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六

中国声音——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六

中国声音
——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六

◆◇ 程一身

斯 人

昌 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1985年5月31日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首先看题目,“斯人”体现了作者的文言语言倾向与古典文化观念。因此,这个题目呼应并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句“斯人独憔悴”,以及“微斯人,吾谁与归?”,它们分别对应着憔悴与知音主题。更重要的是,“斯人”与“诗人”谐音,这就使此诗突破了个人自传的局限,体现出为诗人群体塑像的效果。如果用“这个人”作为题目,这一切都会失去。从题目“斯人”出发,可继续分析此诗的人称词。诗中第一句的代词“谁”有不确定性,既可指诗人,也可指别人。第二句中虽无人称词,但确有人在“攀缘而走”,属于无人称词的人称,此句所指之人最好理解成诗人之外的另一个人。第三句中的“一人”即“斯人”,也就是“我”。但作者不用“我”,而用这样的第三人称词,是为了与写作对象拉开距离,即“我”同时是自身的旁观者。这是现代诗人常用的手法。

从艺术上来看,此诗营造了一个极富张力的结构。第一句自成一节,为总领。第二节为分,其中第一句充满喧闹,对应着“谁的叹嘘”,第二句极其安静,对应着“静极”。破折号两侧的静与闹形成一个声音的张力结构,这是对中国古诗以声写静传统的化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为这种声静结构营造了一个浩瀚的空间,如果说第三句写的是“地球这壁”的话,第二句写的“密西西比河”就是“地球那壁”,前者是行动“攀缘而走”,后者为静止“独坐”;前者为写实,后者是想象。诗人的想象力穿越了地球,或者说将整个地球变成了自己存在的空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在无比广阔极其安静中的孤独感。

一个盲人在爱他的孩子

张新泉

像爱一枚小小的果实

他用手一点点摩挲

从孩子的五官

到小腿到胳膊

(他摸得出色泽和瘢痕吗

青涩或芬芳,蓬勃与孱弱)

他的手有些颤抖

除此之外都很静

静在此时此刻

是不是一支嘹亮的歌?

自我是人性的必然组成部分,但是,这一代小孩为什么会唯我独尊到目空一切的程度呢?我想,很大原因就是,我们大部分家庭中,孩子的情绪、利益和需要都受到了父母的空前尊重。从小孩出生开始,就营造了一种氛围——孩子,你是家庭的核心,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现在,他用嘴去亲那双眼

有一次,他从昏迷中给一种贴着他耳朵喘息的声音惊醒了。那只狼一跛一跛地跳回去,它因为身体虚弱,一失足摔了一跤。样子可笑极了,可是他一点也不觉得有趣。他甚至也不害怕。他已经到了这一步,根本谈不到那些。不过,这一会,他的头脑却很清醒,于是他躺在那儿,仔细地考虑。

用吻,去迎那双眸子中的

丽日、长河、鸽哨、花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鸟翅和炊烟是纯甜的吧

一队白羊从虹桥上走过)

下午。公园的一把长椅上

首先,学校要针对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就业指导公开课,并将这一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定期组织毕业生讲授包括就业政策、社会职业概况以及求职技巧等在内的系列就业择业方面知识。在就业指导课开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针对性和保证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学校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运用一些真实案例展开教学。其次,校方要积极牵线搭桥,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如: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用人单位信息,并向学生公布;为用人单位输送一些优秀毕业生材料,推荐学生就业;定期组织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强化双方的沟通,增加学生就业几率。再次,制定一套综合性的考评条例和激励机制,鼓励并引导学生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个盲人在爱他的孩子

(一批巡航导弹亲吻科索沃)

世界一如既往。生存的环扣中

谁已溺水?谁在喊渴?

