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对嘴,硬怼就硬怼

作为一个苏北人,我对地图炮、地域黑、城市歧视链蛮有体会的。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总感觉身边的“大城市”、“富裕地区”的同学,有着琢磨不透的自信,蜜汁自信那种,说白了就是“我是哪哪的人,我们那经济发展好、民众素质高”。

讲真,年幼无知的我还真不好怼回去,虽然某些言论存在个人—地方的主体偷换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是再观察观察再说。

后来观察了一下,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啊,大家都是中国人嘛,差不多的啊,也就那么回事吧。哪哪都有有钱人,哪哪也都有没钱的。素质方面嘛,骂人的方言不管从哪来,那也是骂人的话,再花哨的形式,也改变不了语言的粗鄙,嘴贱就是嘴贱,cnm和mmp几乎相同。

再后来,在同学的闲聊里、网络上也逐渐听说了许多地域总结。比如,哪哪人的简历,直接被扔掉;在景区,听到哪哪的口音,千万别接触;在哪哪,出租车司机容易宰客;哪哪的车站,容易丢手机、钱包,很多很多。有些总结让人哭笑不得,不知是真是假。

说到丢手机、丢钱包,我在这必须强调一下:不是说南京的车站小偷多,容易丢手机、钱包,而是在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大城市车站,被偷的概率是差不多的。我经常提醒到南京的朋友,手机、钱包一定要注意,手机最好是握在手里并且不用的时候要握在手里放进口袋。

前几天在学校食堂吃饭,同行的朋友边吃边聊,提到“地图”问题,我及时地制止了他,我开玩笑地说:大学里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小心被人打。我不觉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地图”问题产生的纠纷,数不胜数。

另外,地图炮太容易误伤了,因为在哪看过总结或者曾经吃过某个地方的亏甚至和某个地方的人关系不好从而开起地图炮,是很不明智的。

实在憋不住,至少不要当众开炮,尤其不能在网络上开炮,放自己心里就好,干嘛要说出来引起别人的不快呢?

“狼来了”的故事有很多启发的意义,和地图炮也联系的上。

第一,“狼来了”具有合理性,得到的信息不用自己思考,跟着信息走,省时间省力气,依靠总结好的“地域特性”来做事也一样,随大流的心理不是绝对的错,从众是一个不算很差的选择。

第二,刻板的印象,也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般认识,对事物进行总结是人类思考的一个特点,“哪哪的人,大致就是这样,差不多”,但是,地方归地方,个人是个人,总不能哪来的人就一定符合哪个总结吧。地方归地方,人归人,某个具体的个人特性和地方的特征总结差别还是很大的。地方的特征总结,至多只有统计学上的价值。

真的没必要开地图炮,实在是嘴对上嘴了,那就直接硬怼,干嘛扯上城市、地域呢。地图炮有点言论绑架的感觉。

我觉得喜欢开地图炮的人,挺可怜的,可能实在是找不出硬茬来“论战”,拿地图开炮是最后的大招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