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生活】慈云普照,气质美女养成记

在《孔子家语》的记录中,夫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问其臭,亦与之化矣。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环境对其自身性格眼界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比如,《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最特殊一位。

说起《红楼梦》中最孤高的女子,林妹妹会率先闯入很多人的视野;但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着实有一位较之林妹妹更胜一筹。这位姑娘也是仕宦出身,怎奈“权势不容”,身世飘零。最终,在贾府为已入宫为妃的大小姐元春省亲积极准备修建大观园时,接受贾府邀请入驻大观园。——可能已经有人猜到了,她就是妙玉。

《红楼梦》中妙玉虽然戏份少,但曹公对其评价很高: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气质优雅,才华横溢,貌美如仙……放到现在,粉丝百万恐怕也不为过。至于说到妙玉孤僻的性格,大观园的环境中,连最佛系的大嫂子李纨都不喜欢她;可若是在现代社会,那叫“个性”。——这么一位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个性美女,是如何养成的?

妙玉祖上,读书人家。

即便我们没有出生在书香门第,但后天多阅读形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也不是难事。不过,这并非主要原因。

妙玉年幼体弱,父母为其买了许多替身代其遁入空门但都徒劳无益;无奈只得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才渐渐好了起来。彼时,妙玉只有三岁。佛门以及师父对妙玉的影响,较之家族,更为深远。这大概才是妙玉“目下无尘”的真正原因。

因为是出家人,妙玉一生都在佛寺庵堂中生活:早期跟随师父在苏州蟠香寺,之后是贾府大观园栊翠庵。

大宅之中设有“栊翠庵”,这并非贾府独创。明清两代的高门大族,宅院之内多有佛堂。究其原因,与佛教的兴盛密不可分。唐代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可见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自此后,佛教在中原大地上感召了无数信众。

与“栊翠庵”相似,大宅院中的佛堂,不仅仅是供佛礼佛之所在,也是有佛教信仰的家族成员们早课晚课、修身养性的重要处所。如果有大事发生,也会在此举行法会。

地位如此尊崇的佛堂,选址上讲究清幽僻静,修建时也有一些特殊要求。

首先,台基要高,五尺左右较为适宜。

其次,台阶要平,规整等高向上排列。

有些建筑因其功能不同,台阶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佛堂建筑,简约庄重最为根本。

第三,前有“小轩”,左右设“欢门”,后通“三楹”。

所谓“小轩”,是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至于“欢门”,最初是酒肆茶坊为招揽客户吸引眼球而制作的富有装饰性的门楼,后来多指建筑物的侧门。

穿过“小轩”与“欢门”,映入眼帘的当是“三楹供佛”,这是明清时期的常规建制。“楹”原本指的是柱子,后来常用作房屋的计量单位,“三楹”即“三间”。

第四,石子铺地,悬挂幡幢。

厅堂之中往往以石子儿铺地,同时悬挂幡幢一类的佛事用具。

其实,幡幢一类的物件寺庙中较为常见,若在一般家宅中见到,往往代表着主人的虔诚。

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置一间独立的小屋,安置卧榻,以供主人斋戒礼佛或其他与之相关活动时的休憩之所。

回看“栊翠庵”,虽然《红楼梦》中并未过多着墨,但至少看得到山门耳房与禅堂,更有雪中红梅傲然开放,其景致与大观园其他处所截然不同。大观园中的姑娘们对妙玉或多或少都有些微词,但对栊翠庵的“红梅”却赞不绝口。或许在大观园中,也只有妙玉,才衬得起这冰肌雪骨、凌寒而开的红梅吧!恰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那句“不是人间富贵花”,妙玉便是如此。

孤芳自赏或不可取,洁身自好却必不可少。

若心下蒙尘,不妨回归佛堂,拿起书卷,静下心来。

信仰的力量,阅读的价值,对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其意义不可估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