张新泉(1941-),四川富顺人。读这首诗让我想到昌耀的某些作品,张新泉是个没有受到应有评价的诗人。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诗,而是杰作。其取材剪裁显出非凡的概括整合功力。此诗题目“一个盲人在爱他的孩子”即写作对象,它内在地包含了本诗爱的主题。中国古诗有时用诗歌的第一句做题目,此诗的题目其实是诗歌的第一句,但作者把它放在了题目的位置,这就使它获得了双重功能。诗的前三节都在写一个盲人如何爱他的孩子,第一节刻画极其细腻,颇具雕塑感。“摩挲”(或“摸”)是盲人施爱的方式,它是触觉的,细致而踏实,这样的文字大有使读者变成这个被摩挲的人之功效。“他摸得出色泽和瘢痕吗”可谓神来之笔。此时诗人分明化身为盲人,同时又是此事的观察者。如果说摸出色泽是触觉与视觉的结合,摸出瘢痕显然就有立体感了。爱是一种深入的体贴,诞生各种奇迹都不足为奇。第二节从被摩挲者转向摩挲者,如果说“颤抖”体现了激动,“静”则体现了施爱者的心态稳定与满足,这种无声之歌既是爱本身,也是对爱的赞颂。在第三节中,爱的工具从手变成嘴,爱的方式从摩挲变成亲吻,爱的对象从全身变成眼眸,亲眼眸不足为奇,但是亲眸子中的“丽日、长河、鸽哨、花朵”就有创造性了:一个盲人通过爱从他的孩子身上感受到了整个世界。到第四节,作者才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前面的特写镜头由此变成了全景呈现。当作者把公园长椅上的这一幕与轰炸科索沃的战争并置起来时,这首诗就更有力量了:尽管那也是“亲吻”,但是来自导弹的亲吻,是毁灭性的,是爱的反面。可以说,作者在这里用盲人深沉的爱批判了战争的残酷。盲人都知道以其本能爱孩子,那些手握权柄的人却对自己的同类大肆屠杀,岂不是另一种盲目?这样巨大的反差令人深思。

秩序的形成

马新朝

我看到那巨大的铆钉,暗含着

河流的尖锐,在大铁桥上呼啸着

抖动河流深处的内力

把纵横交错的钢铁骨架与黄河

以及不远处的城市铆在了一起

一列火车从对岸的邙山头隆隆地开过来

在瞬间剧烈的震颤中,我看到

列车,大桥和我的属性,在迅速改变

溶入河流的品质与表情,组成一种新的

联盟,那巨大的力和轰鸣声

不断地加固着周围事物的秩序

——就这样日复一日,那些

不安分的词语就固定了下来

马新朝(1953-2016),河南唐河人。如果把《秩序的形成》视为一首写物诗,它也是相当成功的。而我倾向于认为它是一首元诗歌,即表达诗歌观念的诗歌。在这首诗里,诗人其实潜在地表述了他的写作观念:将运动的事物用词语固定下来,并把和它相关的事物纳入一个有效的秩序。诗人开头写到了铆钉,这是一个细小的事物,但是它尖锐,是大铁桥的固定物,没有它,大铁桥就不能横贯汹涌的河流。所以,诗人说“铆钉……把纵横交错的钢铁骨架与黄河及不远处的城市铆在了一起”,这不是小中见大,而是细小之物对广大世界的联结,因此,铆钉在这里成了秩序的中心。接下来,诗人写到火车。火车加入进来以后,这个秩序有所改变,火车取代了铆钉,成为新秩序的中心。但是被取代的铆钉仍然存在着,承受着火车巨大的重量。诗人说火车的到来迅速改变了大桥,也改变了我,同时改变了河流,将“大桥和我的属性……溶入河流”。尽管不能确定“我”所处的具体位置,但“我”应当位于火车之外,并因此见证了“一种新的联盟”,即由火车到来形成的震颤中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的词语是“加固”,也就是说,是火车以及它带来的震动加固了周围事物的秩序。一般而言,震动产生的效果是使事物松弛或毁坏,但是针对运动中的秩序来说,震动的确有加强之效,这是惊人之笔,也是自然之笔。之所以说这是一首表达写作观念的诗,可以从后两句觅得踪迹。所谓写作就是“日复一日”地将“那些/不安分的词语”固定下来。这是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对大诗人也不例外。词语之所以“不安分”,是因为事物不安分,如火车经过大铁桥时产生的剧烈震颤,但诗人必须把这种震颤用词语固定下来,只有这样他才不失为一个诗人。

