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怎样读懂《资本论》
首先说明一点,我并没有完整地读过《资本论》,只认真读了第一卷的前20页,这20页反复读了多次,再往下就读不动了。读的时候嘴里的口水增多,像是饿了一样。也许马克思在写这段的时候就在挨饿,用咬文嚼字来充饥的。这种生理反应难道通过文字传给我了吗?后面的部分是大致地翻看的。
《资本论》值得一读,这是肯定的,许多书都值得读,开卷有益。
问题在于为什么读,怎么读。从《资本论》中能有什么收获?
我认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语言的学习与丰富,逻辑思维的练习。
作家张贤亮年轻时下乡插队,手里没别的书,只有《资本论》,在反复阅读的时候,发现马克思的语言非常优美。马克思的语言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句子。如果是抱着学习语言和逻辑的态度来读《资本论》,就没有必要通读,越过表格、公式和图解,只读那些论证优美的段落,对特别好的句子可以抄下来,反复阅读,达到背诵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不是断章取义,更不是死记硬背,需要适当地联系一下上下文,做到不误解,不曲解。
《资本论》是应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典范,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和应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过程。对思维逻辑是个很好的练习过程。
马克思的语言魅力,我是在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领会到的。马克思把封闭的大清王朝比喻成木乃伊,只要棺材被打破,木乃伊接触到新鲜的空气就会解体。且不论其思想内涵,就是在语言的表述上,也是极为生动形象。马克思将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的内在联系阐述出来,足可看出其思想的开阔与博大。
马克思的传记中,也会大段引用马克思的经典句子,表现出不凡的语言天赋。
阅读马克思的一大好处就是,遇到语言粗俗、思想浅薄、逻辑混乱的书会非常厌恶,对书的要求和选择会有更高的标准。在现实中遇到夸夸其谈、逻辑不清的人,也会看出其浅薄无知。
二、学习马克思严谨的治学精神
马克思写《资本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许多内容都是作为论据,让结论有足够牢固的基础。这些工作是非常艰苦的,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也是枯燥的。但是,对于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来说,就非常有意义。马克思以身作则,树立了严谨治学的榜样。阅读到这些详细的资料,看到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所付出的巨大劳动,足可以鼓舞理论研究者,不惧艰辛。
认真读过《资本论》,就会明白,如果没有付出像马克思那样的艰苦劳动,就没资格对马克思的观点指手划脚。有谁想推翻马克思的观点,那就请他像马克思那样勤奋地学习和思考。马克思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和数据论证了资本与剩余价值的产生,因为论证过程无懈可击,论据充足,使当时的理论家们无法批驳,稳稳地立于理论的巅峰。
工人阶级在劳动实践中,接触到了《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各种现象,对那些数据、图形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反而比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学问家更容易读懂。今天的工人们,远离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生产环境,再想读懂那些图表和公式,已经不现实了。
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大小的衡量标准。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时间。
三、对基本观点加深理解
《资本论》中的重要观点,已经在中国的学校教材中有较系统的概括性表述,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马克思的观点在文史政的教材中,已经是无孔不入。真正用心学习的人,就是不读《资本论》,也对其重要的观点信手拈来。对某些人来说,读《资本论》还不如去读中小学的教材,这些教材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编辑的。如果这些书都读不明白,就没有必要再去读《资本论》了。
高中的政治教材,已经结合中国的实际,概括地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还会在各种社科读本中体现出来。邓小平也说过,他只读过《共产主义ABC》这类小册子,没有读过大部头的马列著作。如果想了解观点的来龙去脉和论证过程,通读《资本论》是不错的途径,这是理论的源头。
大众读本
四、感受马克思的崇高精神
阅读《资本论》,绝不会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写的时候更是如此。马克思之所以能乐此不疲,是因为这项研究中藏着人类解放的密码。马克思为了写这部书,他本人和整个家庭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好友恩格斯对马克思全家进行了资助,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完成了《资本论》的后两卷。不要说真的把《资本论》全读完,就是放在书房里,每天看上一眼,睹物思人,都会对他们的伟大精神肃然起敬。
马恩全集共50多卷,单从厚度上就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勤奋非同寻常。
一个对马克思充满怀念之情的人,会对他留下的一切文字产生亲切之感,也想了解他的一切思想,乐于探索马克思的思想脉络。即使不用下多大的决心,订什么计划,也会在天长日久的怀念中,不知不觉中就把《资本论》读完,就是读完《马恩全集》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本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拿起一本翻看,体会一下马克思的思想还活跃在这个世界中的那种感觉。今天翻点儿,明天翻点儿,每天翻上几十页,一个月就500页,一本厚书就翻完了。一年翻十几本,四五年的时间就能翻完50多卷的《马恩全集》。感觉不到丝毫的负担,也不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读书计划。
五、对与时俱进有更深刻的理解
尽管马克思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也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但是仍然会受到历史的局限。他不是神,不是预言家,只是以科学的态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社会在发展,问题在升级,解决问题的条件也在变化,思想和方法也不能固定不变。
