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眼法”述真
百拳之法,以眼为纲。不但是太极拳,也可说古今中外所有的拳术的攻防之法,都以眼的炼用为尊。
拳谚有“眼无神,拳无魂”,是说在打拳时,动作的要领和攻防意识等拳技的内涵,恰如其分地从眼神中表达出来,犹如人的灵魂。否则便是无神无魂的空拳。又有“眼为心之苗”,说明了眼与心的关系。神聚于眼,而眼又是心之苗,心从意中生,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便直向何处,身也随之。
打拳时要做到“手眼相随,手到眼到”。具体是说在打拳时眼神一般以平视为主,目光盯着指尖和拳根,随着拳势的变化而顾盼瞻眇,但余光仍要照着远方。例如:在做“单鞭”时,眼神即需随视左掌的出击,此就是“手眼相随”,当动作达到预定位置时眼光亦同时到达。如“单鞭”左掌击中目标时,眼亦正好“注视”目标,也就是“手到眼到”。不过需要留意的是,有时是眼领手,有时是眼追手,但总须眼手一致为准,并注意“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的要领。也可以借助一下“射击”来理解,常以“射击”中对眼神要求来比喻打拳,眼神须集中盯住准星,在拳中把准星喻为指尖,活动靶子喻为敌人,还有可以从我们儿时玩“弹弓”的经历中,去体会拳中眼神的要求。
在生活中观察一个人的善恶贤与不肖,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得清楚明白,知其心术正与不正。一般心善良之人,眼神多慈祥柔和;心绪邪恶之人,眼神多斜睨。才有先贤的'心中正,则眸子了然;心中不正,则眸子眊然“之说。
神如捕鼠之猫。须兼顾周身上下,目光专注而灵动,意之所至,眼神灌之,不然,发劲时意东视西,全无效用,更不能领会“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的精义。
眼为先锋。敌我双方较技,观敌态势,审查其短长,窥探对手的进退之路线,活动的方位和出手的角度,全依赖于眼神。观察透对手的来、去、斜、正、隐、现,后再决定自己的开、合、闪、战、腾、挪、虚、实,即趋身破敌,无所不合。也就是老前辈说的“眼里有东西,一眼看透,一眼观定”。
先生当年常讲“眼里要有东西”。我们练拳时求先生指正,先生“法眼”犀利,怎么都瞒不过他老人家。有一次我便恶作剧,行拳到“搂膝拗步”一势,便把眼睛瞪得很大,装得凶巴巴的样子。其实心里什么也没想,没有一点儿攻防意识,看看能不能瞒过先生的“法眼”,结果得到了一顿呵斥的“赏赐”:“一看你小子就知道眼里没炼出东西,看你以后还敢给我装”。想笑出来又不敢,只有收起“考验”先生的心,脚踏实地的练拳了。老辈人的“法眼”着实厉害。
“顾三前盼七星”的眼功,也是“一眼观定”的功夫,也有说“罩眼之功”即“一眼便可将对方罩住”之眼功,是敌我较技中能不能稳操胜券的关键,也是以眼为纲的精义。老辈人讲,在此基础上,还须有洞察敌人的“法眼”,即在较技中辨其虚实、长短、渐达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甚而在其未动之先,便知其出拳出脚阴阳虚实,伏而击之。这是自身纯熟的真正功夫所决定的,更是以眼为纲深层次的拳术精义。眼里有东西,则出手疾如闪电。
先辈的经验是,与人较,先观其神气薄厚,若是自己被对方神气罩住欺住,心里一惊、先惧一头,就不可与之较量;若是自己不被对方神气所欺住,便可与之相较。也就是先生所说“与人较,一个眼神便知能不能赢”。可见传统武术真的是一门文化。称之为拳道,是有他的内涵的,并非无知之辈的非议,但老祖宗的东西再好,我辈能发扬才是着实处努力处。
眼的功能,是“见”是“辨”,但须练就得“法眼”才知“见”知“辨”,才能识辨对手的心机、形态。渐达见形知机势、见拳知真假、见态知阵、见人知善恶,眼观六路,料敌如神。
为读者受益,现将本门传授的眼功之法略述一二,望有所得。内功“法眼环视法”:第一步:从拳中任选一个招式站定,选择正前方不远处一树木做为观察物或假想敌,练习时深呼吸三次,使身心放松,暝目入静,先眼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交替旋转各二十六次,再睁开眼重复以上内容。第二步:定神凝视树木或假想敌片刻,把其物的上下左右前后纳入眼中,此时再观想用掌或拳脚打出去,树木的背面被自己的掌力所摧毁,次数不限,此为训练“神气穿透法”。最后一步:可观此物或假想敌,变为动态,腾挪闪战如和真人对敌一般。我便观其距离、位置,与之拆手变招,观其所用技法,去体会得机得势,乘隙入招的能力,此功法毕。
“国术辉煌谁人知?前赴后继英雄辈。今遇闲言听碎语,我辈岂当袖手人”。为传统国术,不绝于世,添砖加瓦,是为记。
昊博语录:观其神气,便知功夫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