2)随着能量市场的完善应采用不同的长期备用补偿机制。电力市场中的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是一个整体,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市场作用。所以在电力市场建设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补偿策略。近期能量市场以中长期建议为主,建议以固定费用法对需量备用机组的未补偿成本进行补偿;中期能量市场过度到现货市场后,建议采用备用服务竞价的方式,设定合理的需求曲线;远期在预期容量充裕度不足时启动容量市场。

慢 跑

叶 辉

清晨。我在路上慢跑

跟在我女儿的童车后面

幼小的树木,缠上了过冬的草绳

我要在后面

看着她,爬上了小坡

送牛奶的人走了

从行政供给到主动推进——地方政府介入城市工业地块转型的比较分析 姚轶峰 张毅捷 那子晔2018/04 123

晨雾中,穿深色工作服的垃圾工

慢慢到来

杨树扦插育苗中,由于春天地温比气温回升慢,会造成插穗在扦插后先出芽后生根的现象,先出芽会消耗插穗中的营养,但是这时插穗还没有生根,无法及时从土壤中给芽的生长提供水分及营养,影响扦插苗的树势。所以在营建青杨雄株采穗圃时选用前一年扦插平茬根桩作为母根来定植,平茬高度离地10-15cm为宜,有利于侧芽的萌蘖和直立生长。

我不能落得太后

那样我们之间仿佛就会隔着深渊

我不能离得太远

不然,我与女儿像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人

有时他像一个教员,给各级领导提供具体的指导。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结合现实对《关于调查工作》一文逐节作了详细讲解,并对调查的技术作了重点介绍。他说,做调查研究“必须恭谨勤劳,把人家当作同志对待。有了平等的态度,当小学生的态度,才能够调查到一点东西”[3]264。

不然别人就无法看到

这幸福的情景

但是,这样的时刻会到来

图9为电机运行在900 r/min时,突加和突减80%负载情况下,无延时补偿MPDTC、有延时补偿MPDTC和有延时补偿LSFMPDTC的定子磁链幅值|ψs|、转矩Te、转速n和电流isa.由图可以看出,有延时补偿MPDTC与LSFMPDTC的转矩脉动明显小于无延时补偿MPDTC的转矩脉动.3种控制方法的定子磁链幅值|ψs|在负载扰动时有微小的下降,而转速基本没有变化.

在渐至的阳光中

我像是看到她头发扎成一束马尾

1) MMC培养基组分:NaCl,24 g;NH4NO3,1.0 g;KCl,0.7 g;KH2PO4,2.0 g;Na2HPO4,7.563 4 g; MgSO4·7H2O,7.0 g;微量元素;去离子水,1 000 mL;pH值为7.4,在121 ℃下高压灭菌20 min。

奔向远处

而我穿着洁净的练功服

二是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和协议管理。利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专利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对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和恶性竞争依法严格管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一般性人才可签订劳动合同和任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企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对关键性技术骨干和重要岗位人员,可签订服务期限的最低要求和工作任务,同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中关于竞业禁止方面的规定,设定积极有效的保护性条款,通过法律手段对随意辞职的毕业生起到约束作用。

慢跑。独自一人

在空荡、灰青的马路上

2002年

叶 辉(1964-),江苏高淳人。这是一首难以谈论的诗。它就是生活,但又是艺术。整首诗呈现的是父女情。女儿骑着童车,父亲跟在车后慢跑,这样的情景极其普通,也非常现实。把它艺术化的元素源于这个慢跑者的内心世界。首先是与女儿保持的距离:“不能落得太后”,这样就会看不见,用诗中的话说就是如隔深渊;但也“不能离得太远”,这样别人就无法看出其父女关系,也看不出他们父女同行的幸福。这种距离首先是物理的,其次是心理的。物理距离会影响心理距离。这位父亲在享受与女儿相处的幸福时,不禁对幸福的中断产生了隐忧:此时的距离处于他的控制中,但他能与女儿永远保持这种距离吗?“这样的时刻会到来”,“这样的时刻”就是“我”不能继续控制合适距离的时刻,是看不见女儿的时刻,是由相处的幸福变成思念牵挂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在此时的幸福中提前到来,像个白日梦,在陪女儿慢跑的晨光里展开。诗歌最后变成了“我”独自慢跑,这大体上是父亲失落孤独的晚景,是他从此刻看到的不可避免的未来。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是我见过的写父女关系最深情的作品。诗人由一个日常情景演绎了父女必然分离的命运,因为随着女儿的成长,她要结婚,重建家庭。可以说这首诗写出了所有父亲的复杂心态:对女儿的恋恋不舍。

