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志:我在英国怎样生存?一手伤寒一手温病】

01

由伤寒走进温病

我刚到英国的时候,就要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临床需要接触很多比较重的疾病患者,而且中医不准用西药。

你可能会问,英国人都不了解中国文化,能信中医吗?

其实,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老外更多的是在看了很多医生以后,没有解决问题,所以会找中医尝试一下,而你需要帮他解决一些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我这个新手来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痛下决心提高临床,要么同样平庸走向毁灭。

由此,我开始狠下功夫,把《伤寒论》反复读了很多很多遍。当时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在诊所给患者开完方子,扎完针了,要给他们留会儿针,就利用这种碎片时间来回翻《伤寒论》。

回家的路上,再想着条文是怎么说的;到家吃完饭以后,晚上还要再读。包括很多当时国内外的、流行的一些伤寒的著作、学说,都涉猎,都研究。

然后临床上也用伤寒方,比如五苓散、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等等,也治好了不少的患者。但就有那么一部分患者,我用了伤寒方效果也不理想。他们病的不是特别的重,也不很急,但就是不舒服,各种各样的不舒服,在英国找了那个所谓Specialist(专科医生)看完以后效果也不太好。

这个时候,我看到一本书《赵绍琴临床验案精选》,对我临床有提高极大。因为这本书主要记载了赵绍琴赵老的一百多个医案,然后每一个医案都非常精彩。我按照赵老医案里面的一些思路下功夫去学,发现那些用《伤寒论》思路解决不好的疾病,用赵老的思路效果会非常理想。

这里没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是客观实际,都是患者给你的反馈。有一些患者用《伤寒论》方子解决比较理想,有一些用《伤寒论》搞不定,反而用温病能搞定,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我悟到,最好的老师不一定是在学院里边,不一定是你跟的那位老师,很多时候我们真正的良师,是来自于临床的实践,就是患者治疗的反馈,才是你迅速进步的基础和依靠。

所以我在临床上,没有形成什么所谓流派的观点,这个是伤寒派、那个是温病派……我觉得都是一个医家必备的。有一些情况就适合用桂枝汤、白虎汤,有些情况它就适合用一些温病里边的方子,升降散、柴芩川等等。

02

温病:治未病 ?治大症?

想讲个亲身的经历。我在2005年的时候,当时研究《伤寒》太过于痴迷了,给自己亲身试药,麻黄用了45克,炮附子用80克,我在临床上也这样用。

有一位波兰裔犹太人,她90多岁了,经历很多,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她找我看什么病?就是头痛,50多年的头痛,她的脉并不弱,是标准的浮紧有力,我给她开的是大青龙汤。这个方子只开了一付,当时也扎了针。然后患者的头痛就消失了。

我们知道,大青龙汤里面麻黄的量是很大的,然后里边还有生石膏。

但她认为是扎针扎好的。因为她50多年吃了太多的药了,不仅仅是止痛药,还有什么印度草药、非洲草药……甚至什么精油她都用过,但这些药都没有效。

实际上我心里清楚,是用大青龙汤治好的,但是我只开了一剂。她这次头痛是结束了,但我后面就不管她了吗?不是的,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用温病思路解决。

到底《伤寒论》里面的方子和温病的方子,该怎样配合使用? 可以这样讲:特别急、特别重的病,你首先考虑还是经方,因为经方善治大症;但我们平时并没有那么多的大症,我们的身体会日渐衰老,我们的血管质量会日渐下降,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一块的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过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就是:除了急火还有慢工,维护健康有一部分是应急的,但更多部分是谋求长远的意义。

《黄帝内经》讲:“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在告诉我们答案:你没什么病的时候,也要去关注自己的健康甚至于是调理自己的血管质量,这就叫上工。从这个角度说,难道温病理论不能够做出贡献吗?难道非得是大症、已经是“下工治已病”的阶段,中医才去关注吗?

我想这并不是《黄帝内经》的本意,也不是我们中医的本意。《伤寒论》里边的方子很多治大症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我本人临床也用过,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于此,我们一定要考虑治未病的概念。

但是这个观点很容易被大家误解,认为温病只能治小病;其实你小瞧了温病理论。

很多昏迷患者用温病方子反而能救得很好。 当年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被英国医生宣布脑死亡,但是后来是按照温病的思路去把她救回来,像这样的例子特别多,如果你有耐心,仔细地读一遍《赵绍琴临床验案精选》你会看到,很多的大症、急症反而是温病学家解决的。

回想当年沉浸于学习《伤寒论》的时候,我也认为“六经钤百病”。但将心比心,我现在经过这些年的临床实践后,很想分享一句话:“医生没有能力治疗超过自己认知能力以外的疾病。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要故步自封。”

