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记(2016年)(苏州行游记之九)
(寒山寺外的河流)
之九 寒山寺之半夜钟
唐宋明清时,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如今,寒山寺局促于大苏州城内。
张继见到的那个寺院已不知所终。寺院经几毁几建几扩,直至高大华丽的建筑群、四方涌来的旅游者、左冲右突的嘈杂声,将“月落乌啼”的意境驱逐得无影无踪。
寒山寺,你最后只成为涌动在人们心头牵动情思的一个符号!
好在张继客船停泊的运河还在,远处石桥近处空间也曾画过枫桥的曲线,听惯乌鹊啼叫的月亮仍在升落循环,“寒山寺”几个汉字还在注视着世界。
张继落第后的心情定是落寞难耐,江枫影动,渔火闪烁,秋霜侵衣,咋一个愁字了得!夜半钟声又从寒山寺传来,叫人咋得入眠?
于是,一首七绝,一首绝唱,从河水拍打的客船中流出: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此,随着“枫桥夜泊”吟咏声此起彼伏,寒山寺的名字便印在华夏文化的篇章里。
当下,寒山寺的主管还算识趣,在扩大寺院建设中,立了一圈“枫桥夜泊”碑刻。除(宋)王珪和(明)文征明两通题字石刻复制品外,剩下的均出自当代“尚书侍郎督抚”和书法协会领袖之类。佛家向世俗权力合十,这传统倒也有趣。
好诗易引争议,“枫桥夜泊”也不例外。欧阳修在《六一诗话》里说,寺院哪有半夜敲钟的?故“夜半钟声到客船”不合理。
有的引用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反驳,说是唐代有夜半钟。
宋以此后诗里的夜半鈡描写,估计就是作者顺口一说,如(宋)陆游“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犹有半夜钟”。(明)唐寅“客船夜半钟声度”。
今去寒山寺,抄录其钟疏云:“钟司晨昏”。钟疏是佛家基本仪轨,应该是从佛教传至中土后就有。看来,欧阳修的质疑能站得住脚。
话又说回来,就算张继说得欠准确,作为诗歌写作何必过于拘泥?(清)文学评论家袁枚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句“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明皇走蜀道入川,不可能经过峨眉山,这不过是一种写法而已,较不得真。
看来,读诗不能按图索骥,但要硬说有半夜钟或唐明皇就是走的峨眉山,似乎更无必要。
写至此处,亦口占一首:
灯火岂有渔火明,
江树难掩旧时枫。
都诵千年张继句,
谁人解得半夜钟?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