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证奇览】十枣汤证图解

如图73所示,心下痞硬而满,引胁下痛,心下、胁下等处以指按之,稍触即惊惧而痛,或咳则胁腹引痛,或动身举手,则应之而游动疼痛,或呼吸急迫而痛,皆属此类。

图73

此乃胸间心下有水,不能下行所致,故名之曰“悬饮”。悬者,悬挂于空间也。《金匮要略》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本方主治证,或为支饮,或为咳家,皆见胸间、胁下、心下水饮停滞引痛者。

《伤寒论》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太阳中风,表邪因水气而入里,致下利、呕逆。表证未解者,不可治其下利、呕逆。若治其表,表邪散,则下利、呕逆自止。若表解后,仍下利、呕逆者,为水饮所致,即应攻之而去其水。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本证为悬饮兼太阳中风证。漐漐汗出,为微微汗出貌(漐漐汗出,为连绵汗出之意)。遍身漐漐,为微似有汗,其汗为发作时有,素常则无。若有表证,则虽不发作,但亦常有汗出。头痛亦非表证,为水气冲逆而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者,并非热结,心下痞硬乃心下有水气所致。此心下痞硬满而干呕者,非因表邪所致。“汗出,不恶寒者”,可知表证已解。此汗出并非所谓漐漐汗出,乃指表证欲解之际,暂时汗出而恶寒止。此证为水气在里,表证解后,里水未除所致。

十枣汤并非清泻里热之剂,乃为驱逐里水、和谐表里之方,故其所主以心下痞硬而满、引胁下痛为本证关键。若攻之而泻下水浊,则余证随之而解。虽表解,仍有头痛、干呕等症状,此皆为里水所致。本证虽本于中风,表邪内迫,但因其未成实热,故有头痛、汗出等外证。其水结而不致于结胸,病状仅表里不和,由此可知十枣汤攻逐悬饮之意。

《金匮要略》云:“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悬饮之意,已如前述。

又云:“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咳家,其脉弦者,亦属悬饮水气,当有引痛之症,故以十枣汤主之。

又云:“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大凡心胸疼痛者,不至危急卒死。夫本心下有支饮者,咳嗽而烦,其每咳则胸中疼,非为急卒之证,然日久不治亦死。因其亦有引痛,故宜用十枣汤。

综观以上诸证,其悬饮、咳家,不论属外邪侵袭,抑或胸间心下有水气,以有引痛者,为十枣汤证之眼目。故不只限于心下、胁下有水,或在于脊背骨之间按之即引痛者,若再见手臂、腰、脚挛痹,亦可拟用十枣汤。其证轻者,刺其痛处,可使出血,此法可用于痛在脊背者,在心下者则不可用。盖大枣可和水气所致之挛急,此方甘遂、芫花、大戟三味并以逐水。虽云逐饮,而按之挛引而痛者,则以大枣和缓之。

又案:此方名深师朱雀汤。《伤寒论》中有白虎、青龙、玄武之方名,亦不可无朱雀之名。盖此朱雀之名者,为其方之古名,以其用大枣十枚,故名十枣汤。其四神之名,乃以主药之色名之,并无深意。白虎取石膏之白色,青龙取麻黄之青色,朱雀取大枣之赤色,玄武取附子之黑色之意。证曰:“治久病癖饮,停痰不消,胸膈间有水,时时头眩痛,苦挛,眼睛、身体、手足、十指甲尽黄,胁下亦支满,饮辄胁下引痛。”此亦与悬饮证合参之。

十枣汤方

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枣(五分)(克按:大枣五分,恐属传写之误,用六钱甚效。)
上四味,前三味粉为末。
又可作丸。以水一盏二分,煮枣取六分,去滓,入散一钱,顿服之。
稻叶翁云:腹中有坚块,其状细长,按之紧张,时时掣痛者,为十枣汤证。且其坚块之状,从胸端至脐旁,如按长四五寸许粗竹,或从胸至腹,细长而紧张,或短而在胁旁,以手触而有物状,不论其大小长短,但着眼于“掣痛”二字。掣者,牵引、抖动而痛也。大凡有痰饮而咳者,或四肢或腰腹掣痛者,不问有无他证,皆以胸腹掣痛为据,而用十枣汤有神效。

