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昆:穿越时光的陪伴

宋 鸽

他,络腮胡,一身休闲装扮、不修边幅。

在教育论坛、博客中,有一篇文章被广为转载,题目是《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以为学生的成绩就是学生的一切;看见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图办,就'恨铁不成钢’;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几乎不看别的书,除了上班、上课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事情做……”这段文字,便出自他之手。

他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语文教师夏昆。很多人初见夏昆,都觉得这个教师有点“另类”,甚至有人觉得,他就是个“愤青”。谈到教育,他总是埋怨最多、批评最多,但如果你以为他只会嘴上说说,那就错了。10多年前,夏昆也曾是一个全力以赴进行应试教育的教师。他研究考题,高压施教,在当时的乡镇子弟校创造了升学奇迹。接着,丰厚的回报接踵而至。一下子,他就成了学校乃至全市语文教学的高手、名师。

然而在一次送走毕业班的学生时,夏昆觉得自己必须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师生涯,作为教师,究竟还应该给学生点什么?

第二个学年,夏昆接手了一个新高一。这次,他制订了一张特殊的课表,课表上的课程不是学校规定的,而是自己添加的。课表一共有三个主要内容:诗歌鉴赏课、音乐鉴赏课、电影鉴赏课,都安排在自习课时间。

这三件事中最早做的是诗歌鉴赏。夏昆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开始时比较功利,主要是为高考诗词鉴赏题做准备。

然而,学生的创造力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最让夏昆记忆犹新的是一次现代诗歌赏析课,一个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首现代诗,很有水平。讲解完了,他说:“今天这首诗我没有写作者,因为作者就是我自己。”

那一瞬间,夏昆和学生们都惊呆了,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经过锻炼,学生们的兴趣越来越广,接着便有了“泰戈尔诗歌讲座”、“日本俳句讲座”、“自由与民主讲座”……

于是,诗歌鉴赏课演变成了“百家讲坛”。

接着,夏昆又开设了第二门课:音乐鉴赏。夏昆是音乐爱好者。然而在愈演愈烈的应试背景下,高中生的时间与空间已经被挤压到了极致,学生的音乐素养一届不如一届。“我不是音乐家,我也无法把同学们教成音乐家,甚至无法让你们从此喜欢上音乐,但是我想用这门课告诉大家,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美好的艺术。即使我们不懂,甚至不喜欢,但是我们在面对这些伟大作品的时候,还是应该表示出我们的尊重。”夏昆这样告诉学生。

好的电影不亚于一本好书。比起看书,电影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其价值不可估量。夏昆一直相信,好的电影能够改变人的一生,而要鉴赏一部好电影,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审美水准和相关知识。而现在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电影的鉴别能力有限,而教师对学生观影的指导也极其有限。于是,夏昆开设了第三门课:电影鉴赏。

夏昆精选了10余部电影,按照内容分成几个主题组织学生观看,并在观影前做好准备工作,观影后组织讨论或者影评写作,交流观影感想。于是,这些影评与教学过程,就成了夏昆送给这一届毕业生的最好礼物——《教室里的电影院》,这本书201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目前中国第一本中学阶段电影鉴赏课的全程记录。

从1998年开设这3门课到现在,已经16年了。尽管其间也经历过同行以及学生的不理解,夏昆还是依然在坚持。他说:“我坚信,成绩很重要,但人不是为了成绩而活着。即使我做的事情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但是我还是要把学生当人看,我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教室的四面墙,穿越高中的3年时光,陪伴学生一生。”

(来源: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