扫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孤独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演化史

如果翻阅人类文明史,人们会发现,孤独是一种现代情感。大约在1800年前后,表达孤独的语言开始出现在文献中。艾伯蒂认为,孤独是继社会交往和世俗主义观念之后,对社会和政治结构至关重要的第三大观念。从宗教的衰落到工业革命,再到数字革命以来社交媒体与线上社区的蓬勃兴起,孤独观念的演变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在《孤独传》中,作者首先从历史深处找寻孤独的源头。她漫步在19世纪以来的历史场景中,梳理了私人信件与日记、哲学文本、政治论述、医学文献等,研究了包括西尔维娅·普拉斯、维多利亚女王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人的经历。

但本书的内容并未止步于此。《孤独传》的写作初衷是为了让生活在21世纪的读者对孤独产生深刻的认识,因此本书着重回应了现代人的关切。现代科技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交流越来越便捷,然而人与人的关系却越发疏离。当我们试图通过购物、线上社交、追寻浪漫爱情等方式逃离孤独,为何常常是徒劳?今天,除了独居者和老年人,青少年可能是孤独感最强的群体,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孤独传》详尽而系统地探究了以上问题,作者并没有试图给出标准答案。因为孤独是一个随着文化、人的欲望和期待而变化的复杂概念。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与21世纪痴迷各种APP的青少年或许都体验到了孤独,但他们的理解和表达是截然不同的。

“好的孤独” vs. “坏的孤独”

孤独都是负面的吗?

我们都承认,慢性孤独伤害极大。当一个人在社会和情感上与他人隔绝,他可能就会得病;被剥夺了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羁绊和接触,他甚至有可能死去。慢性孤独常常栖身于那些饱经折磨的人身上,他们患有精神或心理的健康问题,长期成瘾,遭受虐待。

但是,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常常会遇到暂时性的孤独:离家去大学读书、换工作、离婚,而这些生活转变却有可能激发个人的成长,让一个人认清自己究竟想从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什么,不想要什么。

《孤独传》探讨了所谓“好的孤独”和“坏的孤独”,本书通过丰富有趣的事例,希望帮助读者意识到,孤独并非一无是处,孤独也可以是一项人生选择、一种陪伴,而非头顶上的乌云。

孤独有其积极意义和教育功用,能为我们留出思考、成长和学习的空间。孤独可以成为一笔财富,促使我们去追寻、去赢得、去守护精神世界;孤独还可以是帮助我们理解自我与他者的途径。

很多时候,我们最不了解的人就是自己,甚至都不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此时此刻,如果你感到孤独,不妨将它看作一种情感信号,它提醒我们是时候冷静思考:我们在世上想要如何存在,我们想要拥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依恋,我们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的是什么。

人生很长,我们尽可期待,前方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孤独传》中,我们读到了那些熟悉人物的故事,无论是权倾一时的女王还是流芳百世的作家,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人们都曾在某些时刻因为孤独而陷入低谷。

在这个世界上,与你一同体验孤独的人,远比你想象得多。孤独的人不可耻,学会与孤独共处, 也许是通往美好人生的第一步。

全方位理解孤独的跨学科指南

助你远离情感黑洞的真诚之书

梁永安×李洱×金雯×蔡崇达×文珍×包慧怡 一致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