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半表半里-小柴胡汤】
人体吃进去饮食,脾胃将其吸收气化为能量。气化的阳性热能以往上往外的走势向体表散发,就像喷泉一样。人体气化出去的能量只能是一部分,没有完全喷射出去的水还要再回落下来,从体表回归于三焦的网膜和淋巴系统,然后下行。
这些下行的有能量物质,也有代谢后的废水,能量物质在以肾为中心的下焦元气系统封存起来,废水则是尿液通过膀胱排出去。肾封存的能量物质又能通过元气(类似于西医的肾上腺气)的温煦作用,再次气化上行,成为小肠和脾胃以化食物的动能,也成为人体的应激能量,再次形成气化循环。这就是人体的能量大循环。经络学里的说脾经胃经为里经,肾经膀胱经为表经,也是基于这种循环来定义的。
半表半里证的实质是脾胃弱了,气化无力了,里外上下的循环痞塞不通,邪气便结于半表半里这个中枢位置。
邪结于肋下和胸中这两个区域形成“胸满肋痛”。为什么在这两个区域呢?因为胸中是气化能量出表的中间区域;肋下是回收能量下行的中间区域。胸中结滞则有胸满。肋下这个位置是躯壳内的三焦系统离体表最近的地方,只隔着薄薄的一层肌肉,里面结滞住了,便会投射到肋下的体表神经产生感知。
邪陷于半表半里,正邪在表里之间交争。当正气稍胜时,驱逐病邪往表走,人体便感觉发热;反之,正气虚而病入里,人体便感觉发冷。这就是“往来寒热”的原理。
“心烦”是因为上焦有热。
人体正常的模式应该是下热上寒,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下面为阳,阳主上行;上面为阴,阴主下行,便形成了上下交通,此所谓阴阳交泰。气化物质由下往上升,升的过程中渐渐冷却后,凝结为有形物质往下降,回归下焦;下焦通过元气的作用再次将有形物质转换为无形能量上行。这是用阴阳的运行来理解人体的大循环。
当因脾胃虚而痞塞不通的时候,人体上部的能量不能下行,于是郁积而生热,便为心烦;人体下部得不到回收能量的补给,便会变冷,于是形成了上热下寒、上阳下阴的局面,也就是《易经》里的痞卦,上阳下阴,阳更上,阴更下,于是阴阳就离绝了。此为少阳证里面蕴含的易理。
当因脾胃虚而痞塞不通的时候,人体上部的能量不能下行,于是郁积而生热,便为心烦;人体下部得不到回收能量的补给,便会变冷,于是形成了上热下寒、上阳下阴的局面,也就是《易经》里的痞卦,上阳下阴,阳更上,阴更下,于是阴阳就离绝了。此为少阳证里面蕴含的易理。
喜呕”,胃弱了,不能接纳食物。
“嘿嘿不欲饮食”也是此理。“嘿嘿”二字的含义历来有很多解释,有说头晕的;也有说是胃里不舒服的呻吟声。这都对,都是少阳证常见的反应。
此为柴胡四证。在临证上只要四证具其一,便可作为少阳证来治,都会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不必悉具。
少阳病的典型表现是口苦、咽干、目眩,代表方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的典型证是心烦喜呕、胸满胁痛、嘿嘿不欲饮食和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方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小柴胡汤证的本质是胃弱,所以要健脾胃。健脾胃就是之前说过的生姜、大枣、炙甘草,再加上人参。人参能够亢奋人体的津液,姜草枣建中补津液,这四个被称为“脾四味”。陈修园说小柴胡汤的奥妙就在于有人参。胃气回来了,吃饭知道饿了,就能够给人体补充能量了,然后再加上柴胡疏通半表半里,黄芩清半表半里的热,半夏降逆。
柴胡煮后喝的时候有一点平和的香气,兼有一些辛凉和苦味,辛凉透表,苦能降下,能够疏通半表半里。桂枝是把能量带到体表,柴胡疏通半表半里,大黄是疏通里。伤寒论经方用药都是用药的长处,用势能典型的药,后世喜欢用药性驳杂的药。黄芩味苦,黄连苦味更重,所以黄芩清半表半里的热,黄连清里热,但都是一个方向的势能。半夏煮后像面汤,喝多了喉咙会感觉麻,所以能去水饮,同气相求,降逆。
小柴胡汤里面有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慢性病一般人体排病在半表半里,所以小柴胡汤的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