当你发现,连马克思这么厉害的人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认为从一个人那里能学到“治世良方”,能包治百病。一个人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成为勤于思考的人,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以为从马克思那里得到灵丹妙药,直接拿来用就能逢凶化吉,那就是懒汉的思想。而一个懒汉是做不成什么事情的,只会把事情搞砸。
六、带动自己有更广泛的阅读
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读者来说,在阅读《资本论》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典故、政治事件、著名的人物,如果对这些没有大致的了解,就无法弄懂来龙去脉。读者不得不查阅更多的东西,这恰恰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阅读《资本论》的同时,就需要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等于是对整个世界的近代史做了一次系统学习。读《资本论》不是像读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而是认真系统的阅读,这就不是一般读者所能达到的境界了。
七、读书既是了解学术观点,也是锻炼思维。
如果学会了马克思的思维方法,就没有必要在观点结论上太过于纠结,用马克思式的思维来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是了。套用固化的观点,反而对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有害。思想是死的,固化的。而思维是活跃的。学习马克思的思维方法,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
恩格斯手里拿的是一根羽毛,当笔用的。
普通人可以相信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不必研究这些原理的形成过程。就像用电脑的人没必要去懂得电脑的生产过程,更没必要懂得芯片的研发技术。应用也需要活学活用,毕竟是一百多年前形成的理论。
马克思没用过电灯,没坐过飞机,不懂得互联网,写字用羽毛醮墨水,他没听说过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他见过的就是资本家对工人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榨。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今天的新现象,是不是会有新的想法? 只有学会了马克思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如果马克思活着,看到今天的世界,他一定会对自己的理论做出许多修改。
八、了解马克思,需要恰当的阅读程序。
作为一般的读者,最好是先读关于马克思的科普读物或者人物传记。《马克思传》、《马克思的女儿》、《马克思夫人传》、《爱的启蒙》、《马克思青年时代》,还有描写马克思的文学作品《马克思与流浪儿》。最好是阅读德国人写的版本,他们对马克思了解得更真切一些,而且感情充沛,笔法细腻。前苏联也有些作家写马克思的传记,但终究像是隔了点什么。与马克思年代地域越接近的传记,就越详实可靠。许多真正接触过马克思的人,留下了大量的第一手描述,会在传记中有所体现。离现在越近的版本可能越没什么价值,因为时代越远,越难以了解当时的情况,作者会加入更多主观上的想象。到图书馆借阅旧的版本,可能效果更好。
我读过的传记文学,《马克思与流浪儿》最适当普通读者。
如果想把马克思主义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也可以阅读一些教授出的书。这些教授不仅对马列著作阅读得到位,也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很好的分析,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了论述,很有参考价值的。北大哲学系教授杨适出过一本《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很有价值。
这本《马克思传》是我发现的最好的版本。故事生动,语言精美,翻译十分流畅。
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生活化,有很深的研究,艾思奇结合我国革命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有一定的突破性发展。如果不读艾思奇,只读马列著作,等于是放着捷径不走,而走弯路。因为艾思奇已经思考过,踩出的新路,我们没有必要再从头摸索。
完整描述马克思一生的的传记文学(正在阅读中)
对于很少阅读理论著作,只是听说马克思最近很时髦,就想读读他的大作《资本论》,我建议还是算了吧。你不妨去读小说《马克思与流浪儿》,读传记《马克思的女儿》《马克思传》。这些读物都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如果读完这些,增强了兴趣,不读原著不解渴,再读原著吧!至于到哪里能买到这些书,可以到“孔夫子旧书网”试试,几乎能网购到所有你听说过的书。这一点,在马克思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他们要搞到一本书可能要花费十倍百倍的力气。
我曾经读过许多次的传记。
九、要读懂马克思,就要读懂后来者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要了解马克思的价值,只读马克思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是开玩笑。如果没有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更广泛的传播,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你都不一定能听到马克思的名字。
回忆列宁第一卷,我读过多次,是列宁的亲人们所写的文章编辑而成。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在实践中发展的。而社会实践是一天都没有停息过,每天都在进行。如果只读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没读过刘少奇、陈云、艾思奇,也是不够的。对一个学者来说,就是把这些人的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也不是特别艰难的事情。不到两百本书罢了,有何难?
刘少奇选集,邓小平文选我已经读完,陈云文选正在读。
从语言的风格来看,列宁的作品更容易理解,逻辑清晰、语言简洁,论证有力。列宁所生活的时代也比马克思更接近于我们。读《资本论》,还不如读列宁的《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存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共青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一卷》)。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教育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邓小平教育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不读《资本论》,怎么读《资本论》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接受实践的检验。
亲其师信其道!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