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看众家】我与《文艺众家》
作者:白庐
我相信,人与人,人与物,或者人与一个地方都是一种缘分。我与《文艺众家》结缘开始于刊物办到第九期时刊发的我的第一篇稿件《妓女与淑女的较量》,当捧在手里的手机屏幕上图文并茂设计精美的背景下赫然亮出自己的作品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我情不自禁把她分享给微信朋友圈,银川市作家协会微信群、qq群,以及有约在先想看到我的文章的朋友。我觉得这不是炫耀,况且,我并没有炫耀的资本,而是发自内心的切切实实的分享,希望能得到前辈、老师、同仁、朋友们的指教。后来每发一篇拙作,我都如是转发、分享。我想把自己一点微弱的关于文学的声音尽可能地溶进这个社会。我想,只要有一个人认可、认同我对这个社会,我对文学的一点感知,我就心满意足。冠冕一点,堂皇一点地说,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奉献精神。有些俗不可耐的人跟我提起写作能挣多少钱时,我便直接回复想挣钱去摆摊卖白菜卖土豆去。
老实说,虽然自己创作发表了一些东西,加入了作协组织,我还真不敢自诩为作家这个身份的,当《文艺众家》发表拙作落款处由起初的“作者简介”而后变成“作家档案”几个字时,这一个微妙的变化,别人可能觉得不足为奇,无关紧要,而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社会给予自己的认可,肯定。当然,自己当初追求文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个身份,更重要的应该是自己于社会于人类的一点点价值。我比较崇尚“价值”这个词,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觉得它与金钱、物欲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甚至很冒昧地想到,一个几年前连电脑也不会使用的人也来当当网络作家,就像一个老农也来跳跳摩登拉丁,真有些亦梦亦幻的感觉。
在《文艺众家》发行50期之际,我由衷地写下这些文字,以示感谢为平台辛勤耕耘的编辑老师,从每一期文章刊发的时间上看,经常是在凌晨或者夜深之时,平台把最美的图文设计,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读者、作者,呈现给社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社会为人类为文学的奉献精神。衷心的祝愿《文艺众家》在百鬼狰狞的当今文坛,勇于开拓,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树文学之清风。在文学这块杂色斑驳的百花园里,开一树红叶,装点如许秋色。
(郑剑老师作)
(闵生裕老师题字)
(李南驹老师作)
(李南驹老师作)
(张亚辉老师题字)
(郭宗忠老师题字)
【作家档案】白庐,原名白海军,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敲碎的珊瑚》一部,创作、发表小说、散文、随笔80余万字。祖籍河北,现居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