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讲堂】行书,东床快婿的名作(四)

行书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追求,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说魏晋时期,因为名士风流,体现在行书上便是对神韵的追求;行书艺术发展至宋代,文人士大夫们便开始朝着意境的方向去开拓。

曾经有人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如果给你一次穿越历史的机会,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

有很多人选择了宋朝。想想也不难理解:

宋朝对文人相对是比较宽容、包容的。旁的不说,大宋朝堂之上,同级别文人的地位总是高过武将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绝非虚言。

为此,这一时期行书的发展,也带着宋代文人纵情恣意的特点。至于有宋一代行书为何广为流行,想想行书书写便捷又不失灵动潇洒的特性就可领悟一二了。

当然,除此之外,也离不开身居高位者的推动,尤其是皇帝陛下。

宋太宗登基后,很重视文化的发展,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书法艺术。淳化年间,在宋太宗的指示下,汇编完成了一部《淳化阁帖》,收录了前代很多人的书法作品。其中,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的作品,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这半壁江山中,又绝大多数是行草。

皇帝陛下自然是可以引领时代风潮的——既然宋太宗如此推崇王氏父子,推崇行书,行书的迅猛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此后,楷书逐渐被冷落,行书的地位水涨船高,势不可挡。正因此故,宋代书法家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行书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属“宋四家”。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被誉为天下第三大行书

第一大行书,自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二大行书,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米芾·《张季明帖》

蔡襄·《蔡襄自书诗》

宋朝之后的元朝,是个强大到令欧洲大陆都为之震颤的王朝;但说到文化艺术,却仍然被汉民族所征服。英明的元朝统治者深谙:

可以马上得天下,但治理天下,还得下马。

不由得想起黎明、章子怡主演的电影《梅兰芳》,有一位从小跟随父亲听戏的日本军人,对梅兰芳的崇拜无以复加。当长官发现梅兰芳“不服管教”想要采取强硬手段时,他说:

日本要真正占领支那

首先要征服梅兰芳

这大概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再回到行书。带着对汉民族文化的崇拜——一点儿也不盲目,很多元朝皇帝都主张在文化上向汉民族学习;这学习的内容,就包括了书法。我们甚至可以说,元代书法的成就,是超越了南宋的。比如元代释良琦的《答素斋太守诗》。

历史推进到明代。

不得不说,这是个充满了奇葩统治者的朝代。身为一国之君,明王朝几乎历代统治者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爱好。

比如,爱杀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到其去世之前,开国功臣几乎都被诛杀殆尽。却不料祸起萧墙。只能慨叹:马皇后去世得太早。

爱养猛兽的明武宗朱厚照

不时地如罗马竞技场一般,人兽大战

爱猫如命的嘉靖皇帝

宫中随时随地都能见到猫

这些猫不仅都有专人伺候

嘉靖帝甚至会封官

当然最著名的

莫过于木匠皇帝朱由校

不吹不黑 人家的木匠手艺

才是真正“皇帝”级的

当皇帝的能力 恐怕和木匠有的比

细数这些爱好,即便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够让人胆战心惊;当然诸如杀人养猛兽,普通人也没能力。不过像木匠这个爱好,发生在一般人身上,肯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还不允许人家有个人爱好了?但,作为一国之君,你可以有爱好,却万万不可主次颠倒。从明朝为数不多治国有方、看起来又非常正常的皇帝来看,真心感叹:拥有正能量爱好的皇帝,未必是一个好皇帝;但好皇帝的喜好,必定是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比如说明仁宗与明神宗。

“明仁宗”,看谥号就知道他的为人,仁爱宽厚;“明神宗”,不消说,也有一些明君典范。他们的爱好是什么呢?

老实说,“晋书”这座高峰,后代人攀登起来真是很难。唐代书法家勉为其难的与之抗衡了一下,随后的各个朝代多以遵从为主。毫无疑问,这一时期行书学习的范本,仍然是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二人。

之前我们说到的两位皇帝:

明仁宗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明神宗则随身携带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即便说是“爱不释手”,也不过分;足见上位者的重视。而仁宗与神宗,在整个明王朝统治者队伍中,算是难得的好皇帝了。

皇帝如此喜欢,朝野上下自然趋之若鹜。明朝的书法家很多:

文徵明·《且适园后记》

董其昌·《宋之问诗卷》

张瑞图·《论书卷》

徐渭·《论书法》

明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北京建立了起来。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很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在学问与艺术的海洋里沉醉。为此,这一时期的行书,呈现出诸多流派:

其一,明代书风的延续,姑且称之为守旧派,代表人物傅山先生。

这一派的影响力并不长远,原因不外乎两点:

既然是对前代的延续,新王朝建立后自然会有所变化;

清朝前几位皇帝不仅文治武功了得,还都十分喜爱书法,自然会去推动自己喜欢的书法大家。

其二,以临摹字帖为主,姑且称之为临帖派,代表人物刘墉、王文治等。

刘墉,大家都不陌生了——《宰相刘罗锅》里刻画的太生动;不过现实中,绝不是“罗锅”。

刘墉·《临苏轼帖》

王文治可能比较陌生,他是个典型的文人:有做官的能力,也曾经在宦海沉浮,不过最终却选择远遁江湖。

临帖派之兴起,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功不可没。

康熙大帝十分喜爱董其昌的书法,为此在民间广为搜求。下位者乃至民间,自然紧随其后。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赵孟頫的书法,故而乾隆皇帝统治期间,赵孟頫的字帖甚为流行。

