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突击:一线德军伤亡80%,战败的莫德尔为何封元帅?

1944年开春,苏联北部还处在严寒之中,平均温度零下几十度。苏德军队在上千公里的漫长防线上对峙着,德国在1943年接连战败,精锐部队伤亡惨重,重武器如重炮、坦克、轰炸机的数量更是捉襟见肘。

在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城里,苏共中央正和苏军最高统帅部紧急开会,领袖斯大林同志在谋划一场反击,争取1944年把德军赶出苏联,在1945年结束这场战争。这场反击不是针对一个战场,而是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针对德国“北方”、“中央”、“南方”三大集团军群的全面反击。

这一计划史称“斯大林突击”,从1944年到1945年共发起了10次,彻底打垮了纳粹德国,结束了欧洲战事。

1944年1月,第一场“斯大林突击”就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列宁格勒,这座城市已经被德军围困了两年多,150多万军民曾牺牲在围城战之中。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也称为“列宁格勒反攻战”或“列宁格勒攻势”,这场战役的发生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甚至连苏军的朱可夫元帅都觉得这一战不合常理。

当时,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正跟苏军激战正酣,领袖斯大林为什么要在较为平静的北方发起反击?存在感极低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1944到底有多少战斗力?该战役中德军一败涂地,莫德尔将军为何凭一场败仗而封帅?

一、将军要胜利,领袖要民心

1944年1月,苏联于波罗的海沿岸发起第一次“斯大林突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领袖个人的政治考虑,而不单纯是军事规划。

1943年的苏德战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德军在南线两次战败,伤亡上百万士兵,损失大量重装备,完全失去战略主动权。在苏联中部,中央集团军群在库尔斯克战败后退到白俄罗斯,为了解决南方重武器不足的问题,纳粹元首将中央集团军群一半以上的火炮、坦克调往南方,想在乌克兰守住阵线。

此时,无论在德军还是在苏军内部,都认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是两国争夺的要点,苏联和德国在这里伤亡了几百万军队,胜负马上要见分晓。在这时候,苏共领袖斯大林同志电告前线,苏军将集中100万大军,调用大量武器和资源,在列宁格勒发起反击。

朱可夫将军得到这个消息后很不解,他规划的战略重点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因为在1943年苏军对北方集团军群的反击中,列宁格勒的围困已经在事实上解除,现在这座城市交通畅通,运兵运粮都很自由,在这里对德国进行打击并不是当务之急。

但斯大林同志有自己的考虑,在波罗的海沿岸有两座城市牵动着整个斯拉夫民族的心,一是红色心脏列宁格勒,另一个是俄罗斯民族的古都诺夫哥罗德。这两座城市在全体苏联人心中地位重要,夺取他们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鼓舞。此外,斯大林同志想用自己独到的军事部署,重新建立在红军中的绝对权威,把各位大将和元帅们分走的威望拿回来。

在朱可夫表达出了自己的疑虑后,主管经济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沃茨涅先斯基也向领袖劝谏。他说以现在苏联的战略物资储备,很难同时满足多线进攻战斗,因为主动进攻的消耗是远远大于防御的,但这些都无法撼动斯大林的决心。

二、高喊复仇口号的百万苏军

在最高领袖的坚持下,驻守列宁格勒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开始进行战备。大量武器、物资运送到了北方,苏军在人数和武器上全面领先北方集团军群。

苏军于1943年12月开始战备,截止1944年1月,3个方面军和1个舰队共拥有8个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有士兵124万人,装备大小口径火炮20000多门,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1600多辆,战机1500多架。在整个列宁格勒州,还有数万游击队和民兵枕戈待旦。

在1944年,列宁格勒的军事力量突然超过了南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苏军,面对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有压倒性的优势。北方集团军群是德国三路大军中最弱小的一支,从开战时就存在感很低,后来又连续被调走精锐部队,最后成了一支背靠工事围城的步兵部队。

1944年春,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6和第18集团军,共48个师和5个旅,满打满算有73万人,各型火炮上万门,但是重要的坦克和歼击车只有300多辆,战机也只有370多架。北方集团军群不仅重火力不到苏军的三分之一,空军方面更是完全被碾压。

北方集团军群北部面对列宁格勒方面军,东部是沃尔霍夫方面军,东南部是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西北的芬兰湾里是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红军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列宁格勒城外的普希金城、红村、罗普沙城、赤卫军城,彻底打垮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沃尔霍夫方面军进攻德国18集团军侧翼,让其疲于奔命;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进攻德国***侧翼,让其无法北上支援。

1月14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舰炮支援下开始进攻,德军此时已经通过战术侦查得知了苏军的进攻意图,但是在苏军的优势火力下,北部的第18集团军依然陷入苦战。德军被压制在密集的战壕里,沃尔霍夫方面军还在东部进攻第18集团军的侧翼,使其首尾难顾。

10天内,德军伤亡14000多人,步兵撤出几十公里的工事地带,退往后方卢加河沿岸的筑垒地域。1月26日,苏共中央向全苏联宣告了列宁格勒解围的消息,从乌克兰到西伯利亚,苏联军民的士气都为之一振。

沃尔霍夫方面军越过沃尔霍夫河,进攻伊尔门湖上的古城诺夫哥罗德。苏军的滑雪部队以极快的速度穿插了德军防线,在游击队员的策应下分割德军,配合大部队的进攻。最终,德军第18集团军在10天内伤亡4万多人,其中1万多人阵亡,被迫退往卢加。

