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论语》与娃儿聊志向

谈及立志,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里说到:

学者苟无此志,虽则束身寡过,不过乡党自好之小儒,虽读书万卷,只成碎义逃难之华士。

立志是根本,经世是核心。

时务学堂仅维持三个多月,第一班学生四十人,五分之二成革命先烈或开国名人,庚子六君子,蔡锷将军,范源濂(北师大首任校长、中华书局总编辑).

少儿养志,本质在于帮助她们早些思考人生动力问题.

论语这样的问答式内容,非常适合跟孩子互动,彼此启发.

开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有一天,孔子主动让身边的颜回、子路聊聊各自的志向.

于是我们三人也进行了角色扮演,先来一轮各自的志向。

一开始,大娃说想留下一些艺术作品.她的爱好是画画。

二娃说想留下一些美丽的舞蹈,她的理想是当舞蹈家.

然后我说,你们知道妈妈的志向是什么吗?

她们都摇头,大娃试探着问:想当一个完美妈妈?

我说:当妈妈只是我若干角色中的其中一项,另外,并不存在完美妈妈,当妈妈再好,也只是对你们两个而言,虽然这的确很重要,但还不算志向.

妈妈的理想,是想为一些人做一些文字记录,这些人原本并不重要,无名之辈,没有人知道她们或者需要记住她们,比如我生活过的地方,有很多人不着痕迹地出生成长消失.

我接着问她们:何为志向?

并启发她们:志向不只是与己有关,还与他人有关.

这里没有批评,而是希望她们更深一步考虑。

然后她们分别加了一句:

希望艺术作品和舞蹈能带给人们快乐。

然后开始入正题:

先说子路的志向: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行侠仗义,最具儒侠色彩的子路,选择将身外之物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也毫不可惜.

你们能做到吗?

摇头.

接着说颜回.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被孔子赞不绝口视如己出的超级学霸颜回,说希望自己有了长处行了善事不夸耀,有了功劳也不到处张扬,他永远只问自己做得够不够,而不问他人评价够不够,回报够不够.

我问,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好不好?

好.

你们能做到吗?

好难,恐怕不能.

那再看看孔子的志向.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希望:天下老年人能得以颐养天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重诺守诚,这说明整个社会人群的品德修养都很高,年幼的人能得到慈爱关怀,真是理想社会.

我问她们,觉得孔子的志向在今天实现了吗?

她们说没有.

的确没有,于是我们说起与她们一样身份的儿童,各自却过着千差万别的生活,贫富差距,教育差别.

是的,2000多年前的人,就说出了这样的志向,即使没实现,也值得敬仰。

我说,读到这里,想起了国家博物馆里的那个无比高大的孔子塑像了,我在他面前就如一只小蚂蚁,抬头在仰望,却看不清他的面容。

孩子们紧接着说,我们在子路颜回面前也是小蚂蚁.

后来,大娃重新跟我描述她的志向,她一直很关心自然界动物的生存,认为人类太过贪婪.于是跟我描述了一个由孩子主导的世界,以及她打算给动物们分配和建造怎样美好的栖息之所.

于是,我又适时推出下面这句话:

在投身志向之前,孔子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老母亲也常常设套路,无非是告诉她们,理想可以很高远,但先要长本事。

看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她们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大概难以想象世上竟有如此爱学习之人.

又过一会,她很沮丧跟我说,妈妈,我觉得大人们都不关心动物,我觉得我的想法实现不了.

我又送了她论语: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

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还有一句话是“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你做的事情有价值有意义,定会有同道中人过来相助.

孩子道出了许多跟志向有关的问题:

如何确定志向?

如何为实现志向做准备?

如何面对过程中的信心不足与孤寂之感?

她们究竟能懂多少,也许只是个得了个“耳善”,原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能有耳善,也算结缘了.

梁漱溟曾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说道

:“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他强调儒学是一种解决人生真问题的生活实践功夫。如果在大学课堂里,将它只当作哲学思想来讲,他认为:“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

孔子的思想中是有哲学的,但那只是孔子从他修养实践中所得出的副产品。

孔子的学问根本是人自己如何了解自己,如何对自己有办法。

因此,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真精神用于我们自身,用于人类社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