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联合拿下一线后再攻占二线,无论是靶向or免疫耐药均有效!
近年来,免疫联合治疗领域“内卷”之势越来越大,自从“T+A”获批肝癌一线后,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组合都已开展在肝癌一线的相关临床研究。赛道过于拥挤,联合治疗的趋势也逐渐转向肝癌的后线治疗。此次,我们就带大家看一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在肝癌二线及后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药相比疗效又如何?
共有48例晚期HCC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先前的治疗中都出现疾病进展。将患者分为仑伐替尼(12mg/天(体重≥60 kg)或8mg/天(体重<60 kg))+卡瑞利珠单抗组(200 mg/q2w)和仑伐替尼单药组(n=27)。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不良事件(AEs)。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位OS均未达到,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组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85.2%和75.7%,仑伐替尼单药组为73.7%和69.6% (P=0.43)。
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组的中位PFS明显长于仑伐替尼单药组(8.0个月vs 4.0个月,p=0.011),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组的6个月和12个月PFS率分别为52.4%和17.5%,仑伐替尼单药组为14.8%和0%。
在单因素分析中,与良好OS显著相关的预后因素为ECOG-PS评分0分,Child-Pugh评分5-6分,无门静脉血栓,既往只接受过一线治疗。在多因素分析中,ECOG-PS评分0分和Child-Pugh评分5~6分仍然是OS良好的显著独立预测因素(HR=13.403, 95% CI=1.766 30.171, p=0.027;HR=5.981, 95% CI=1.208 29.609, p=0.040)。
在单因素分析中,与良好的PFS显著相关的预后因素为ECOG-PS评分为0,HbsAg阳性,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在多变量分析中,ECOG-PS评分为0和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仍然是良好PFS的显著独立预测因素(HR=10.685, 95% CI=2.888 35.529, p<0.001;HR=0.365, 95% CI=0.148 0.897, p=0.028)。
在所有的48例患者中,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组最好的抗肿瘤反应是部分缓解(PR) 6例,稳定疾病(SD) 9例;仑伐替尼单药组PR 2例,SD 12例。与仑伐替尼单药组相比,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组有更高的ORR (28.57% vs 7.41%)和疾病控制率(DCR) (71.43% vs 51.85%)。
在安全性方面,≥3级AEs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相似。1例患者由于严重的AEs(3级高血压)需要停止仑伐替尼治疗,1例患者由于严重的AEs(3级血小板计数减少)需要停止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
其实,除了这项研究外,在2020 ESMO会议上同样发表了一项研究评估联合治疗二线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
在I期GO30140研究的F队列中,119例不可切除的HCC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rm F1)或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 (Arm F2),其中26/52名Arm F2的患者在疾病进展(PD)后转到Arm F1。研究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为ORR、DCR和OS。
研究结果显示,在26名患者中,1例患者达到PR(ORR为3.8%),13名患者疾病稳定,DCR达到53.8%,而疾病进展后未交叉到Arm F1的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0%和30.8%。Arm F1组患者交叉前和交叉后的mPFS分别为1.9 vs 5.4个月。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50%从Arm F2转到Arm F1的患者最佳反应均为SD(疾病稳定)。这也提示我们,对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耐药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再度获益。
从这两项研究来看,虽然目前免疫联合抗血管在肝癌一线治疗中备受瞩目,但是其在二线治疗中的疗效也不可小觑,相对来说优于单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