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校友文丛出版
由湖南地图出版社推出的《湖湘新坐标 湘大学子行走芙蓉国文丛》,一套六本最近面世,已经在新华书店开始发行。这套丛书由我主编,第一辑选取了毕业于湘潭大学六位学子的著作。分别是:彭对喜《做人与做事》,杨金鸢《守住真心》,谭曼《解码永雄》,曹辉《新闻背后的故事》、常昊《心事鉴定》和我的《寻觅天籁》。
湖南地图出版社总编辑雷宜逊和编辑银波,精心策划并主持了每一本书的编辑工作。
本书邀请了学术界的几位知名专家担任编委,指导丛书编辑工作。他们是:著名数学家袁亚湘院士,著名西方哲学专家王守昌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柳思维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教讲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林平教授,著名诗人、芙蓉王和酒鬼酒品牌建设者程兴国。其中王守昌教授和柳思维教授是我的老师,罗教讲教授是我的好朋友,其他几个都是我的同学。没有他们的支持,本书不可能得以编成。
我母校的老师沧南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专家,已近百岁之年,欣然为这套丛书做总序,这是我们无上的光荣。
是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的湘潭大学校友们鼓励和支持我们完成了这一套丛书。本次推出第一辑以后,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多杰出校友的著作。
下面摘发沧南教授的序言和几位专家书评,请他们为我们的作品点评。
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沧 南
湘潭大学长沙校友会策划编辑一套丛书,选编部分优秀校友的作品,作为给母校的一种汇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套丛书,是湘潭大学莘莘学子求学奋斗历程的真实记录,是一段珍贵历史的再现。湘潭大学是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亲自关怀下,于 60 多年前办起来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并叮嘱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这寄托着毛泽东主席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亲切关怀,寄托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热忱支持。作为从恢复湘大起,即在这里工作了 40 年的老教师,我感到十分骄傲。我为拥有“湘大人”这个称号而倍感自豪!
湘潭大学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和规模,可以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学校 1958 年创办,1959 年因故停办。1974 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建校,实际上是重选校址,白手起家,在一片荒山上建成了一座美丽的现代大学城,建成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大学和全国百强大学。其起点之高,步伐之快,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殊为难得。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湘潭大学在全国首创了“毛泽东方法学”“消费经济学”“流变力学”等新学科,“古典文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凝聚态物理”“多值逻辑”等学科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湘大学子们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湘大师生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在全体师生中薪火相传,继续维系着一代又一代湘大人的情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湘大人的智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湘大人奋发图强、努力进取。
这套湘大学子的丛书的创作与出版,就是记载湘大精神、传承湘大精神的一种特殊方式。
这套丛书记录的是个人成长的足迹,是生命拔节的声音。当我们打开这套丛书,用心去触摸这些文字,我们内心的尘埃会被慢慢地拭去,心灵深处充盈着感动,可以静静地体会什么是湘大精神。字里行间,刻记着一代又一代湘大学子成长的年轮。虽没有力透纸背的语言,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然而,却犹如旭日东升,跃跃欲试,蹦着,跳着,闪过地平线,迈开了升腾的步伐;好似花蕾初绽,芬芳四溢,笑着,唱着,装扮着季节,等待着蜜蜂的采摘。
人生之路是一段没有回头路可走的旅程。从哪个方向踏入人生之路,就决定了你的人生是否成功,是否精彩,是否能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是否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让人生获得意义。细细品读这套丛书,对于刚刚走上人生之路的学子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会有所启迪,因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些湘大学子是怎样学会思考人生,学会独自应对自我,学会应对宇宙和未来。对历经沧桑的年长者也多少会引起一些共鸣。
丛书第一辑共收录了 6 本佳作。这些文字记载了湘大人奋斗的过程和成长的经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论是哲理散论、思想随笔,还是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皆是作者熟悉的、亲身经历的和所思所想的,就像你周围的人物、生活一样。所以读起来,你会感觉如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自然、亲切又真实。
