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逝世时间】孙中山资料简介临终嘱咐“救中国”

宋庆龄、孙科(左)在孙中山灵堂前

  1925年3月11日晚,病危的孙中山处于昏睡状态,到12日凌晨3时,忽然醒来呻吟不绝,不断喃喃自语:“同志们——继续我的主义——”他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已经不能连续说出完整的话来,但仍断断续续地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这句话成为他光辉一生的最后一句名言。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世长辞,享年59岁。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与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改造中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不朽的丰功伟绩,不愧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名孙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号中山。孙中山自幼就有改良祖国,拯救国民之愿,并自称为“洪秀全第二”。1892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曾上书李鸿章,要求“仿行西法,以筹自强”。但上书遭到冷遇使孙中山改良的幻想破灭。

  1894年10月,孙中山远渡重洋,到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革命思想。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这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孙中山提议和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联合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要求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亲自为同盟会制订了章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纲领。后来,他又把十六字纲领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供了统一而锐利的思想武器。

  同盟会把活动重点放在武装斗争的基础上,多次发动反清武装斗争。每次起义,孙中山都亲自筹划,具体布署,并不辞劳苦奔波于南洋、欧美之间,为革命筹备经费。孙中山及其革命同志多年出生入死的英勇奋斗,终于浇开了革命之花,结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武昌起义的炮火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1911年底,在外漂泊多年的孙中山回到祖国,马上被南京1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了,在这片古老帝国的国土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孙中山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特别重要的是制定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为原则的《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主义政体,促进了民主思想的高涨,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孙中山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并未放弃建设共和制度,实现工业化的理想。他先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而发动了“二次革命”;当袁世凯在万人唾骂声中死去,新军阀混战之时,孙中山坚持共和理想,举起维护《临时约法》的大旗,于1917年在广州掀起了“护法运动”。

  伟大的五四运动给孙中山以重大影响和推动。他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于1920年11月在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掀起第二次护法运动。正当孙中山准备挥师北上之际,与北洋军阀有勾结的新军阀陈炯明突然叛变,炮轰总统府,致使孙中山仓促出走。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向工农,向苏联,向中国共产党靠拢,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阶段。

  1923年1月,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11月,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经过与国民党内右派分子的斗争,终于在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三大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革命形势的迅速高涨。在这种形势下,直系将领冯玉祥在1924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统治,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讨和主持解决时局问题。为了迅速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孙中山应邀北上。

  由于多年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孙中山积劳成疾,患有肝癌。此时病情日益严重,终因医治无效而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人们继续奋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