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周六 | 罗素《幸福之路》: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幸福之路》作者罗素在书中的论述是最为精彩纷呈和实用有效的。亚里士多德论述过哲学家纯粹思辨的幸福;帕斯卡尔描述过圣者皈依洞见的幸福。至于最大多数人如何把握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罗素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1.幸福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如战争、失去朋友等,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而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则往往会给生活的本质方面以灭顶之灾。
2.一个老年人如果能有广泛的兴趣,学会关心他人,使自己的生活汇入到整个世界的生活中去,他就会象一滴水归入大海,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最终,也不会再有对死的恐惧。
3.实际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那是各人不同的,要根据我们的才能和机会来决定的。但是我们的内心如果有了精神生活,那么什么是我们必须做的,什么是我们必须避免的,就会一目了然。
人生百年信手过,一个人该如何活着,才算没有白活?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目标是:幸福。
幸福,大概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更深层更持久的快乐。
如果不幸福,那么就算世界首富,又如何?
如果不幸福,那么就算高官厚禄,又如何?
如果你也认为幸福是重要的人生目标
那么你可以继续往下读。
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
他们因为没有一些方面的满足
于是把这种满足看的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
一生只朝着这个方面苦心寻求
他们仅仅对成功
而不是对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
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
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
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
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
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人的真实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饭
而在艺术、思想和爱
在于美的创造和瞑想以及
对于世界的合乎科学的了解
我们不快乐,很多时候,是因为沉溺于自我
过分自省,有时候自我否定,有时候又过于自大
我们应该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没完没了的自省会让自己变得软弱无力
真正有意义的事是拓展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培养情趣,拥有持久的工作目标
1.工作
如果不工作该多好,很多人都这么想
可是如果不工作,也不一定就会快乐
因为明智的度过闲暇时光的能力是文明的终极产物
工作让我们有事可做,另外,它还让假期变得美妙
没有过劳累的人,无法感受到休息的惬意和放松
那是一份大好的礼物
除此之外,工作本身也是可以令人感到快乐的
而且专家发现,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更容易产生心流的事项
不过有两个要素需要满足:
第一,可以运用技能。第二,具有建设性
只要这项工作是可以精益求精的,那么这项工作就可以带来快乐
如果当工作完成时,会留下一下纪念碑似的东西,那就会更加满足了
发挥自己的能力,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像我们喜欢游戏一样
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从中获得满足,会快乐;而如果从事的是没有自尊的工作,就很难有真正的幸福
2.兴趣
对更多事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兴趣,会更容易快乐。
嗜好和一时的爱好不是基本的快乐之源
而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
是把不堪正视的痛苦暂时忘记的一条途径
走出自我为中心,将热情和精力向外投射,就会找到快乐。
喜欢读书,喜欢跑步,喜欢画画,喜欢手工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他快乐的机会就越多
兴趣范围要尽可能的广
尽可能善意地而不是敌意地对待你感兴趣的人和物
3.爱
如果人得到过很多爱
对真实的世界的畏惧感会少一些
爱,不论是被爱,还是爱人
都会得到满足感
感到幸福。
作为一个人
对父母要尊敬
对子女要慈爱
对朋友要慷慨
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
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
生活是一种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冒险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基于建设的愿望,而非保持自己的所有财产或是获取他人的财产的欲望。五色时间,五彩人生,周六自由随心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