期望这套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以鼓足干劲,扬起风帆,在人生的激流中继续奋勇拼搏,去构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93 年和 2019 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平淡中透出率真和纯情
——推介张效雄的散文集《寻觅天籁》
杨金鸢
张效雄的散文集《寻觅天籁》,国庆节后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情。
《寻觅天籁》是湖南地图出版社新推出的《湖湘新坐标 湘大学子行走芙蓉国》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这套丛书第一辑收录了6本佳作,从地理和人文的角度,记载了湘潭大学早期一些毕业生奋斗的足迹,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或是论事说理,都是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所说所议,就会感觉你处在周围的人物或景物之中,读起来如发生在自我身边的事儿一样自然,亲切又真实。我的老师、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沧南教授,在丛书《总序》中写道,这些文字记录的,是个人成长的足迹,是生命拔节的声音,用心去触摸这些文字,我们内心的尘垢会被慢慢地拭去,内心深处会充盈着感动,可以静静地体会什么是湘大精神。每一页的字里行间,刻记着一代代湘潭大学学子成长的年轮。
张效雄是1977级的学生,是湘大早年的毕业生之一。他在5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风起》,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加印多次,一直是市场畅销的作品。他长期在媒体工作,因为工作之便,足迹遍及海内外,饱览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记事抒情的文字。《寻觅天籁》则是他业余时间创作的散文合集。本书收集的,是他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以后的作品。其中一部分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还有一些是个人博客和公众号的文章。这些文章,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风土人情、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写景状物,随手拈来,有感而发。文字不事雕饰,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像面对面和老朋友聊天,自然表达但不失优美,蕴含深意,曾在读者中产生过较大的反响。
把经历当历史来写,记者出身的作家,不免带上记者的烙印。换句话说,张效雄的散文,自然留有时代的印记。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想,张效雄就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去写新闻的。他在游历国内外的同时,用特别的视角去看世界,去看人看事,去记录历史。他认为,历史就是历史,每一篇文章就是一段人生的记述。年轻的时候不成熟,到老了也未必成熟。其实当作家的人,未必成熟就好。成熟了太世故太圆滑,成熟了思前想后太多,也就没有冲动和想象力。书中保留了一些不成熟的作品,他戏说,保留这些幼稚的作品,就是想把自己的青春保留住。
记风物犹如数落家常。张效雄走过的地方不少,不敢说他走遍了南北西东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大洋两岸确实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曾设想写一本《走遍南北西东》,但人生苦短,未必南北西东全都走遍,于是取了他三十出头写的那篇《寻觅天籁》的题目为书名。他激情勃发,慧眼识珠,每到一个地方,就能够抓到一个地方的特点特征,由小事片景说起,如同和读者说家常一般,娓娓道来,绘声绘色,细节入微,读后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他试图引导读者去寻觅天籁,感受大自然的亲近。文字如流水一般,可见寻觅是真诚而执着的,至于天籁是否真正找到,恐怕只能靠读者自己去体味。
写景抒情求率真。张效雄是个性情中人,至情至性,在读者的印象中,他是个写小说的,其实他的创作生活是从学习散文做起的。他自称中学时代就受老作家谢璞《珍珠赋》的影响,上大学后爱读杨朔、林林、秦牧和朱自清等大家的散文作品。大学时代,他就发表过散文随笔,其行文风格多有模仿上述大师的痕迹。他不就景写景,而是把情景和人的体会连同一起来写,写得率真一些,真性一些。当记者以后,难免有些套话,但他的散文,与他的新闻作品截然不同,写景写物朴实自然,不刻意渲染烘托,不喜欢大段抒情或讲大道理。他笔下的景色,如同大山里的清泉一般清澈,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蕴含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或许就是他做人做文的一种本色的风格,纵情寻觅天籁,静心流露文字,平淡中透出率真和纯情。
(作者系湘潭大学1977级哲学专业毕业生、湖南省政协学习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谭曼和他的永雄集团(代序)
张效雄
92级校友谭曼博士领导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已经创办6年了。集团举办了一个以6周年回顾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这个遍及全国各地有着上万名员工的企业,很多人积极参与,收集到了一批很高质量的文章。我受命担任本次征文的评委,对所有文章通读了一遍,和其他评委一道,挑选了20篇优秀的文章,集团将给予奖励。
这是一次很值得点赞的好事,不同身份的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不同角度展示永雄集团多年来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发展过程、精神面貌和丰硕成果,不但文章上乘,可圈可点,更是一部难得的史料著作。
