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光明】王阳明:不争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啊,人与人争来争去,往往得不到好结果。由此可见,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为人处世中,争与不争二者是截然不同的。若能拥有“水德”,做到善利万物而不争,那就是有大格局之人。
    01.不争,是一个人的气度
    明代大儒王阳明之所以能成为心学专家,在哲学等方面成就卓越,也是因为他的“不争”。
    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志向高远,他认为人生的第一等事就是“读书做圣贤”。但因为王阳明个性耿直,不趋炎附势,导致得罪了朝中的一些宦官。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宦官们更是妄图占功,于是怂恿明武宗将宁王放回,亲自去抓捕他。
    明武宗天生贪玩,不问朝政,但因为王阳明抓捕了宁王而愤愤不平,他责令让王阳明放了宁王,自己御驾亲征!
    武宗年纪小,不懂得事情的轻重缓解。但王阳明很清楚,若此刻宁王,就等于放虎归山,日后再想抓捕就难了。
    王阳明知道直言进谏就是往枪口上撞,只会惹武宗更加生气,于是他选择了“不争”,主动将平定宁王的功劳让给太监张勇,自己躲进寺庙乐得清闲自在。
    张勇得了好处之后就拼命与其他人周旋,王阳明也因此逃过一劫。在那个宦官当政,朝野战乱的时代,王阳明异于常人。他看破了尘世,也看透了生死,不再与万事万物相争,开始潜心修道,最终成功悟道!
    王阳明的“不争”并非懦弱、退缩,而是不再追求眼前之事,将自己的目光放到远处,故而才能一门心思地将“道”研究透彻,领悟其中的真理,成为受人尊崇的哲学思想家。
    世事无常,尤其是在名利场上,要想明哲保身,必须懂得“不争”之理。唯有不争,才会无忧。就像老子描绘的水的特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因此,为人处世中要明白,往往不争才是争的最高境界!
    02.不争,是一个人的格局
    有“帝王师”之称的张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皆因为他的“不争”。
    秦始皇时期,张良心中满怀仇恨。国家灭亡,家人惨死,自己被迫流亡他乡,此时的张良一心想要报国仇家恨,不惜散尽家财,招来天下的勇义之士,准备暗杀秦始皇。
    由于秦始皇戒备心比较重,身边有将士保护,因此张良的暗杀行动并未成功。但秦始皇秉着“宁错杀一百,不放过一个”的原则,非要找到暗杀的刺客,导致很多百姓无辜惨死。
    张良因为这件事一直郁郁寡欢,他哀叹这世上再无良君了。这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呼喊他:“小伙子,帮我捡一下鞋子吧。”
    尽管张良心中有些不悦,但他还是帮老人捡起了鞋子。谁知道老人家又故意掉了鞋,张良再次耐心地捡了鞋子。最终老人家信任张良,还开导他:“天下之争,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张良恍然大悟,自此开始潜心研修,学会了不争的智慧,同时也为日后辅佐刘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候刘邦争夺汉王之位,为了“先入关中者为汉王”的条例,不惜拼尽身家性命。但是张良劝诫刘邦要智取,懂得不争之理,这才让刘邦顺利攻入咸阳,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其实,不争并非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审时度势、伺机而动的大智慧。很多时候,不争还能为一个人的成功赢得先机。
    03.不争,人便活得自在
    人在红尘凡世中,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很多诱惑,无外乎就是“名利”二字。只有不争,才能活得自在。
    晚清名臣曾国藩亲身经历过一件事:
    当时曾国藩在岳麓书院读书,同窗的一位书友性格比较暴躁,常常针对曾国藩。
    有一次曾国藩在窗前读书,这位书友又来找茬,他说:“你能不能去别处看书,挡着我光线了。”曾国藩没有计较,没有争辩,默默地转移到别处看书了。
    到了晚上,曾国藩继续读书,这位书友又说:“平常不好好读书,大半夜地还要打扰别人休息,你安的什么心啊!”曾国藩依旧沉默不语,低声默读。
    后来,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这位书友又发牢骚:“就是你把我的好风水都占了,害得我没考中。”曾国藩听完还是不在意,他知道争没有任何意义。
    与小人争利,小人会为了多利而不择手段,与其如此,倒不如不争、不辨,如此一来就不再有烦恼,活得也就自在多了。
    处事不争,能避去祸端;待人不争,能免去纠纷。不争看似是在避世,实则是以退为进。
    当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能做到不争名夺利、不居功自傲,遵循天道法则,那就是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最高境界了!
(0)

相关推荐

  • 《三字经》导读(七)

    36.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字词释义] (1)嬴秦:嬴,姓氏.秦,战国时代秦国灭六国后,秦王政于西元前221年建立秦帝国,自称"始皇帝" ...

