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吃啥药,11种家庭常备药很实用,一看便知!少跑医院少受罪

人吃五谷,也生百病,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少有点小病小痛,因此家里总会备有一个“百宝箱”:创可贴、感冒冲剂、止疼药……一旦有头晕、感冒、喉咙痛等毛病,就靠这些常备药来救急了。

随着年龄增长,单身的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突发情况也越来越多,目前网络上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家庭必备药”,到底哪个版本才是正确呢?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家庭药箱”到底该怎么准备。

一、这些家庭必备药,你都买了吗?

为了方便大家对照,小九将“必备药”归为三类11种——常用类、特殊类和工具类。

·常用类

①腹泻

病从口入,腹泻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可能是食材不洁、肠胃过敏等,因此可准备点藿香正气丸胶囊、诺氟沙星、思密达、黄连素等都有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是家庭缓解腹泻的常用药。不过使用诺氟沙星时有一定的副作用,要明确是细菌性感染,有睡眠障碍者可用阿莫西林替代。

②皮肤病

夏季到来,野外出游或户外散步都容易遭蚊虫叮咬,因此常备风油精、止痒膏非常有必要。对于汗液排泄不畅引起的痱子、汗疱疹,可以涂抹痱子粉、炉甘石洗剂于患处。另外,还可准备一些维生素B、C和抗组胺药物,对于过敏性皮肤病有很好的止痒效果。

③中暑

夏季出门,如若防晒措施不到位,或在太阳底下太久,可能会中暑,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可缓解中暑引起的各种症状。除了用药外,也可以喝大量淡盐水,补充电解质,缓解暑气。

④感冒、发烧

感冒、发烧也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小病痛,若是无法安排急诊,可以先选择单一安全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必理通)或布洛芬,适合体温超过38.5℃的临时处置。不过要注意,儿童发烧不宜用成人药,还是经过儿童医院诊断,再使用退烧、感冒药,才最安全。

·特殊类

家中如若有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老年人,除了常规的降压、降糖和冠心病药物外,应该储备一些急救用药。

①硝苯地平普通片

出现高血压危象,即血压迅速升高超过180/110mmHg到,可紧急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并迅速拨打120。

②葡萄糖粉

用于低血糖急救,特别是使用过拜糖平、卡博平、倍欣治疗的患者,只能用葡萄糖急救。

③硝酸甘油片剂

用于心绞痛发作的急救,舌下含服,并迅速拨打120。

·工具类

①温度计

当感觉到头晕、发热、胃口差,使用体温计,测量是否因发烧引起;

②血压计

无需去医院检查,也可以了解自己的血压、心率变化。下次复诊时,医生还能根据记录,及时调整药物;

③绷带、棉签、创可贴等

当不小心划破皮肤,出现小伤口,可以快速简单止血,避免伤口进一步感染;

④镊子

如果不小心摔倒,伤口有小沙子等,用尖头镊子夹出,比手和针取都好。

二、小药箱如何科学管理?

和食品一样,药品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没有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过期浪费或是重复购药,若是误用误服,还可能导致用药安全事故。因此,除了要按需求、品类备药,也要重视药箱管理。

药品尽量分类储存

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放,儿童药与成人药分开保管。感冒药、退烧药等只需放在干燥、阴凉、避光处,而对于特殊药品,如胰岛素,需要放在冰箱冷藏,不能与普通药一般常温放置。此外,药品使用后一定要密封,瓶盖要拧紧。

定期清理家庭药箱

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有效期”和“失效期”。除了看日期,有些药品可能由于存储不当,在有效期内发生裂片、混浊等现象,也属于变质药品,不能继续服用。过期药物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可能由于氧化产生有害物质,部分药物过期会产生剧毒,服用后有中毒的危险

关注药品禁忌症

除了关注日期,用药时也要看清瓶签上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禁忌症,像保生丸、保济丸,相差一个字,用法跟疗效天差地别,尤其是小儿和妇女孕期,用药应特别注意。

如果家中有小孩,药箱一定要有儿童保险装置,避免孩子误以为是糖果,误食入口,引起药物中毒。

三、有一种药不要自己存

家庭小药箱中,有一种药并不建议存放,那就是抗生素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自行大量服用,存在不良反应、药不对症的风险。大家要知道,抗生素的作用是杀灭或抑制细菌,可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患者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那么服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错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如腹泻、呕吐等,长期使用还可使儿童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引发二重感染。另外,抗生素经过肝脏、肾脏代谢,滥用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最担心的是,如果未来出现超级细菌感染,患者可能要面对“无药可治”的状况。

家庭常备小药箱本身“救命”的举动,但若没有安全用药,救命可能反而成了“致命”。关于家庭小药箱,该放什么,不该放什么,你都学会了吗?

参考资料: 

[1]清单来了!最全家庭必备药,照着买一次就够….科普中国 .2021-05-20

[2]赶紧翻翻家里的小药箱,看到这种药,马上扔掉!.健康时报.2018-05-17

[3]家庭药箱别存抗生素.健康时报.2009-05-1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