本书收集的文章,以这次评选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为主。这些文章,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不同角度,述说永雄集团的发展过程,对各自的影响,事情实在、感情纯粹,立意好,形式多,逻辑清晰,文字优美。尤其几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文章,真实感人;写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解说精辟;写企业党建工作的文章,不事夸饰。不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一线员工,能够写出很有分量的文章,难能可贵。这些来自基层的文字,是最原始的记录,也是对湘潭大学一位优秀毕业生,和他创办的一流企业的点评和礼赞。
读了这些文章,感慨良多,感受很深,因此有很多话要说。
永雄不是一天之内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一段艰苦探索,曲折发展的过程。熟悉永雄的人了解到,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中国科技型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集团公司,在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呼叫中心运营、个人信贷不良资产债权收购、金融科技研发等多领域发展,致力于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标准、高效果、全产品、全周期的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服务。其实早在谭曼从湘潭大学毕业以后,就在广东佛山建立律师事务所,开展以解决经济纠纷为主要业务的法律服务工作。2006年,谭曼回到湖南发展,创办了湖南裕邦律师事务所,继而成立了湖南裕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裕邦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企业越办越好,网店遍及全国各地,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应运而生。
谭曼经过近二十年努力拼搏,悟出了自己和自己创办的企业,必须牢记的使命是: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
这是谭曼的金语,也是永雄集团能够长足发展的金字招牌。
永雄确定集团的奋斗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基于大数据的小额不良欠款综合服务提供商。
永雄坚持的管理文化是:安全、合法、规范、高效、细心、耐心。
永雄坚持的品质管理文化:轻言细语、法言法语,和谐催收。
作为集团的董事长,谭曼坚信:永雄集团专注在小额不良欠款管理领域,具体是指接受债权人委托,通过资信调查、沟通谈判和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持债权诉讼时效,最终帮助债权人收回欠款的法律服务,互利共赢、共同进步,实现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
二十年风霜雪雨不寻常,永雄集团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每年创造数以亿元计算的产值和利润,成为了这个行业制定规则的主要标杆。
谭曼的成功,始终与他的母校湘潭大学一脉相承。
谭曼2000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法学院,从此揭开了他的法律生活生涯的序幕。他先在广东肇庆打拼,建立律师事务所,小有成就。从广东返回湖南故土,是他和他的企业实现腾飞的关键转折。
由律师事务所改为经济实体企业以后,2014年1月21日,以“'智’行合一、'慧’济天下”为主题的签约仪式在长沙高新区举行,作为湖南裕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谭曼,分别与长沙高新区、湘潭大学、湖南联通长沙分公司签订“重点项目进园区”、“智慧法律进校园”、“智慧法律进网络”的湖南智慧法律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应用协议。自此,谭曼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年,裕邦公司的 “湖南智慧法律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面世”,被省委法治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13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事件”。
第二年,裕邦扩展为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企业出现飞跃式发展。美国金融证券市场对永雄伸出友谊之手,欢迎他们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冷静的谭曼审时度势,经过一番思考和论证以后,决定放弃这一看似绝好的发展机遇,决定永雄的业务重点集中与大陆市场,稳定地在国内发展。庚子年大疫来临,世界经济沉重受挫,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朋友们戏称,天佑永雄,永雄幸运地躲过一劫。
谭曼在经济领域,是个战略家和成功者。但他本质上是个学者。
他生来对法律有着无限兴趣。他是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外语学院的,因为痴迷于法学,一年后转到法学院,从头学起,比同年级的考生多在湘潭大学呆了一年,顺利地获得了学士学位。参加工作以后,他感到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务,于是再次进入母校读研究生。他获得硕士学位后还不够,又继续在湘潭大学法学院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谭曼边学习边实践,开展专业课题研究。2017年9月,湘潭大学校级研究机构“信用立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他以博士生身份出任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10月,谭曼参与首届“信用法治·韶山论坛”,并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责任·挑战·出路——中国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的革命》。2019年3月,谭曼参与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大会暨中国信用清收协会发起人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催收行业的根本出路:成立行业协会,推动催收立法》。4月,国家核心期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发表谭曼、段明论文《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的机遇、挑战和治理》。