  • 王阳明心学智慧:不争,是成年人最大的格局观!

    老子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与人争来争去,往往得不到好后果.由此可见,不争才是最大的争!爲人处世中,争与不争二者是一模一样的.若能拥有"水德" ...

  • 秦始皇如果晚死,他能够战胜项羽刘邦韩信张良陈平组合的义军吗?

    历史当然没有假设,但假如秦始皇迟死几年的话,应该说战胜项羽.刘邦.张良.陈平组合的义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秦始皇时期,始皇帝是神一样的存在,他能灭六国.统天下,那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 ...

  •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萧何、韩信、张良和项羽这些顶尖人才在干嘛

    说起秦始皇,知名度那是没得说,这几年在网上话题度超高的"大秦"系列电视剧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至于他做了啥,中学历史课本也几乎讲了个遍,什么统一六国.驱逐匈奴.打下南方等等,反正你能在 ...

  •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的人,最后免去杀身之祸?

    功高震主,这个名词始终与"伴君如伴虎"相关联,毕竟伺候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历史上有哪些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将最终免得一死呢? 其实,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经常出 ...

  •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它最终下落在何处?

    "传国玉玺"专指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命令丞相李斯制造而成的那块玉玺.在古代,人们认为得到这块"传国玉玺"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受命于天",相反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张良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从他的父亲往上的五代都做过韩国的相国. 韩国被秦国攻灭之后,张良散尽家产,要为韩国报仇. 一次,秦始皇出游,到达博浪沙时,张良让力士用大铁椎袭击秦始皇,却误中了秦始皇旁边的车. ...

  • 【我心光明】不争不辩

        很多道理,不同人在不同立场,很难互相讲清.     细细分析起来,对的人也未必是自己.     至于那些没根据的诟病,有些传着传着就散了,有些说着说着就被揭穿了,不理它,能伤你的都是少数.   ...

  • 【我心光明】王阳明:心有担当,便是圣贤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心有担当,便是圣贤     1472年,王阳明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中叶.之前是蒙族雄威的元朝,之后是满族奢华的大清.明朝只是汉民族的一个 ...

  • 【我心光明】王阳明:术是变化的,道是不变的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术是变化的,道是不变的     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变化的,什么又是不变的?如果让王阳明来回答的话,他恐怕会给出这么一个答案:     术是变化 ...

  • 【我心光明】王阳明:人到中年!这“三个忌讳”莫再犯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人到中年!这"三个忌讳"莫再犯     王阳明和孔子并称为"圣人",后人评价他"立功立德立 ...

  • 【我心光明】王阳明:人生导师是良知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人生导师是良知     王阳明在做官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观察每个人内心的世界.     正德初年,王阳明上书直谏,触犯权贵被贬至贵州龙场,到任 ...

  • 【我心光明】“此心光明”:王阳明的生死觉化与良知体证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此心光明":王阳明的生死觉化与良知体证 文/龚晓康     一般而言,儒家对于生死问题持存而不论的态度,这源于孔子" ...

  • 【我心光明】王阳明的心学口诀:咏良知四首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的心学口诀:咏良知四首     阳明心学是带有"禅味"的儒学,阳明先生所吟之诗歌,也有些像禅家的偈颂.阳明先生先后写过四首 ...

  • 【我心光明】王阳明心学——想象改变命运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心学--想象改变命运     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 ...

  • 【我心光明】王阳明:坚持做这样三件事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坚持做这样三件事     王阳明是明朝的儒家大师,他的心学思想,在他有生之年及之后的历史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