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改进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古时候人们养

蚕织丝,在处理丝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残留的丝絮, 这些丝絮积累起来,会形成

一个小薄片,把它晾干就能进行书写。

西汉初年的时候,造纸术就已经出现了,主要是用麻纤维布作为原料。这个

时期造出来的纸还很粗糙,表面也不光滑,不适于书写。东汉时期的蔡伦,为造

纸术的改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之前造纸术的基础之上,改用树皮作为造纸

原料,制浆原料也由石灰水改为了草木灰水。其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四步:第一

步,利用蒸煮的方法,使树皮在碱液中脱胶,变为分散的纤维;第二步,将长纤

维切断并帚化,成为纸浆;第三步,纸浆渗水变成浆液,然后捞浆,使纤维交叉

成为湿纸;第四步,将湿纸晾干。在蔡伦以后,这种工艺流程就固定下来,即使

是现在的湿式造纸法,与那时相比也没有根本变化。由于蔡伦的改进,纸张的质

量大为改善,其产量也有提升,逐步取代了竹简、布帛等书写工具。

到了隋唐时期,造纸使用的原料范围逐步扩大,很多带有纤维的事物都可以

用来造纸。竹子造纸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项改进,这项技术标志着造纸术的重大

技术突破,表明当时的造纸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封建时代后期,造

纸所使用的工艺越来越多,纸张的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改善,各种类型的纸纷纷涌

现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