1月30日,沃尔霍夫方面军解放了诺夫哥罗德这座古城。

这个时候,德国第18集团军20多万人驻守在卢加筑垒地域,但是它前方有列宁格勒方面军,侧翼的沃尔霍夫方面军也瞄准了卢加城,准备夹击德军。

次日,苏军齐头并进,在纳尔瓦城到卢加城的漫长防线上发起进攻,卢加筑垒地域告急。仅仅半个月,北方集团军群就给柏林打去电报申请支援,说卢加防线点支撑不住,这一表现显然无法让纳粹高层满意。

三、“不争气”的北方集团军群

北方告急,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元帅向德军最高统帅部求救,要求中央集团军群做出反应,再不济,起码补充几个装甲师。

纳粹元首得到消息后也很焦虑,北方集团军群一旦溃败,就会把整个芬兰湾暴露出来,友军芬兰在苏军压力下可能会投降。波罗的海的航运也可能被苏军控制,德军运兵运量运矿石都会很难受。

于是,纳粹元首严令北方集团军群固守阵地,但是拿不出多少装甲力量增援,只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了第12装甲师,南部的***派第58步兵师前来解围。

此外,纳粹元首还是允诺了“空军支援”,虽然全体东线将领都知道这是句空话。

屈希勒尔元帅面对绝境,一意保存军队,他下令腹背受敌的第18集团军放弃部分阵地,准备撤往爱沙尼亚。纳粹元首大失所望,马上撤换了屈希勒尔元帅,让自己的爱将——“纳粹救火队员”莫德尔接任北方军群司令一职。

此时的德国第18集团军一线战斗部队7万多人,已经伤亡54000多人,战损率接近80%,大量的装甲车、汽车、火炮也陷入波罗的海沿岸的沼泽中无法动弹。当地的破碎地形水网密布,兵团调动比南方慢了N倍,18集团军已经被分割成3部分,卢加筑垒地带绝对守不住。

在18集团军被“包饺子”的边缘,莫德尔接手了这个烂摊子。他在东部用第8歼击师阻挡沃尔霍夫方面军,同时组织剩余军队边打边撤,抛弃重武器和补给,向爱沙尼亚边境的纳尔瓦河后退。

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在纳尔瓦城防线受到德军阻击,被迫后撤,这给德军喘息的时机。18集团军丢掉全部重武器后退,十几万残兵和后勤人员退到了爱沙尼亚境内。

此时,***还在跟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纠缠。18集团军撤退暴露出了16集团军的侧翼,莫德尔下令***撤出战场,朝韦利卡亚河撤退,准备进入拉脱维亚。16集团军建制相对完整,边打边撤离开了列宁格勒州。

2月12日,苏联解放卢加城,大部队继续追击德军。但是春天的温度渐渐回升,泥泞的道路给苏军的进攻造成麻烦,列宁格勒方面军前锋渡过纳尔瓦河,在河对岸建立起了登陆场,跟德军进行小规模的交火。

1944年2月底,苏军基本解放了列宁格勒州,前锋进出到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带,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取得胜利。苏军统帅部向前线50多支部队发来嘉奖令。此役,德军50多万战斗部队伤亡7万多人,4000多人被俘,丢掉了自1941年起在列宁格勒和卢加河流域修建的全部防线。

因为交通情况极差,还有游击队沿线骚扰,德军放弃了大量重武器和轻度损毁的坦克,让本来就缺乏坦克的北方集团军群雪上加霜。此战唯一的亮点是莫德尔的表现,在18集团军被分割、16集团军被牵制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撤出了整个集团军群。

纳粹元首对他非常满意,授予其元帅军衔,莫德尔居然用一场“败仗”获封为“德国陆军元帅”,这在德国国防军中引起了议论。

四、失去波罗的海,等于失去芬兰

苏联红军此战的伤亡较大,因为强烈的政治宣传和复仇欲望,苏军125万人几乎没有准备防御和撤退,步兵、空军、游击队全力以赴,在一个半月内恢复大量国土。苏军8万人牺牲或失踪,加上伤员,苏军共付出30万人伤亡的代价,是德军的4倍以上。

苏联的第一次斯大林突击获得成功有两个战略意义,首先是让德国失去了对芬兰湾和一部分波罗的海的控制。德国和北欧三国的关系非常紧密,挪威是占领地,瑞典是有偏向的中立国,用铁矿支援着德国的战争,而芬兰是德国的友军,两国一起侵略了苏联。

失去波罗的海沿岸,以芬兰的军事实力断然无法阻挡苏军,芬兰的投降已经是时间问题。一旦芬兰这个“多米诺骨牌”倒下,北欧就会和德国彻底断开连接。

其次,解围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鼓舞了苏联人民的信心,红军的请战帖如雪片般飞往莫斯科,几百万苏军都想为卫国战争建功立业。

在爱沙尼亚境内,沿着纳尔瓦河,德国建立了“纳尔瓦战役集群”,在当地招收大量爱沙尼亚人入伍,一场纳尔瓦战役正在酝酿当中。列宁格勒方面军进攻纳尔瓦的攻势被德军化解,苏军开始守住阵地,抽调军力去南方,北方集团军群一直在波罗的海三国驻守到1944年末。

在此战结束后,苏军再次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军用6次斯大林突击把德军赶出了自己的国土,并在第8次斯大林突击中横扫波罗的海沿岸,将北方集团军群大部歼灭。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东线防守大师——纳粹名将莫德尔的“消防队员”生涯》,史鉴

2、《纳尔瓦桥头堡之战》,李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