谭曼还获得“一种平台数据删除通过数据银行恢复的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310437686.6)”,“一种基于附件的邮件查找处理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310437494.5)”,应用平台与数据银行分离绑定的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310437703.6),法律风险诊断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410249194.9)的多种发明专利。
最近几年,谭曼致力于催收债务立法项目研究,《湘潭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发表他的《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立法论纲》一文。文章就当前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立法的必要性、理论与原则、模式与规划、结构与内容等问题进行阐述。这是我国有关专家学者第一次对债务催收行业立法提出系统性构想,对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谭曼还是一个热心的公益活动参与者,为母校捐助了一系列项目。他在老家新化县第一中学、新化枫林中学、新化第六中学等学校设立了各种奖励助学助教基金以后,2009年在湘潭大学法学院设立“裕邦奖学金”,“谭曼助学金”,扶持家庭困难学生、奖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2013年8月,谭曼为湘潭大学法学院“事业发展基金”捐款20万元。
最浓重的一笔是,作为省市级产业领军人才,2017年5月,谭曼向湘潭大学捐资一亿元,建设国内首家信用风险管理学院。这个学院已经初步建成,将于几年10月投入使用。永雄集团每年还会接纳大批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帮助安排就业。永雄集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根据协议,永雄集团将支持湘潭大学一流学科的创建,两年内投入300万元用于湘潭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科振兴计划”,支持湘潭大学法学、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在此基础上,永雄集团还将为湘大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设立“永雄奖教奖助学基金”,为湘大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湘潭大学在信用立法研究领域走在全国高校的前沿。2018年2月,湘潭大学挂牌成立信用立法研究中心,这是继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之后的全国第二家信用立法研究机构。该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信用立法的高端智库、信用法治理论的研究高地和信用法治人才的培养摇篮。该中心曾与美国杜兰大学、长沙永雄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信用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协议》,选派学生前往杜兰大学专修信用法方向的法律硕士(LLM)课程,其中在美国期间的费用由长沙永雄股权投资以全额奖学金的方式提供。
有报道称,湘潭大学信用立法研究中心主任由湘潭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谭曼担任。谭曼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阳光化、法制化、产业化、职业化进程,助力诚信社会建设。其担任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法治反腐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新媒体协会副会长,同时还兼职出任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兼职客座教授或法律硕士实务导师。他还是湘潭大学长沙校友会的常务副会长,积极热心为校友服务,热心资助母校的寒门学子,被称为湘潭大学的校友精英。
基于此,本书还收集了永雄集团这些年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资料和文献,摘录了介绍湘潭大学优秀毕业生谭曼的文字,都是值得研读和鉴赏的作品。我把这些作品推荐给读者朋友,特别推荐给湘潭大学的校友们,这对于了解湘潭大学的发展历程、展示湘大学人的精神风貌,也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这个新型社会一个层面的认识和了解,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期望得到读者诸君的批评和指点。
谭曼博士
深植红色沃土,讲好湖湘故事
——读曹辉新闻作品集《新闻背后的新闻》
刘中望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流动的历史,是易碎品,极易速朽。新闻是时代进步的记录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文化情怀,历久弥新。曹辉是高产新闻人,辛勤爬格子所得的无数篇章,在完成具体的信息传播使命后,自然也要走向“寂灭”与“死亡”。然而,当我浏览《新闻背后的新闻》这本集子时,永恒、神圣、通透、悠长的感觉在我心头油然而生。继续阅读,仔细品味,这种感觉愈加强烈,志趣高洁的精神品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曲径通幽的行进节奏,文本令我印象深刻。闭上双眼,抚平思绪,革命场景历历在目,湖湘名人徐徐走来,红色基因汩汩流淌,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这就是优秀新闻作品的魅力!这就是传播精彩故事的效能!