余用此方,觉其疗效如神。以大枣十钱或五六钱,以水一盏半,煎取六分,去滓,入甘遂末,调和顿服之,有效。然甘遂末应据病邪深浅而定其分量,或二三分,或四五分,甚者可至一钱。若服后病人瞑眩、吐泻如倾者,不必恐慌。

又,本方作丸之法,略述于下:

芫花(日本产者不可用,名萨摩藤者可入药用) 甘遂(质佳而肥者) 大戟(日本产者不可用,有名曰女大戟者可用之)

上三味,各等分为末,大枣质佳而肥者取其肉,和药为丸如小豆大。

(0)

相关推荐

  • 十枣汤《伤寒论》

    泻下剂,逐水,具有攻逐水饮之功效 [组成] 大枣 10枚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 大枣 芫花 [用法] 大枣煎汤,后 3味研末,以枣汤调服药粉 1~2g,每日或隔日 1次,清晨空腹服 从小剂量开始 ...

  • 十枣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十枣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十枣汤. 全国著名 ...

  • 经方:十枣汤

    十枣汤 [原文]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 右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七,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

  • 医圣伤寒论的 十枣汤 不仅治疗胸水腹水 还治疗这14种疾病

    太阳中风证,患者下利,就是大便次数多. 呕逆,就是患者有呕的症状. 这是葛根加半夏汤证,患者要用葛根加半夏汤,进行治疗. 患者的表证解,就是没有表证,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 攻下,是下法之中,作用比较强 ...

  • ​十枣汤

    ​十枣汤 芫花 (熬)   甘遂   大戟   大枣 (擘) 十枚 [拆算现代剂量] 芫花 (熬)  甘遂  大戟  大枣 (擘) 10枚 [用法]上三味(芫花, 甘遂, 大戟 )等分,各别捣为散,以 ...

  • 【腹证奇览】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图解

    ​大陷胸汤证图解 图67 如图67所示,胸部高起,心下硬满,近手则剧,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身体稍动则腹鸣而疼,痛苦至甚,舌燥生苔,心中懊憹,脉沉而迟者,为大陷胸汤证.仓促诊之,颇似大承气汤证,若速下 ...

  • 中医腹诊——《腹证奇览》中柴胡汤类方的腹证

    #中医##中医学习##腹诊# 以前整理的学习笔记,删掉可惜,供大家学习. 柴胡汤类方 方剂 组成 适应症 腹证 备注 小柴胡汤 柴胡9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半夏9g ...

  • 《腹证奇览》的两篇序言

    <腹证奇览>研究仲景书为主,以腹诊的独特视角深入,值得借鉴.学习.应用.提高. 刘渡舟序 腹诊之法,肇始于<内经>.<难经>,发展于张仲景,亦诊疾审病,辨证论治之首 ...

  • 中医类古籍善本:腹证奇览(稻叶克)

    中医类古籍善本:腹证奇览(稻叶克)

  • 腹证奇览.pdf

    作 者 :(日)稻叶克,(日)和久田寅著:梁华龙,陈玉琢,陈宝明译 出版发行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7.03 ISBN号 :978-7-5132-4006-2 页 数 : 288 开本 ...

  • 《腹证奇览》越婢汤图

    此方我临床应用极多,使用对症,效果极佳.      原文:水气聚于上部,喘咳气急,一身悉肿,脉浮,自汗出或无汗:又,覆手按压胸,隔皮有热状,有如袋装热灰而按之,有伏热之感,此越婢汤之正证.<金匮 ...

  • 腹证奇览之腹证诊察方法

    令病人仰卧,两腿伸展,两手置于股侧,安定心神.医者盘坐或立于患者一侧(此乃常法,倘活动不便者,当取其便位),以右掌腹按病人心下,调息定神,稍待须臾,即专心诊察. 先于胸部左右徐徐揉动,以此便知虚里之动 ...

  • 临证奇案

    临证奇案-胆囊术后诸症起,舌脉寻根病可痊! 林某,女,51岁,2020年8月10日至门诊就诊. 初诊:2016年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胃纳不佳,进食则欲便,但至厕所时则难以便出,口涩难耐,口 ...

  •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由大黄.附子.细辛三味成方.传统认为本方是温下剂,因为张仲景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