傍 晚

李少君

傍晚,吃饭了

虽然不需要对“瘙痒”的来源进行探讨,但是罗扎诺夫似乎觉得必须对各种不同的“瘙痒”效果作出一些描述,以便展示“瘙痒”足以击破各种理论的巨大力量。 他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作了对比,但对比的结果却是证明托尔斯泰的“成功”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成功”。 他解释说:

式中:Qw/g——无功优化变量,在描述风电场时表示风电场输出的无功功率,在描述并网点投入高抗时表示投入组数;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2007年

李少君(1967-),湖南湘乡人。先谈一下这首诗的空间。第一个空间是林子,它有这样几个特点:自然属性、乡村属性、安静属性。然后是“夜色”,在这个作品一共出现了四次。虽然夜色是表达时间的词语,但它在作品中的确有鲜明的空间感。我们发现一点,就是当这个作者呼喊父亲的时候,林子是不会波动的,而夜色却可以被波动,所以这个作品动态的展开是由夜色来完成的,而且这个作品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恰恰是夜色。第三个空间,就是家,“房子”。虽然作品没有直接写它,但它是一个潜在空间,是作者出发找父亲的地方,也是要回去吃饭的地方。

前两个空间是复合性的:林子和林子中的夜色。这个空间很庞大,笼罩着两个人(“我”和老父亲),“我”和“我”的父亲是散布在林子里的两个点,这个林子就是一个面。这个作品就是两个点和一个面产生的关联。“我”在林子里喊父亲。所以这个作品可以说是在林子里的两个声音建立起来的关系。这样一种父子关系,是通过两个声音的呼唤和应答完成的,但是经过多次呼喊之后才有了一次应答。

下面说一下三个张力。第一个是喊声和夜色之间的张力,即声音与安静之间的一个张力;第二个是黑暗和明亮之间的张力。黑暗和明亮是写心情的,黑暗体现了一种让人担心和忧虑的因素,而明亮表达了作者的宽慰和安心,因为父亲回答了自己的呼喊,就由原来的忧虑转为了后来的安心,这是第二个张力;第三个张力,这个作品写出了鲜明的方向感,一个力量是以作者为中心朝内压迫作者的,一个力量是以作者为中心向外发散的。比如说 “我每喊一声夜色被推开推远一点点”,这是向外的;“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过来”,这是向内的。它们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这个作品一直在写内外两种力量的对立,方向之间的反复交错。

这三重张力是融合在一起的。其中黑暗与明亮这两种色彩语言隐喻着两种相反的心情:恐惧与安心。这个作品写夜色很有质感,可以说清晰可见或触手可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视觉与听觉的融合,也可以说通感。喊声直接改变夜色,它们之间形成了直接的关联,造成了一种整体的视觉效果。

野 兽

黄 翔

我是一只被追捕的野兽

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

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

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

我的年代扑倒我

斜乜着眼睛

把脚踏在我的鼻梁架上

撕着

咬着

啃着

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

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

1968年

黄 翔(1941-),湖南桂东人。本诗的题目“野兽”,并非具体的狮子老虎之类,而是一个总体命名,这就使本诗成为对特定时代人群的总体隐喻:人群普遍的野兽化,自身被追捕、被捕获、被践踏,也追捕、捕获、践踏他者。可以说,这是对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艺术写照。诗人不仅写出了践踏,而且写出了践踏的相互性:所谓“被野兽践踏的野兽”、“践踏野兽的野兽”。从某种程度上,践踏的相互性更残酷,造成这种相互性的是那个残酷的年代。

后两节的叙事仍延续了这种相互性。诗人接下来把对象转换成“我”和“我的年代”:“我的年代扑倒我”,显然,“我的年代”是一头更猛的野兽。这节诗采用特写镜头,将年代的猛兽吃人的场景直接推到读者面前:踏、撕、咬、啃,这可以视为对“文革”批斗的暗示,被强化的残酷。“斜乜着眼睛/把脚踏在我的鼻梁架上”,批斗者分明从斗人中获得了享受。