曹辉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脚丈量出来的,是用心呼号出来的,是用优秀文化浸染出来的。他深入基层,来到村头田间,进入学校厂矿,采写大量生动感人的先进事迹,塑造一批可敬可亲的典型人物,记录摹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征程的荣耀瞬间。他查阅大量一手资料,访谈众多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古今对接,中外连线,摹写细节,刻画气质,腾挪摇移于“小家大国”间,印证衬托于“外形内心”中,精心讲述曾国藩、毛泽东、何叔衡、彭德怀、秋瑾、葛健豪、蔡畅、向警予、蔡和森、胡耀邦、杨度、黎氏八骏、雷锋、陈树湘等一批湖湘名人的鲜活故事,红色情结突出,传承色彩浓烈,教益功能巨大。
曹辉的红色故事讲述,不仅反映深度报道的一般特点,体现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的勾连铺展、立体推进,而且在故事化、散文化、修辞化方面,展现出集成报道的若干特色。“历史、现在、未来”三维交汇,“革命者、见证者、影响者、传承者”四点印证,视角变换,展示立体,传递价值,播撒温暖。在这种报道策略的导引下,不搞特殊、不谋私利、不忘百姓的“彭门”家风,正气浩然,绵延至今,深深打动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编剧、导演、主演、制片人、策划人,他们“潸然泪下”,誓言“用心用命演绎”,传递“戏里戏外感动”;在双峰“女杰文化”报道中,历史上的一批优秀女性,特立独行,追求真理,英姿飒爽,豪情万丈,今日活跃各条战线上的巾帼英雄,引领创新,担当使命,续写辉煌;红军将领陈树湘英勇作战、断肠明志,“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天纵英气,千秋凛然,红色精神永放光芒;在何叔衡“归”与“未归”的感人故事中,“穷秀才”毅然闹革命,“何胡子”对妻子、儿女、学生饱含深情,“忘家客”仍未归家,而今火种已回,后人将传承进行到底;熊清泉深情讲述胡耀邦鲜为人知的往事,“实事求是,相信干部的大多数”,严格管束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意气风发,勤勉工作,永远是“活在人民心中的大写的人”;在“旷代逸才”杨度的多彩人生故事中,杨度从“帝制余孽”到“周恩来批准的中共秘密党员”,夏衍曾与他单线联系,毛泽东说“杨度是我们的人”,入党发展人可能是陈赓,并从认识和营救李大钊、信奉“平等共识制度”、与萧子升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题刊头等大量事实中,曹辉梳理和论证杨度“走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
曹辉红色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当代开掘和综合利用。这样的曹辉,既具书生本色,深蕴家国情怀,又积极务实、具有建设心态,既志向高远、追求形上,又脚踏实地、注重应用。一方面,对党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强调,不仅还原历史,而且让今人更好地铭记和更广地传承,发挥红色文化的巨大教益功能,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协同格局中,拓展知识视野,铸造优良品质,谱写美好情怀。聚焦磅礴历史,运用宏大叙事,礼赞家国情怀,强化道路自信,让红色文化更具教益功能,让当代教育更担文化使命。