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善意总被无情辜负,你还会选择善良吗?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经常我们会说做好人难做,确实是近年屡见不鲜的“农夫与蛇”现代悲剧,似乎在一定程度颠覆了大家对传统意义的“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坚守。

1、贪婪的人习惯把别人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广东湛江吴川一老板出资八千万筹建129栋共258套别墅准备无偿赠送给村民使用。

本是扶贫济困的善举,最后却因村民种种的想法出现了矛盾,别墅能否按原计划分配也成了问题,以致这位乡贤连续两年不愿回乡过年。

村民的想法也很奇特,有村民提出子女已经结婚或即将结婚,希望再分多一两套;有户口早已外迁的原村民联名写信,也希望回村分房;甚至有村民表示如果要拆旧房建二期工程,除了按计划给他们分配别墅,还得支付赔偿……

其实这些都是借口,真正出现问题的还是人性中那份贪婪。

在穷人的思维中,认为富人都是赚取了不义之财,富人之所以赚钱,那必定是抢占了原本应该属于穷人的资源和机会,所以,富人赚钱了理应拿出来分给大家。

真正当富人开始回馈社会时,往往又会因为自己是否多得一些而闹得不可开交了。大家都想不劳而获,都是尽可能地多抢多占,所以才会把原本的好事变成了尴尬事。

2、善良被诬陷更是对善意的侵蚀

河南郑州的一家杂粮馒头店曾经免费给环卫工人发放“爱心馒头”,店主和环卫工人亲如一家的温暖感动了很多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免费领馒头”的爱心招牌却被店主摘掉了。

那家家的爱心馒头持续了一个多月,这家小小的馒头店共送出16000多个馒头,按每个八毛钱的成本计算,折合13000多元,这对于小成本和小利润的馒头店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如果只是成本压力过大了,那么店家可能还会坚持一段时间,可是一些已经辞职了的环卫工人依然跑来领免费的馒头,甚至还中伤店家说是环卫公司给了馒头店钱,这彻底让店家心灰意冷,从而一举摘了爱心招牌。

于是,因为照顾环卫工人的馒头店将好事办成了烦恼事,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好评,反而还被人指责不厚道。这事放谁身上也不会太舒服。

3、没有感恩的善意便是对善意的践踏

有些人,明明别人帮助了他,但是他却不懂得感恩,反而还将这种帮助当成依赖,甚至对这种帮助当成理所当然,如果别人一旦不能提供了帮助,便开始对曾经的帮助者破口大骂。

著名歌手丛飞,从1994年8月开始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一生义演400多场,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

当丛飞重病住院后,他资助过的那些学生竟然没一个来看望他。更让人惋惜的是生前将自己的收入做慈善,死后家人却无钱下葬。是社会的捐款才让他得以下葬,他的追悼会群众堵满了几条街,甚至有30多万人自动发起对他的网上追悼。

有电视台去采访受助学生,被采访学生全程戴着口罩,前面说了一堆套话,甚至还有家长得知丛飞生病了无法继续资助学生时,反而还指责丛飞“说好供孩子读到大学的,孩子刚刚读到初中,就不管了,这不是坑人吗?”

还有一个孩子,受丛飞资助读完大学,已经参加工作,毕业后切断与丛飞的联系。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小心说漏嘴,说出了受丛飞资助的事情,媒体报道后,他老大不乐意,要求丛飞想办法,从文章中删去他的名字。

4、资源有限需求无限

雷锋叔叔有句名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每个人遇到大小困难你都要帮,你只能活该累死。 

92 岁老人 Olive Cooke 是英国著名的慈善家。21 岁时,Olive 的丈夫战死沙场。此后 20 多年,老人坚持通过制作、售卖塑胶花,为皇家退伍军人协会筹款,从未间断。同时受其捐赠的还有 27 个慈善机构。

然而她的善行带来的并不是大家的厚待,而是一个月内超过 260 封的求助信和无数电话,其内容不是感谢,而是逼捐。

不善拒绝的 Olive 也因此陷入财政危机,患上了抑郁症。在准备邮寄给儿子的 250 英镑离奇失窃后,老人对社会的信任彻底崩溃,最终选择跳桥自杀。

哈维尔有句名言:“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很多人把这句话奉为人生信条,盲目的去坚持一些所谓的“对的事情”,最终惨淡收场后,只得嘴硬道“反正我心安理得”...

要知道,人性都有疯狂的一面,因为利益,人类往往会展示出极其自私的一面。不要过分展现自己的善意,避免被他人无限制的欲望所绑架。

学会拒绝,享受拒绝;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者简介:毒哥,80后处女座毒舌老男孩。做过策划,写过广告,现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微信公众号:毒鸡汤 (ID:du-ji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