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作家彼得·汉德克

彼得·汉德克

Peter

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

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Handke

1

彼得·汉德克是奥地利著名先锋剧作家和小说家,20世纪德语文学最重要的几位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

他创作的《卡斯帕》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

他参与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

他根据自己作品改编的《左撇子女人》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在小说之外,彼得·汉德克也写诗。

1983年《诗刊》社编选的《世界抒情诗选》收录了绿原翻译的彼得·汉德克的诗。

1

人物经历

彼得·汉德克1942年出生在奥地利克恩滕州格里芬一个铁路职员家庭。孩童时代随父母在柏林的经历以及青年时期在克恩滕乡间的生活都渗透进他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里。

1959年6月, 汉德克在《克恩滕大众日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无名的人》。

1961年,汉德克中学毕业,夏天第一次与生父见面。秋天在格拉茨大学读法律,开始参加“城市公园论坛”的文学活动,成为“格拉茨文学社”的一员。

1961年,汉德克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开始参加“城市公园论坛”的文学活动,成为“格拉茨文学社”的一员。

1966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开始放弃法律专事文学创作。同年发表了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轰动。

1966年8月,汉德克从格拉茨移居杜塞尔多夫。从此长达7年之久生活在联邦德国和柏林。

1967年,汉德克的剧作《卡斯帕》发表,次年《卡斯帕》在德国法兰克福和奥本豪森同时首演。

进入70年代后,汉德克率先从语言游戏及语言批判转向寻求自我的“新主体性”文学。这个阶段创作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由他本人和维姆·文德斯一起改编成同名电影,文德斯担任该片导演。

1970年11月,彼得·汉德克的个人生活发生了一件巨大的悲剧,他的母亲自杀身亡。

次年,汉德克发表了《无欲的悲歌》,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作为德语文坛70年代新主体性文学的巅峰之作,《无欲的悲歌》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1973年,汉德克获得毕希纳文学奖。同年移居巴黎。

1979年,汉德克在巴黎居住了几年之后回到奥地利,在萨尔茨堡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期间创作《缓慢的归乡》四部曲,创作风格开始转变。

1990年,汉德克搬到巴黎西南边缘的沙维勒。

1996年,汉德克发表了游记《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批评媒体语言和信息政治,因此成为众矢之的。

1999 年,在北约空袭的日子里,他两次穿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旅行。同年,他的南斯拉夫题材戏剧《独木舟之行或者关于战争电影的戏剧》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为了抗议德国军队轰炸这两个国家和地区,汉德克退回了1973年颁发给他的毕希纳奖。

2006 年3 月18 日,汉德克参加了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葬礼,媒体群起而攻之,他的剧作演出因此在欧洲一些国家被取消,杜塞尔多夫市政府拒绝支付授予他的海涅奖奖金。

2009年,汉德克获得了卡夫卡文学奖,并成为获得塞尔维亚文学勋章“拉扎尔国王金质十字勋章”的作为首位外国人。

2019年10月10日,彼得·汉德克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

1

               主要成就

彼得·汉德克在西方同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因为他曾多次公开支持前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2014年彼得·汉德克获得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国际易卜生奖,导致评委会某些成员因不满评奖结果而辞职,极权主义研究者Bernt Hagtvet指责这是“史无前例的丑闻”,甚至认为“把易卜生奖颁给汉德克就等同于把康德奖颁给戈培尔”。

当汉德克抵达奥斯陆领奖时,在场有一批示威者向他抗议。不过另一方面,2010年获奖者约翰·弗斯(Jon Fosse)则表示欢迎这个结果,他认为汉德克是个杰出的获奖者,而且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Peter

“我醒着入睡了:我没看东西,是东西在看我;我没动,是脚下地板在动我;我没望镜中的我,是镜中的我在望我;我没讲话,是话在讲我;我走向窗户,我被打开了。”

——《颠倒的世界》

“他发现自己有一种奇怪的渴望,什么东西的价格都想知道。当他看到食品店玻璃上有白色字体写出新到货物及价格时,他就觉得很放松。商店前水果箱里的价格标签倒了,他就把它扶起来。这个动作足以让人走出来问问他是不是要买点什么。”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这里您将听到的都是您曾听到的,这里您将看到的都是您曾看到的。您将看到的不是戏剧,您的观赏乐趣将不会得到满足,您将看不到表演。”

——《骂观众》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幻想小溪是河流,泥坑是大海。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不知道自己是孩子……”

——《柏林苍穹下》

一个长久陪伴你的公众号

微信号|jbjihua

声明:本文配图选自相关新闻资料图片及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