03

为啥说温病占比十之八九

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古今医案按》,作者是俞震。你在书中会发现一个临床观察,比如:女性月经病阴虚有热的,比例占十之八九。

真是这样吗?我在临床上见到的,用温病思路可以解决的医案比例大约占十之八九,就是这么高的比例。为什么?答案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有提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如果换成今天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去看,可以这样去理解:人体血管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比如高血压、脑梗、冠心病等疾病都跟血管的、动脉血管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而温病对于血管健康,尤其是动脉血管健康的关注,比任何一个学派都要详细、全面,都要经验丰富、都要套路满满。

所以临床上,不是说遇到发烧、脸上长暗疮了,你才会使用温病的思路,不是这样。实际上,温病它解决的是血管质量和血管外面环境,对血管质量的影响的问题。

我们说卫分和气分指的是动脉血管、动脉循环系统外边的环境;营分和血分指的就是动脉血管、动脉循环系统自身的环境,血管里边的。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所以今天几乎临床见到的疑难杂症、老年病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只要方向对了,临床上就会有回报,你自己的临床的成就感也会增加。

这个方向,就是专注于血管动脉循环系统的健康程度,而这件事温病做的比谁都好。

还有一些故事,等后面我有机会再给大家讲。


(0)

相关推荐

  • 赵绍琴治高血压,抓手就是内经一句话

    I导读:"像心血管这类的疾病,它是更复杂的.更全身性的,我们需要更稳妥.更安全的方式来解决,温病在这方面的治疗思路是特别多的."(编辑/云霄.居业) 温病与心血管健康 作者/范英志 ...

  • 如何背诵伤寒论

    我是先背伤寒论,然后结合案例+anki学习伤寒论,下载了几十本经方医案书,然后分门别类,目前只收集完成了太阳篇的医案,收集了大概两千多,已经耗时上百个小时. 最大的感触是,"纸上学来终觉浅 ...

  • 【范英志:9个字-三焦治湿的“用药套路”】精

    9个字,记住三焦治湿的"用药套路" 作者/范英志 一.三焦药对,一共9味 上焦治湿用什么药?中焦又用什么药?还有下焦还用什么药?各位,这是有套路的. 治疗上焦三味药:霍佩苏.藿是藿 ...

  • 【范英志:这10年,闭关、读书、临证,让我理清了这三类问题】

    从读书中我理清了三类问题 作者/范英志 大家好,我是范英志,受灵兰中医书友会的邀请,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怎么样读书的一个话题. 01 个人读书之路的两点体会 1.生活环境:适合一心读书 读医书这件事,我 ...

  • 【范英志:三焦治湿用药的9个字】

    9个字,记住三焦治湿的"用药套路" 作者/范英志 一.三焦药对,一共9味 上焦治湿用什么药?中焦又用什么药?还有下焦还用什么药?各位,这是有套路的. 治疗上焦,记住三味药:霍佩苏. ...

  • 范英志 | 温病医案两则

    本  期  导  读 范师2015年医案两则.范师在2014年曾说过,15年阴虚之人,尤其是老人.小孩易得温病. 在5.6月份,小女得了两次温病,在被我误治后,向范师请教,范师在百忙之中,仍为其进行病 ...

  • ​范英志 | 想要好心情?用好“气数”穴位搭配,好心情如阳光洒落!

    本  期  导  读 让身体感受阳光,用温暖治愈疾病. 经脉的「气数」 「数」的的本质是「气数」,<封神榜>中的商纣王得罪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非常生气,想把商朝灭了,但是一查却发现商朝还有 ...

  • 范英志温病

    风药口诀 荆防苏芷羌独活,柴葛麻豉牛藁薄 凉血化瘀药 丹芍花地茜(丹参 赤芍 炒槐花 生地榆 茜草)

  • 范英志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黄帝内经》的气机思想

    范英志 正安聚友会 今天 本  期  导  读 视角选对了,问题就容易解决. <多样性红利>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佩奇(ScottE. Page)书中举的一个例子: 一个冰淇淋公司想要研发一 ...

  • 【范英志:9个字-三焦治湿的“用药套路”】

    9个字,记住三焦治湿的"用药套路" 作者/范英志 一.三焦药对,一共9味 上焦治湿用什么药?中焦又用什么药?还有下焦还用什么药?各位,这是有套路的. 治疗上焦,记住三味药:霍佩苏. ...

  • 我在英国怎样生存?一手伤寒一手温病

    原创范英志 中医书友会 今天 中医书友会第278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医生没有能力治疗超过自己认知能力以外的疾病.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要故步自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