另一方面,重拾文化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服务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旅游、助益经济发展。我以为,让革命老区发展更快,让英雄后人过得更好,让功勋城市变得更美,这是红色文化有效传承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红色新闻报道理应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使命。这既是富含深情的“思念”新闻、永续相传的“薪火”新闻,又是服务发展的“奋进”新闻、增进福祉的“民生”新闻,视角多样,意义多维,值得肯定。
曹辉精选的这40余篇文字通讯作品的第三个突出特点是,对湖南这片沃土的高度推崇和特别自信。湖南党史资源丰富,湖湘文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领域,近代湖南名人辈出、豪杰众多。基于对湖湘沃土的这份热爱,曹辉自己的家乡双峰、湘乡,工作过的湘潭、长沙,学习过的湘潭大学,在他的笔下,俨如“神”一般的光辉存在,或群星璀璨,彪炳千秋,或人杰地灵,备受关怀,得到充分展示和立体传播。老湘乡人曾国藩是湖南最典型的男人,双峰“女杰文化”熠熠生辉、蔡氏家族名人辈出,湘潭美术氛围浓烈、文化传统深厚,《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实景演出演绎红色传奇,“黎氏八骏”艺术科技故事悠远流长,齐白石孜孜探索绘画艺术及其后人对家训的遵从,望城雷锋纪念馆“好人”故事不断上演,长沙黄兴镇作别“化工污染”变成“花卉苗木”之乡,浏阳“博士村”群落出品“教育秘诀”,湘潭大学的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湖南科技大学的“海牛”钻探与科技创新……在曹辉这里,上述一流的存在不仅是历史,发挥过巨大作用,而且传承至今,发展尤佳,还将屡立新功。这种判断源于对湖南沃土的炙热感情,基于对三湘担当的高度自信,有事实作支撑,有决心作激励,但新闻是选择的艺术、框架的呈现,曹辉的独特经验和内心感受亦发挥重要作用。对湖湘这片沃土,曹辉爱得那么深沉,那么完整,那么执着。这是一个执拗较真、自立图强、永不服输的真汉子,奔走呼号,直言相告,感情炽热,爱憎分明,风风火火,永远激扬。我以为,这是曹辉新闻敏感的源动力、记者情怀的璀璨点、做人行事的试金石。
曹辉的文字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变化多样造就了“气韵生动”。他的理性源于新闻文体的本质约定性,缘于看待问题的辩证和深度,归于他对三湘文化、湖南历史、近代名人等的研究和考据,基于审视社会与守望时代的高度和格局,这是新闻作品发生效力的前提和基础。曹辉的感性是因为他深爱着湖湘这片热土,因为他诉诸多种文学手法再现细节、塑造典型,因为他精心制作各类标题、生动刻画特写场景,因为他的作品是文化守望、记者情怀、新闻理想的复合体。“一条心路有好长”“君今离人世 深情与谁说”“几番长洒泪 难尽敬仰情”“一眼碧泉,流淌千年沧桑”“'八骏’已乘仙鹤去,九州仍然存精神”“昔日'忘家客’,而今可归矣”……在曹辉的新闻天地里,细腻、生动、精准、传神,文学为新闻注入“性灵”。新闻不是文学,新闻需要文学,二者的巧妙结合,才是“关注生命”的信息传达,是直抵人心的“尽得风流”,魅力无穷。
曹辉是湘潭大学的优秀学子和铁杆校友、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杰出院友和兼职教授。我作为曹辉的师弟和好友,为他取得的骄人成绩欢欣鼓舞,为其作品的结集出版由衷高兴。衷心期盼他在三湘沃土上奏响更加恢弘的乐章,真诚祝福他在伟大征程中谱写更加美妙的情怀。
(作者系湘潭大学社科处处长,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