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之旅(三)

文/欧怀琳

十一、繁荣的基石

18世纪末期,潮汕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加上太平天国的影响,大量的潮州人移居海外。从道光二年至咸丰八年(1822—1858)的36年间,旅居暹罗(泰国)的华人从4万多人增至150多万人。按目前泰国潮州人比例占56%算,其中有84万潮州人。

1850-60年,潮州有二百多万人口。假设寄钱回家的有十分之一,也就是8万人,这相当于助养了8万个家庭,以一家五口算,就有四十多万人受益,接近潮州人口的五分之一了,这里还没有把当时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潮州人列入计算。从外国寄钱回来当然不会是铜板,而是银元。这对汕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1820-56年间,每年白银外流的数量约占清朝年度GDP的0.2%,大幅压缩了清朝的货币基础。货币供给不足将降低需求并最终导致通货紧缩,所以当时清朝国内的经济开始逐步萎缩[1]。随后的1850-64年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天王洪秀全带领起义军攻占南京,并控制了清朝近半数疆域。洪秀全的追随者中多数是农民、小商人、铁匠、磨坊主及矿工,这些人的生计因白银短缺导致的经济衰退而受到影响。有了来自海外的银元这个硬通货,潮汕地区抗通缩能力就加强了,比其他地方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又吸引了外来投资,良性循环,成为1860年后汕头繁荣的基石。

目睹汕头相对稳定,受太平天国的冲击比较少,虽然海面不算平静,小巴德列还是在1859年起,冒险投资汕头的房地产,买地建房。所买的土地遍及妈屿,礐石和汕头市区。其卖房历史不迟于1860年,根据阿什莫尔(Ashmore)的记录,美国传教士约翰逊(J. W. Johnson)在1860年向小巴德列的德记(Bradley & Co.)买入房子[2]。

1860年建成的房子,地必须在此前已经买入。当时的外国人都是透过手下的中国人向中国人买入土地,再转到自己的名下,这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小巴德列在汕头买地的行为不迟于1859年。

十二、第一个领事

1857年,汕头的苦力运输一片繁荣,主力公司厦门德记的工作就是从汕头把苦力运到南美的西班牙。为了工作方便,西班牙政府任命厦门德记老板德滴(James Tait)为西班牙驻汕头领事[3]。所以西班牙是第一个在汕头设立领事的国家。德滴有否来过汕头已不可考,但汕头的工作有小巴德列处理,因此1858年后小巴德列成为西班牙在汕头的执行领事。

当然西班牙人到汕头来,其实也不需要等德滴引导,我这里就有一封1852年西班牙人从汕头寄出的信。

西班牙信封

第一个领事给西班牙人抢先设立,英国人和美国人这时感觉要多憋屈有多憋屈。鸦片战争是英国人打的,却没法让中国签订有利的条约,让美国人抢了先去。然后条约是美国人签的,英国人先任命凯恩做汕头领事,美国人输了一局。想不到西班牙人的领事已经出现在汕头了,一下子把英美都给端了。这个可以算西班牙自无敌舰队军事失利后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不过笑到最后的还是美国人,后来的美西战争,西班牙就把佛罗里达的菲律宾输给美国,输的干干净净。

当然,官方承认的第一个领事是英国的凯恩;通译佐坚治(George Whittingham  Caine),这是英国外交部1859年发布的任命。

1859年1月14日凯恩的任命

好在凯恩没到任前,美国人扳回一城,任命在汕头的小巴德列为领事,1860年2月小巴德列就把美国领事馆的旗升了起来,至于英国领事这时还在路上堵船中,美国人算是又比英国人早了一步。

1860年美国领事先升旗报道

十三、德国人的扩张

同时准备赶来汕头大展拳脚的还有德国人德克斯(Heinrich Dircks),1862年德克斯将在汕头创立鲁麟行(Dircks & Co.)这个公司将在汕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留下不光彩的一页。

中国指南1862[4]

在1859年另一家和汕头有关的德国公司,布座(Bourjau Hübener & co.)在香港成立,这家公司业务很多,包括运输和移民——难听点就是苦力贸易了[5]。也许几年后他们会派人来汕头做市场调查,不过,此时的布座还没形成规模。