最后一节是“我”对迫害“我的年代”的反应,另一种相互性在此完成。尽管这里存在着主动被动之分,详略之别,但“我”并未丧失自己,而是以剩存的躯体将对抗精神转化成最后的抗争行动,成为哽住可憎年代咽喉的一根骨头。可以说,此诗的两种相互性都是残酷的,但前一种相互性是悲剧的,后一种相互性是悲壮的。整首诗就这样成为无辜个体遭遇疯狂时代的客观实录与艺术转化。

(0)

相关推荐

  • 一线周刊||赵历法:徐庶诗歌心象与物象融合的多重意义

    这世界将要发生什么(组诗) 文/徐庶 1.晚  节 芝麻节节高时,再锋利的镰刀 都被它收割一空 再皎洁的月色 也得为之弯腰.低头 这是暮秋,早熟的芝麻被季节掳走 剩下一株赢了 与一把镰刀的抓扯官司 却 ...

  • 与伊沙同行|诗人伊沙写伊沙1首

    与伊沙同行 | 晏非搜集整理 与伊沙同行 | 晏非网络搜集整理.如有侵权,立即处理. 本专栏常设,长期收集写诗人伊沙的现代口语诗,多多益善,公众号专栏刊载,一人可多首和多次展示,旨在淘洗留存一份有趣鲜 ...

  • 《新诗典时代》:新世纪诗典长安诗会

    这场诗会,据参会诗人说,是最激动人心和幸福的诗会,据不完全统计,已知计有李勋阳,韩敬源,江湖海,高歌,邢昊五位诗人写到这场诗会.每个人写的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收入<新世纪诗典>纪念文集时可 ...

  •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不全《我与新诗典》》

    我与新诗典 不全 2018年,我遭遇了人生低谷期.也不是啥低谷,就是正干活不想干了.开车进了工地,不想下车,死都不想下车.手攥着方向盘,我就是想问问人,我到底能不能写出几首诗来? 微博艾特过很多著名诗 ...

  • 新世纪诗典27.0作品:左右《解压秘籍》

    伊沙推荐语:在不讲道理与突兀之间选好黄金分割点,最能见出一个诗人的先天才华,毫无疑问,本诗是这个半月冠亚军的有力争夺者.作为后起的85后,左右初上典时我曾预言他会搅乱整个80后的秩序,但也未曾料到他搅 ...

  • 中国声音——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四

    中国声音--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四 中国声音 --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四 ◆◇ 程一身 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 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建 ...

  • 中国声音——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五

    中国声音--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五 中国声音 --百年新诗经典导读之五 ◆◇ 程一身 爱 冰 心 从爱的思想中逃脱 我穿上毛皮大衣 从灯光明亮的安静房间跑出来 在一条小路上 因此,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动态 ...

  • 中国佛家气功经典导读 刘天君

    中国佛家气功经典导读 刘天君

  • 南京站起三十万首诗歌—江苏诗歌与中国百年新诗

    南京站起三十万首诗歌 --江苏诗歌与中国百年新诗 ◎赵恺 今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江苏省作家协会今天讨论诗歌. 诗歌公祭诗性. 国家公祭人性. 笛声,大地的呐喊. 拉响汽笛的,是上帝. 依偎笛 ...

  • 中国现代诗十首巅峰作:百年新诗浓缩之精华

    中国现代诗十首巅峰作:百年新诗浓缩之精华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体诗相比而言的新诗. 从1917胡适发表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算起,新诗已走过百年时光. 胡 ...

  • 中国艺术家优秀作品精选(百年绘画经典集萃)

    石奇人 <先驱者> 136×146cm 油画 1998年 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1959年 靳尚谊<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g ...

  • 发言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你,有我》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社会发展方面,规划倡导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 ...

  • 【欣赏】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经典!

    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 华嵒<墨竹& ...

  • 中国艺术百年巨匠—杨进禄

    艺术家杨进禄 杨进禄,生于1945年,陕西合阳人,国家特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世界文化名人 .他对书法和绘画均有极高的造诣,对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被业界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