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闭呼吸法

抓闭呼吸法:抓闭呼吸法是在第二阶段应用,也就是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再开始练习此呼吸法。这种呼吸法也称之谓吸、贴、抓、闭练功法,操作法是:采取站式,练完导引运气法之后,呼气时将气以意引导到脚心(涌泉),至此开始停顿呼吸,停顿后再进行吸气,以意带动气慢慢上提,经两小腿、关节、大腿、会阴、尾闾至命门。此时随吸气,两手用力紧抓(紧握拳),两脚十趾抓地不放。舌尖轻贴于上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停顿。停顿后,随呼吸再将气慢慢以意下引按原路达脚心,手指放松,脚趾放松,全身放松。这里所指之呼吸,是一种内呼吸,对于口鼻呼吸可不必管它。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抓闭停顿时间也要随着锻炼的时间延长而加长。
     ——摘自李经梧《太极内功》
关于放松的问题松和紧本来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是由于人的神经、肌肉、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在练功中特别强调放松。放松后气血才可以达到自然通畅,各种舒适感才能产生,体质才有可能加强。初学者往往苦于不能放松,愈想放松反而愈紧愈僵。放松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必须做到自然。
全身放松在于精神、肢体两个方面:
首先应从精神放松着手,自然而然地形成。例如:思想上在想,我现在站着是在练功,并总琢磨自己站的姿式对不对?符合不符合练功要领?岂不知思想已处于紧张状态,当时所摆的姿式必然造作,肌肉反而不能放松。如果自认为是在公园内散步,观赏着美丽景色,呼吸着鲜空气,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当时只不过按辅导者的指导,摆人架子站立着休息一下而已,这时的思想和肢体将自然地进入练功状态,正是健身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
站桩过程中,有时有意念假借和意念活动。肌肉也在相对的紧张工作以保持身体的直立和姿式的平衡。所以不是绝对的松,而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时松时紧,时紧时松。要做到松紧适度,也就是常说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初学者有人把下沉当做放松,实则下沉不是放松,放松是使肌肉松驰,但身体还要有挺拔之意犹如云端宝树,耸立冲霄。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练功就得用劲才能得到功夫。这种想法不但为患者所不取,即使是从事技击训练者亦是一大错误。王芗斋先先曾经说过:“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畅,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心发紧,全身失灵 ,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学者不可不知。
----------------
比如松紧问题,究竟是松好、还是紧好,松到什么程度、紧到什么地步,都离不开当时所遇的情况。如对方向我进攻,我一味地松,结果被对方冲垮了防线让对方进来了,这时的松就错了。而换一种情况,当对方向后拉我的时候,我一松叫他落了空,没拉动我反而失去了重心,这时的松就对了。紧也是一样。发力时就要调动全身一切能量,在一瞬间浑身一紧,这时就不是怕紧,而是唯恐紧得不够。还要利用假借刺激精神状态的激发,目的也是为了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互为根”就是这层意思。当然总的说起来,练拳以至应用都是松的时候多,紧的时候少。松是经常性的,紧只是一瞬间。
-----------------
发力、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松和紧的矛盾统一问题。强调指出,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就意拳全部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掌握和运用“松紧”的问题。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心理松紧,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意拳训练从训练放松开始,进而训练松紧的互换,达到松紧的协调。原则上讲有什么程度的松,就会有什么程度的紧。在意拳训练中要求松的时候多,紧的时候少。紧,就是在发力的一瞬间紧,过后马上松下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松紧转换的速度问题。
-----------------------
发力是精神高度集中时,使意念指挥下将内在蓄而待发的劲力,通过训练的手段和技巧在运动的状态下,瞬间从身体某一部位迅速地爆发出来。拳术当中所谓力“整”就是力量的分布要平衡协调,上下要相连,前后、左右要平衡。“整”又包括有“紧”的意思。在拳术中和“整”相对的概念是“散”。“散”是上下、左右、前后失去对称和争力。“散”又包括“松”的含义,“松”过度就是“散”。拳术力量是松紧互用,在发力的一瞬间,要求极整也就是极紧,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发动周身内外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还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一发之后迅速放松,以利再发。也就是说“发”和“收”都要快。要求“一触即发,一发即止”、“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互为根。”拳主中所谓“功力”系指力的发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快可慢,经过的空间路线可长可短,动作或大或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发出整劲的能力。
——摘自姚宗勋《意拳——中国实战拳学》
关于站桩的松紧转换的问题,说起来并不难,几句话的功夫,但是,要想真正要落实到自己的身上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记得我曾不止一次的建议大家,好好看看姚老的《意拳》一书,特别是里面姚老讲站桩松紧转换的那部分内容,讲得是非常的清晰。
姚老是这样讲的:“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我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松紧以及松紧之间的转换,亦如姚老所说:“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都是派生的,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对此,姚老进一步的解释说:“一般先练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以达到松紧协调。”姚老的话是很耐人寻味的,就我们站桩而言,首先要学会放松,也许有人会说,放松谁不会,其实不然,我们这里讲的放松,既有精神上的放松,也有身体上的放松,然后在此基础上体会松紧的转换,比如我们意念用手拉皮筋,意念双手微微一拉,这就是最初步的一紧,然后要一拉即松,这一松其实就是要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体会这时身上的感觉上面,这中间自然就已经有了最初步的松紧转换,这一拉就不能时间过长,时间一长,转移的速度或者说转换的频率就慢了,所以,我们反复讲一想即止,有这么一点感觉就可以了,包括以后训练的许多意念活动一开始都是这样的操持方法。
进一步讲,刚开始的时候,频率不可能很快,首先要做到的是一次松紧转换的频率比较快,有了这一次比较快的松紧转换频率,在做第二次松紧转换的这个中间,我们可以停一下,至于停多长时间,一般以体会身体的感觉来定,当身体的感觉比较弱了或者说都没有了,我们再做第二次的松紧活动,如此反复。随着我们体认功夫的深入,中间停顿时间可以慢慢缩短,这个功夫也有了,就可以连续不停的做上几次,再停下来体会,如果真是一直不停的做,那是非常非常累的,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更多的是在精神和心理上的累,非人所能忍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站桩的过程中,调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故而我们不可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