其三,以临摹碑刻文字为主,姑且称之为碑刻派,代表人物如郑板桥、康有为等。

郑板桥

康有为

清王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这是碑刻派兴起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当时考古得以大发展,不断出土的金石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提供了诸多借鉴。当然,著名文人如包世臣等的极力推广,也是碑刻派得以兴起的原因。而这位包世臣,是有家谱可考的北宋名臣包拯的后人……

掩卷沉思,不得不说,行书的发展环境真算不上好。

在它出现之前,基本上所有的书体都已经出现;在他出现之后,楷书、草书等都还有着各自的迅猛发展。但行书,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作为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字体,行书很巧妙地避开了二者的一些缺憾。

相较于楷书而言,它更为灵活多变,潇洒飘逸;相较于草书来说,它的辨识度又高了许多,而且更为秀美典雅。

其二,“方块字”,是我们汉字的主要特征。这一特性在隶书上,可谓是尽善尽美地体现。行书虽仍是方块汉字,但却绝不是如隶书般的方正。同时,也打破了隶书原有的一些对称性原则,整体呈现出流动但却不失平衡的美感。

其三,就书写速度而言,行书介于隶书与草书之间。

行书的笔法比草书更为讲究,圆润平滑是它优于草书之处。同时,行书的运笔节奏快于隶书又慢于草书的特性,为其轻快飘逸的风格中,平添了几分沉着与从容。

曾经,有人将市场分成了“红海”与“蓝海”;顾名思义,就知道“红海”艰辛,“蓝海”惬意。其实哪里能免得了这样的区分呢?身处“红海”,突破了,就是广阔的”蓝海“。这正如行书的发展,四面围堵,似乎已无路可走;但它却偏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0)

相关推荐

  • 汉字书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中国汉宇书法,渊远流长,至唐各种书法均已齐备.下面介绍一下汉字书法的演为与发展过程. 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古代帝王进行卜算的产物.他们遇事即用烧红的金属棍灼烫龟甲,根搪龟甲菌裂痕判断吉凶,并把事情的经 ...

  • 比楷书出现早的草书,为何现在只有学习书法的人在使用

    楷书和草书哪个先出现?按照文字演变的规律来看,应该是草书会比楷书来得早些. 图片:晋 索靖 章草 史孝山出师颂 汉字的演变顺序 据现有的可考证物表明:中国最早的文字为商代的甲骨文.此后,周代的金文(钟 ...

  • 中国的汉字奥妙?读懂了这,才能认真的教育孩子!

    中国的汉字奥妙?读懂了这,才能认真的教育孩子!

  • 书体和字体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字体 中国从汉字的出现,在漫长的文字发展变化中,把点画形态及其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特点并形成特定体势的一类文字,称为一种字体.如甲骨文.籀(zhou)文等是以"六书"为原则而形成 ...

  • 【汉字大讲堂】行书,东床快婿的名作(一)

    行书,或许对没有多少汉字文化或书法艺术基础的人而言,是个有些专业的名词.但如果换个说法,它很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连笔字儿",是不是恍然大悟? 行书,它不似楷书那么规正,它风姿绰约 ...

  • 【汉字大讲堂】象形,造字的祖先都是艺术家(四)

    结合着"六书",对于象形字,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象形字,是对具体事物亦或相对抽象概念的一种理性描绘. 既然是理性描绘,就必定有规律可循.对于造字法而言,我们 ...

  • 行书,东床快婿的名作(三)

    不断追求便捷,这几乎是任何一种发明创造的动力,书法也不例外. 其实,自从汉字产生并广泛应用之后,如何提高书写速度,如何实现便捷高效,是历朝历代书写者的共同目标.草书与行书,就是这一意愿最典型的产物.伴 ...

  • 行书,东床快婿的名作(二)

    春秋时期. 有一天,孔子门下弟子子路,在老师门前鼓瑟一曲. 因材施教的孔子对子路有着较高的要求,听罢之后,认为子路弹得不够好. 弟子们知道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甚至有些人就开始不那么尊重子路了. 孔子 ...

  • 【汉字大讲堂】草书,浪子琴心的飞舞(四)

    对于初学写诗的人,尤其是律诗的初学者,很多人会推荐杜甫的诗.杜工部律诗的工整与诗意的深沉,在我看来,有唐一代,无人能比.只要你有心,杜甫的诗风总是模仿的来的.当然,想要超越,绝非易事. 反观唐朝李太白 ...

  • 【汉字大讲堂】楷书,方方正正的傲骨(四)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绝不容忽视的朝代:盛唐,以其辉煌气度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华夏民族.这伟大朝代的开端,就是"贞观之治":而宣告盛世到来的,非"开元盛世"莫属. ...

  • 中国书法史上10大巅峰作品欣赏|书法|行书|草书|书法作品|古诗四帖|自叙帖

    中国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甚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产生了灿若星辰的伟大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每个时代的书法家及其作品都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书法的发展历史.从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我国的书法发展经 ...

  • 学书法首选的好字帖行书到草书的四种写法教程:

    书法入门建议:书法学习个人建议最好跟老师学,而且是书法专业毕业的老师,他们能够更系统地教你,你可能会听别人说某某长辈或朋友的字不错,但是那只是他们认为的不错.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真正写得好的, ...

  • 300常用汉字名家行书帖——干货,收藏慢慢练

    300常用汉字名家行书帖--干货,收藏慢慢练 用了二个月的时间,编了这一个<行书字帖>.现请行家提个意见,如何改进. 看了又看 行书结构92法(完整版),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