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各地有很多德国移民,一方面是1820后德国饥荒导致政府鼓励移民;另一方面德意志1848-1849年革命迫使为了逃避政治迫害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亡。这些人移民到美国,澳洲等地,形成各地的德语社区。种地是不可能种地的了,只有经商这个选择,所以很多德国公司冒了出来。

鲁麟行在汕头的成立还有一个原因,太平天国带来的动乱,让上海成为危城,很多德国人跑到相对安全的香港建立业务,而汕头也因为不在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内而受到垂青。

十四、朋友圈

厦门德记其实算的上是汕头商圈的造血机,是开埠前汕头商人的训练场。除了小巴德列以及其合伙人李质逊(Thomas William Richardson)之外。厦门德记1859年派给小巴德列的会计墨尔本(G. P. Melbourne)1862年在汕头开了一家荣珍栈。

根据1859年的指南,怡和以及宝顺都在汕头派有代理和接船人。开埠后,宝顺先在1861或1862年成立汕头分公司,怡和则等到1863年才成立正式的分公司。怡和分行由原来的办公主任(chief office)亚历山大(Alexander Morrison)主理。亚历山大也是压力山大,1859年就是办公主任。熬到1863年才被扶正,要不就是朝中无人,要不就是能力有限。这个迟到的分行也证明怡和对当时的汕头并不十分重视。

香港指南1859[6]

中国指南1863[7]

十五、未来已来

1855年,汕头开始成为非法苦力运输的中心之一,这是汕头最黑暗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书写汕头新篇章的时代。这一年两个和未来汕头有关联的苏格兰人来到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汤姆·李质逊(Thomas William Richardson)。出生于1834年的他,毕业于爱丁堡大学,1855年到达香港,然后在广州寻找工作机会。找不到工作的李质逊在1856去了台湾,并在1857年加入厦门德记。

同时来到广州的还有另一个汤姆——汤姆·苏石南(Thomas Sutherland)。相比而言苏石南的学历比较低,但机遇似乎比李质逊好。同样出生在苏格兰的他,大学没有毕业就出来工作,不过他的运气好,而且还能抓住机会。

汤姆·苏石南

十七岁的某天,苏石南听到母亲和姨妈谈到有个詹姆斯·艾伦(James Allan)的熟人,是一家轮船公司的总经理,每年赚很多钱。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家轮船公司的名字,但他立刻要求亲友帮他写信给艾伦,要求一个工作机会,至于能否得到工作机会,要做什么工作苏石南连一点主意都没有。

朝中有人好办事,1852年苏石南居然得到一个在铁行(P.& O.)当初级文员的机会。艾伦对没能力的员工并不喜欢,而苏石南年轻充满干劲,自然受到重用。1854年,被派往孟买的分行,不过苏石南发现孟买分行成立已经很久了,人浮于事,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于是申请调到香港这个充满活力的活力之都。不过,高级的职位已经有人做了,所以苏石南必须从低做起,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1855年苏石南也来到了广州[8]。当时在广州的还有苏石南后来的冤家惠代尔,一公司不能藏二虎,惠代尔离开铁行大概离不开苏石南的助力吧?(惠代尔的故事,我们之前有讲德盛公司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们不知道李质逊和苏石南这两个同乡在广州有没有见过面,但可以肯定,若干年后,这个共同的经历会是他们的谈资。那时的李质逊可能会对苏石南说:“我奋斗了10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此外1859年的汕头还有两个传教士,这个不算什么大事。有趣的是,当时还有两个领航员,这两人应该非常熟悉汕头附近海面,所以必须在汕头生活了颇长时间。这些外国人的聚居地应该是妈屿,他们会透过往来的商船,经由香港寄收信件,报纸,了解世界大事。小巴德列的公司是汕头最主要的商业机构之一,货物往来颇多,他家雇的船自然成了他们的带信工具,以此也和汕头的外国人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为汕头商圈的带头,嗯,带信大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